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分析

2015-01-31 05:32:39刘书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肋间肺叶胸腔镜

【摘要】目的 探研究探讨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结果以及术中术后的相关指标。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进行,且无一例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的出现,经三个月的随访,未见复发和转移的患者。结论 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06-0049-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06.039

作者单位:155100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民医院

Thoracoscopic Sublobar Resection and Mediastinal Lymph Node Sampling Analysis on Early Stage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LIU Shuming, Shuangyashan People's Hospital, Shuangyashan 155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aper under the thoracoscope and lobectomy and mediastinal lymph node sampling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early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ethods Select early 40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ll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under the thoracoscope and lobectomy and mediastinal lymph node sampling treatment, observ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esults and intraoperative related indicators after the operation. Results All patients are performed smoothly, and no case of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death situation, after three months of follow-up, patients with no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Conclusion Under the thoracoscope lung re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early, security is good.

[Key words]The lung resection under thoracoscope, Early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linical effect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其一般包括了大细胞未分化癌、腺癌和鳞三种类型。临床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传统方法是开胸切除肺叶,但是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大,而且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高、恢复时间也比较慢,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尤其是对身体条件比较差的患者,可能会有无法耐受手术的情况 [1]。而随着微创内镜技术不断发展,通过胸腔镜下实施亚肺叶切除术来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避免传统开胸手术的缺点,并得到广泛的认可。本文就我院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学诊断确诊,且在术前经CT扫描可在CT图像上观察到明显的孤立性结节的存在,患者均无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的情况,未合并肿瘤远处转移的情况。患者均给予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及淋巴结采样治疗,且符合手术指征。

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23例和17例,患者的年龄在35~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1±3.3)岁。肿瘤直径在5~18 mm之间,平均(12.3±3.2)mm。

1.2 方法

患者取健侧卧位,行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其肩部以下位置垫一小枕,选择腋中线第7肋间或者腋后线第8肋间镜孔,切口的大小约为1.5 cm,将胸腔镜置入之后,根据术前CT检查的结果,确定病变大致位置,并在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作操作孔,仪器经此进入,切口长度在3~4 cm之间,另可选择在腋后线第9肋间再作一副操作孔,切口长度约为1 cm,使用手指经主操作孔对患者的病灶位置进行触诊,找到病变的确定位置,然后将其局限性切除。在手术切除的过程中可完全在胸腔镜的监视下完成。根据患者的肿块位置选择不同的切除方式,常用的两种切除方式就是肺段切除术和大楔形切除术。

1.3 评价标准[2]

参照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学会等关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诊断和分类标准,对患者的术中冰冻切片、术后石蜡切片等的阅片结果进行判断。并在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随访,观察其肿瘤复发、转移等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所有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及淋巴结采样治疗,通过肺段切除术和大楔形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分别有25例和15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5.8±31.5)min,术中出血量为(80.8±29.4)ml, 术后疼痛评分为(5.1±1.0)分,术后胸腔引流置管时间以及总的住院时间分别为(3.5±1.1)d和(5.5±1.3)d。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以及死亡的情况,生存率100.0%。观察患者的病理检验结果可见患者属于浸润前病变、浸润性腺癌和浸润性鳞癌的分别有6例、25例和9例,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和术后石蜡切片检查均未见肿瘤转移的情况。经三个月的短期随访,无一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的情况。

3 讨论

本文40例患者经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及淋巴结采样治疗均顺利进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相对较小,虽然本文并未做对照实验研究,但与刘斌等 [1]的研究结果基本接近,均认为胸腔镜下的肺叶切除术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这也是本文欠缺的部分,尤其是临床上针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疗效研究较多,而亚肺叶切除治疗属于局限性切除,相关研究较少,且亚肺叶切除术是否符合肺癌的治疗原则仍有一定的争议。但亚肺叶切除术中对肺组织的切除范围小,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更好是公认的,肺叶切除术后可能出现的胸腔积液、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心律失常、漏气等不良反应在本组研究中无一例发生,提示亚肺叶切除术在治疗中的优越性,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大、本身肺部功能和代偿机制降低的患者而言,亚肺叶切除术治疗的安全性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亚肺叶切除术在应用于根治性切除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并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在进行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治疗的过程中,对需行快速术中分期的患者,可以通过淋巴结采样的方式对其做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这也需要通过术前的多螺旋CT扫描、纵隔镜或者支气管内超声诊断等,对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予以排除。

猜你喜欢
肋间肺叶胸腔镜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胸骨正中小切口与肋间侧切口瓣膜手术围术期的对比分析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影响研究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
帕瑞昔布钠用于肺叶切除术病人超前镇痛的效果
哈尔滨医药(2014年6期)2014-02-27 13:35:49
两孔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三孔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诊治胸部刀刺伤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