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险峰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的临床应用研究
王险峰
【摘要】目的 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治疗肠梗阻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急性肠梗阻患者210例,随机分为两组,肠梗阻导管减压组105例,鼻胃管减压组105例。分析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肠梗阻导管组临床症状缓解、置管第一天引流量、总体有效率均优于鼻胃管减压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肠梗阻导管临床效果优越。【关键词】肠梗阻导管;鼻胃管减压;急性肠梗阻
作者单位:154100黑龙江省鹤岗市惠民医院
肠梗阻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道内容物的通过障碍,引起的肠壁组织损害,甚至出现全身性症状,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随着外科手术的增加,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率日益增高[1]。特别是阑尾切除术、结肠直肠手术并发的发病率更高。肠梗阻的病理原因主要是肠管压力升高,肠壁血运障碍,以至肠壁坏死,甚至出现肠壁穿孔。所以对于肠梗阻的治疗关键是降低肠腔内压力,引流肠内容物,调节肠壁血运[2]。随着小肠内直接抽吸减压的方法用于临床,实现了持续抽吸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但是查阅大量文献,相关报道很少,本实验与普通鼻胃管比较,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治疗肠梗阻中的作用。
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住的急性肠梗阻患者共210例。入组患者均有相关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支持,排除绞窄性肠梗阻,可以保守治疗。肠梗阻导管减压组男性占65.7%,女性占34.3%,年龄20~84岁,平均53岁。鼻胃管减压组男性占68.5%,女性占31.5%例,年龄21~85岁,平均54.6岁。
2.1研究分组
收集急性肠梗阻患者210例,随机分为两组,肠梗阻导管减压组105例,鼻胃管减压组105例。
2.2术前准备
急性肠梗阻患者210例均给予影像学检查证实肠梗阻。术前给予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肝炎系列、梅毒检测、艾滋病检测等常规检查。
2.3实验器械
CLINY肠梗阻导管套件;OLYPusGIFxQ 260胃镜;一次性普通鼻胃管;负压吸引袋。
2.4实验操作
对症支持治疗:入院1~3天内置管减压;关注患者临床症状变化及腹部体征变化。肠梗阻导管组:预置肠梗阻导管;插管至胃腔;胃镜进镜抽吸胃内容物;活检钳顺入导丝至十二指肠降部;固定导丝;肠梗阻导管至十二指肠水平部;前水囊注蒸馏水固定导管;胃镜退镜;导管外接负压吸引。置管48 h候间断冲洗,记录导管长度。普通鼻胃管组:常规插管,深度在45~55 cm之间。
2.5测量指标
临床症状缓解、置管第一天引流量、总体有效率。
2.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1基本情况分析
肠梗阻导管组和普通鼻胃管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入院时临床症状、既往史,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肠梗阻导管组和普通鼻胃管组患者在肠梗阻位置、原因实验前常规检查等方面,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2临床症状缓解
肠梗阻导管组48 h内腹痛腹胀缓解率达93.7%,普通鼻胃管组48 h内腹痛腹胀缓解率38.9%,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肠梗阻导管组优于普通鼻胃管组,说明肠梗阻导管的方法能更加有效的改善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
3.3置管第一天引流量
肠梗阻导管组置管第一天引流量(653.7±342.9)ml,普通鼻胃管组置管第一天引流量(239.9±152.5)ml,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肠梗阻导管组和普通鼻胃管组置管第一天引流量(ml)具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肠梗阻导管组优于普通鼻胃管组,说明肠梗阻导管的方法能更加有效的增加肠梗阻患者置管引流量(ml)。
3.4总体有效率
与普通鼻胃管组总体有效率为36.1%比较,肠梗阻导管组总体有效率高于普通鼻胃管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肠梗阻导管的方法对肠梗阻疗效更佳。
粘连性肠梗阻大多数发病原因都是腹部手术后粘连,而由粘连造成的肠梗阻绝大多数均为单纯性肠梗阻,因此外科医生对于粘连性肠梗阻首先选择保守治疗。降低梗阻以上肠管内液体积聚就是治疗的关键,胃肠减压就是传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传统的普通鼻胃管长度不够无法起到直接抽吸的作用,20世纪30年代各种改良的长导管用于鼻肠减压,2003年日本研制出三腔二囊肠梗阻导管(Ileus Tube),其成功率高且有效安全[3]。本研究中以传统普通鼻胃管为对照,从临床症状缓解、置管第一天引流量、总体有效率3方面观察对比,证明肠梗阻导管的方法能更加有效的改善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4]、增加肠梗阻患者置管引流量(ml)及总有效率,从而说明肠梗阻导管减压是治疗肠梗阻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任建安,黎介寿. 肠排列术在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502-504.
[2] 徐美东,姚礼庆,钟云特,等. 内镜介入治疗胃肠道癌性梗阻[J].中华肠胃外科杂志,2006(9):46-49.
[3] 王革非,李幼生. 粘连性肠梗阻病情的判断及手术时机的选择[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9(9):31-32.
[4] 赵晋江,程杰. 腹腔镜下松解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6):42-43.
Clinical Application Study on Adopted Ileus Tube for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WANG Xianfeng Hegang City Huimin Hospital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Hegang 154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n different types of obstruction with adopted ileus Tube for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Methods Selected 210 cases with with acu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105 patients adopted ileus Tube for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Another 105 cas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raditional nasogastric tubes for decompression, explore clinical symptoms and auxiliary examination date. Results In ileus tube group ,all of the time for relieving abdominal pa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the tube output on the first day were better than raditional nasogastric tubes group, P<0.01, had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Ileus tube has good clinical effects.
[Key words]Ileus tube, Nasogastric tubes for decompression, Acu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13.052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13-0064-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