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管理的创新路径

2015-01-31 04:21张夏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舆论传统媒体

张夏力

(北京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4)

自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管理的创新路径

张夏力

(北京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4)

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以微博、微信、博客、论坛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舆论监督的规范化管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果运用得当,自媒体会成为网络反腐、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力法宝;但是另一方面,自媒体开放性、自发性、交互性和随意性的特点,突破了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管理的限制,这种所谓的“自由”对舆论监督管理构成了严峻挑战。面对这一现实,加强自媒体平台的管制、掌控网络传播话语权、建立舆论引导机制成为实现自媒体时代舆论监督规范化管理的创新路径。

自媒体;舆论;舆论监管

相对传统媒体以官方发布新闻为主而言,自媒体不是一种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传播方式,而是使公众同时成为新闻传播者和受众的媒体生态。自媒体的本质在于“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代玉梅,2011),它是“一种普通大众提供与分享他们真实看法和新闻的途径”(谢因波曼,2003;克里斯威利斯,2003)。以微博、微信、博客、论坛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使大众传播得以实现,使公众有了自由发表意见的工具和途径,消除了传统媒体代行舆论监督权力的限制。在自媒体时代,通过网络围观、转载分享、发表评论,舆论监督实现了快捷有效、全民参与,扩大了监督范围,增强了舆论影响力,有时甚至能够形成强大的舆论风暴,左右热点公共事件的走向,先于司法程序,形成“舆论审判”[1]。综合来讲,自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其主体、理念、方式与范围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为了确保舆论监督的有序运行,我们需要充分了解自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新特征,分析其局限性,不断创新舆论监督规范化管理的实践路径。

一、自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呈现新的特征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公众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构建和参与机会,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参与到舆论监督中,成为监督主体的一部分,“人们不仅在‘消费’新闻,同时也在主动寻找正在发生的新闻”(杰伊·罗森,2003)。我们必须认真审视新环境下舆论监督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1.自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更加广泛,呈全民参与态势

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自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主体是普通民众,每个人都是自媒体的参与者和主导者。在舆论的形成过程中,人们或出于愤怒,或出于同情,或出于社会责任感,抑或纯粹为了跟风起哄和网络围观,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舆论监督主体的一部分。同时,舆论监督涉及的话题更加广泛,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只要是涉及公众利益的问题,都可以被纳入舆论监督的范围。自媒体推动了舆论的产生、传播和扩散,引起公众对热点话题大规模的讨论和批评,导致热点话题的信息量和评论数迅速膨胀,进而产生强烈的社会影响。

2.自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更为及时,公众表达更为充分

自媒体的发展为舆论监督拓展了无限空间。首先,针对舆论监督客体任何可以曝光、需要抨击的行为,普通大众都可以随时进行监督,自媒体发布舆论监督报道摆脱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没有了传统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必经的“审稿”程序,显得更为快捷有效。其次,自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垄断信息的格局,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需要准确的事实陈述、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理性的分析判断[2],而自媒体简单的记录方式降低了舆论监督的门槛,它所表现出的平民化特征让每一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既满足了个人意见表达和沟通交流的需要,又使舆论监督变得简单而普遍。

3.自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影响力更强

传统媒体通过点对面的传播方式,而自媒体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使舆论监督更具生动性、趣味性和时效性,使新闻报道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自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就在于放大舆论效果,使舆情产生集聚效应,其网状的传播路径和高速的传播时效决定了舆论监督的舆情集聚效应更为明显。因此,自媒体时代的舆论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效果更强,与传统媒体相比,通过自媒体开展舆论监督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二、自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局限性

1.自媒体平台发布的信息碎片化,使得舆论监督难以持续进行

碎片化阅读、选择性关注和从众心理是自媒体时代公众的普遍心态。以微博为例,由于受到140字的长度限制,它所传达的信息含量相当有限,更多的是在传递一种情绪和思想动态。根据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很难保证微博的点击率和阅读量,只有极少量的信息,尤其是被网络“大V”或公众账号转发的信息,才会被人们重视,形成舆论热点。此外,信息的传递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递减趋势,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也会随着新的热点问题的出现而转移,当舆论还未产生较大影响力之前就已经被公众遗忘,舆论监督难以完成。

2.自媒体时代信息量大、难辨真伪,谣言得以生存,舆论监督功能的正常发挥受到制约

谣言的传播一直是激发社会矛盾的突出问题,自媒体较低的门槛、较强的隐蔽性和无限扩散性使其极易成为谣言的传声筒。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由于自媒体不受新闻传播机制的约束,又缺乏核实信息真实性的能力,自媒体可能会助长谣言的传播,而谣言等虚假信息的存在,使信息的真伪受到公众的质疑,舆论监督的效果也因此降低。

3.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非理性特征,使舆论监督存在失去公正性和客观性的风险

由于信息发布的随意性突破了互联网监管的限制,自媒体传播的情绪化因素超越了理性的分析,加上公众的素质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大多数人不具备专业新闻素养,也不用为“公民新闻”的发布承担过多责任。因此,公众在自媒体的舆论监督中过于情绪化,容易受到误导,丧失基本的判断能力,产生“群体极化”现象,这与舆论监督讲求客观真实是相悖的。意见表达过激或失控,利用舆论监督之名进行谩骂甚至人身攻击等非理性行为,表明自媒体的信息传播带有一定的情绪化色彩,公众参与者缺乏责任意识和理性的价值规范。尤其是在一些涉及公共安全的热点问题讨论中,舆情的“群体极化”现象会对舆论监督造成扭曲甚至绑架。例如国内近些年多个地方出现的PX项目事件,舆论被民愤完全占领,公众利用自媒体通过动员和组织,形成一种“宁要环保不要发展”的强势舆论,一些理性的声音被舆论所淹没,形成了传播学中“反向的沉默螺旋效应”[3]。

4.自媒体时代的“言论自由”给舆论监督带来危害

言论自由本该为公众意见和观点的充分表达提供更大的可能与空间,但是过度自由的言论也可能导致舆论监督出现混乱甚至失控。首先,失控的舆论监督会形成诸如人格侮辱、人身攻击、恶意诽谤的“网络暴力”现象,例如“网络暴力”最常见的表现行为即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事件散布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失实言论,恶意公开当事人的个人隐私,误导舆论走向等[4]。此外,某些组织和境外敌对势力,通过雇佣“网络水军”操控舆论,将国人关注的焦点话题,如食品安全、贪污腐败、社会保障等问题添油加醋,故意扭曲,企图扰乱国内社会秩序,激化社会矛盾。其次,过度自由的言论推动“舆论审判”,影响司法公正。当媒体在报道一个尚未进入司法程序或正在审理还未判决的案件时,网络舆论的过度讨论、分析、评价会抢先给予案件的当事人一个结论,形成一股干涉现实的力量,造成“未审先判”的局面,“舆论审判”的背后隐藏的是公众的情绪,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冲突或社会问题,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公正。

三、自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管理的创新路径

自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具有新的特征和规律,能够在网络反腐、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具有非理性等负面效应。所以,实现自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规范化管理,创新舆论监督管理的实践路径,既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前提,也是扬长避短的必然选择,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自媒体时代的舆论进行监督。

1.加强自媒体平台的管制

管制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为了保障自由。孟德斯鸠说过,“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因此,“自由不是‘人人都可以为所欲为’”(洛克语),这也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对自媒体进行规范和管控,目的在于保障公众言论自由这一基本权利的有效实施,管制的目标是保护表达自由的权力,而不是限制表达自由,管制非但不是自由的障碍,还是保证自由的必要手段。例如,美国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成立网络管理协调中心等手段,打击通过互联网传播不良信息,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针对社交网络在重大突发事件如西亚和北非动荡、“阿拉伯之春”“占领华尔街”等事件中所起的作用,美国已经开始对Twitter(推特)和Facebook(脸谱)等知名社交平台展开监控。过度自由的言论会形成“网络暴力”,不负责任、不计后果的言论发布会使人们拥有的言论自由被绑架、被异化,而推行网络实名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追究法律责任,强化自媒体或者网络行业自律公约的功能,则是加强监管的必要手段。当媒体的监管达到规范有序的时候,社会形成一个良性的约束环境,自媒体成为提升公众媒介素养和道德品性的平台,理性表达才能成为舆论监督的主流。

2.掌控自媒体时代的网络传播话语权

自媒体与传统主流新闻媒体相比,在信息的发布、传播方面更加自主、时效性更强,尤其是一些重大危机事件发生时,传统主流媒体可能会因为审查等原因无法第一时间满足危机状态中公众对事件真相了解的强烈需求,而自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监管的限制,无须相关部门审批,能以最快的速度发布信息,更容易获得网络舆论的优先话语权。自媒体给予普通民众话语权利,使得人人都获得与主流媒体同样重要的话语权,这种话语表达权力是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是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重要利器,利于民主社会的形成和法治社会的建设。自媒体的网络传播话语权虽然不具有传统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但由于其传播主体数量众多且容易达成共识,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共同意志,例如民愤、民怨,这是传统话语表达所难以实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主流媒体集体失语,就会存在群众被敌对势力操控的危险。例如,2010年由突尼斯商贩自焚事件掀起的“阿拉伯之春”运动,席卷了中东地区,这场风暴造成数个国家政权更迭,有人认为这是一场被操纵的革命,其背后的自媒体平台例如Twitter、Facebook、Wikieak等在幕后起到了重要的组织和动员作用。因此,要想掌控自媒体时代的网络传播话语权,就需要在自媒体平台中为传统媒体开辟新的战场,例如可以推行官方微博的运作,搭建沟通平台,增强互动,及时准确地提供权威信息,这样既能发挥传统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又能提高传统主流媒体的亲和力和公信力,掌控网络传播话语权,引导正确舆论。

3.建立自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机制

做好舆论引导是加强自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管理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占领自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场的话语权,引导舆论走向,借助自媒体之力做好宣传、监督、调查工作,弘扬时代主旋律。

第一,遵循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实效性。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自媒体平台在内容呈现方式和传播方式上更具灵活性,而自媒体信息的发布者往往精通网络互动,借助自媒体平台吸引粉丝关注,彰显个人魅力,我们要利用自媒体的优势,扬长避短,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防范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出现“极端化效应”和“反向的沉默螺旋效应”。首先,要组织好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工作,掌握舆论主动权,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不给谣言可乘之机;其次,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交互性强的优势,对公众热点、难点问题不回避,拓宽反馈渠道,广泛汲取公众的批评意见;最后,重视网络意见领袖在舆论引导中的积极作用。2011年春节期间,中国社科院于建嵘教授所发“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引起关注,网友自发的行动与公安部门、媒体等社会力量结合在一起,共同推动救助被拐儿童公益活动的发展,凸显了舆论引导强大的力量。

第二,巩固和加强传统媒体核实真相、过滤不良信息的功能,监督和引导公众舆论的走向。自媒体由于缺乏核实信息真实性的能力,导致谣言等虚假信息泛滥。而传统媒体在自媒体时代,需要改进和增强的不仅仅是调查事件的真相,它更重要的任务是监督和引导公众舆论的走向,因为“比速度更重要的是深度”,传统媒体既要坚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更要注重承担社会责任。在自媒体时代,公众对于传统媒体的依赖度在降低,但是很大程度上,人们依然认可传统媒体所具有的权威性,希望从中了解事情的真相,以此做出正确的判断。《小康》发布的“2014年中国媒体公信力调查”结果显示,55.2%的受访者认为电视公信力最强;排在第二位的是报纸,33.6%的受访者认可报纸的信用度;网络公信力的支持率排在第三名,为24.9%;排在其后的才是微博和微信,支持率为17.4%和16.6%[5]。可见,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仍是自媒体所无法取代的,而事实上,网络中众多的“谣言”也需要传统媒体去澄清。

第三,探索多种媒体融合互动的舆论引导机制。“官民舆论场”加速融合是未来媒体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自媒体加传统媒体的结合,实现各司其职,其中自媒体将在传播新闻事件方面凸显其优势,传统媒体则在挖掘真相提供观点方面引导舆论走向。“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已经到来,网络话语权的转移,舆论场的多元多样多变,使我们必须重构舆论引导的新格局,即多种媒体融合互动的舆论引导机制。首先,传统媒体要转变思路,树立互联网思维,从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向多元互动,从单纯的提供新闻产品与服务受众转变为经营用户,围绕用户展开创新服务,注重用户需求,聚拢人气;其次,要打造融合多种媒介形态的新型技术平台,例如主流媒体开设官方微博、微信,开发移动客户端,实现一班人马、一个平台能够生产多样化的传播产品;最后,提高自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传统媒体借助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积极介入热点话题的讨论,使舆论引导从被动围堵转为主动发布,从消极应对转为积极参与,从事后补救转向前置预判,在客观报道的同时予以及时回应。总之,在以移动互联网发展为依托的自媒体时代,要充分发挥自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提高传统媒体应对舆论、化解危机的能力,实现多种媒体的有机融合。

新的传媒环境,给舆论监督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其深入到社会的不同层面,为公众表达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此同时,舆论监督在自媒体时代面临着信息碎片化、谣言快速传播和“网络自由”等危害,其管理面临新的难题。我们相信,通过发展的眼光顺应时代的变革,采取合作对话的态度,理性博弈,消除对抗性思维,自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将会实现平稳有序的发展。

[1]张新宇.自媒体时代的舆论审判及其因应[J].江淮论坛,2014,(5):127-131.

[2]顾理平.网络时代舆论监督的嬗变[J].现代传播,2014,(9):123-125.

[3]龙小农.I-crowd时代“沉默的螺旋”倒置的成因及影响[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2):70-79.

[4]张 瑜,李 朗.消除话语差异: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2):38-42.

[5]尤 蕾.2014媒体公信力调查 三成人越来越不信任媒体[J].小康,2014,(10):63-65.

责任编校:张 静,罗 红

2015-10-20

张夏力,男,河南驻马店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

G21

A

1007-9734(2015)06-0087-04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舆论传统媒体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