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群的保护管理与旅游开发
——以登封“天地之中”为例

2015-01-31 04:21:12宋文佳别治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建筑群遗产地世界遗产

宋文佳,别治明

(1.郑州市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历史建筑群的保护管理与旅游开发
——以登封“天地之中”为例

宋文佳1,别治明2

(1.郑州市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作为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申遗成功后,世界遗产组织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保护管理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但由于游客数量的大幅增长,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修建和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空前频繁,对遗产地的历史环境风貌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在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对于解决遗产保护管理与旅游开发以及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管理;旅游;世界文化遗产

一、引 言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由于其反映了世界自然地理和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成为旅游爱好者了解文明、感受文明的一个重要窗口。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中国不少世界遗产景区年收入都水涨船高,这使得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在保护经费上也较为宽裕。例如明十三陵每年有超过1亿元的收入,其中超过50%的经费专项用于文物保护工作①;另一方面,旅游活动也成为遗产地本体和周边环境风貌遭到破坏的直接原因。旅游产业带来的过度开发和密集人流对文物保护也存在负面影响,若是管理者认知不到位,重开发轻保护,将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带来不良后果。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于2010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后,随着该历史建筑群知名度的提高,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游客接待量迅速增加,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修建和各种开发建设活动频繁,遗产的保护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基于此,本文拟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后保护管理和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并对如何在合理保护遗产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提出建议,以期有助于在最大限度地保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更加充分地向世人彰显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

二、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基本情况及核心价值概述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于2010年8月1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9处世界遗产、郑州第1处世界遗产。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古代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环境艺术的杰出代表。建筑群中不同的建筑类型均展现出极高的设计和建造水平。高超的砖石和木结构建造技术和材料处理技术更是体现了其突出的科学和艺术成就。《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关于世界文化遗产是否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评定标准共有六条,其符合其中的第三条“能为一种已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和第六条“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由于登封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加上建筑群本身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一直以来,少林寺、中岳庙等几个遗产点都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申遗成功后,“天地之中”理念和建筑群的价值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广大公众的普遍认同,除了上述几个遗产地游客数量居高不下外,儒家文化的代表嵩阳书院和佛教文化的代表会善寺、嵩岳寺塔等遗产点游客数量也出现显著增长,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有了更为密切的关系。

三、申遗成功后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管理体系及旅游开发现状

1.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管理体系及旅游经营模式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后,为进一步加强遗产的保护和管理,郑州市成立了郑州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隶属郑州市文物局。登封市政府也成立了“登封市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委员会”,全面构建了以登封市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委员会为统领,以遗产管理中心为核心,文物、宗教、旅游等各部门共同参与的遗产管理体制。登封市文物管理局挂牌成立“登封市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办公室”,对 8处11项遗产的文物保护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并受郑州市文物局和郑州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的业务指导。

目前,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除了汉三阙外,其余8处遗产点已作为旅游资源对外开放。少室阙新保护房刚刚落成,正在进行周边环境整治,暂未达到开放条件;太室阙、启母阙由于保护房过于窄小,无法承载大量游客参观的需求,暂不对外开放。开放的遗产点根据地理位置分布及旅游资源整合的需要又划分为少林景区、中岳景区、嵩阳景区。景区具体管理单位和管辖内容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已开放遗产点的旅游经营模式为景区公司统一经营、多重部门综合管理,公司统一负责景区的宣传管理和开发,而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则由其他机构或相关业主单位负责。具体来讲,少林景区、中岳景区、嵩阳景区均由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中旅)代理经营景区总体旅游业务,其文物本体的管理运营则由遗产点的业主单位负责。宗教场所如少林寺(含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中岳庙分别由少林寺民主委员会和中岳庙民主委员会管理,其门票收入及各种经营项目的收入由港中旅和少林寺民主委员会、中岳庙民主委员会按比例分成,具体用途未受到文物部门监管,但涉及遗产本体的各项事务由业主单位向登封文物管理局报备;嵩阳书院、会善寺、嵩岳寺塔、观星台这些遗产点业主单位为登封市文物管理局,旅游收入由港中旅统一管理并分拨一部分给登封市文物管理局用于遗产保护,由登封市文物管理局来负责遗产本体保护等事务。

2.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对外开放情况

登封市位于嵩山南麓,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河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除了8处11项世界遗产之外,还有法王寺、永泰寺等知名历史景点及峻极峰、三皇寨、卢崖瀑布等秀美的自然景观。根据登封市旅游局报表统计,登封市已开发旅游景点有26处之多,但已对外开放的8处遗产点却成为整个登封旅游的金字招牌和旅游收入主力。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登封市共接待游客768万人次,遗产范围内的游客接待占整个旅游接待的46.6%。2013年接待游客958.7万人次,遗产范围内的游客接待占整个旅游接待的41.5%。可以看出,世界文化遗产景点游客在整个登封游客中占了将近一半的分量,并直接对其他相近景点的游客参观数量产生了积极影响。

根据《郑州市嵩山历史建筑群总体保护规划》要求,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合理的游客承载量约为每年350万人次。鉴于旅游有淡旺季之分及受传统节日的影响,在节假日期间,景区会出现游客量增多的情况,但每个景点内的瞬时游客数量均有明确限制。从统计数据来看,游客主要集中在3、4、5、6、9、10月份和周末。自2006年开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起,由于宣传到位,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知名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游客数量开始大幅增长,从2007年起游客规模已超过游客环境容量,申遗成功当年(2010年)达到高峰,之后在遗产管理部门的监控下,游客数量得到了合理的控制(见图2)。目前“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管理机构已经采取措施,对游客行为进行了系统化的引导和管理,旅游压力已经有了很大的缓解。

除此之外,通过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两处主要的文物景点中岳庙、嵩阳书院2008年至2012的接待情况调研(见图3),可以看出,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前就已经非常知名的中岳庙景点,申遗成功后在遗产保护管理机构的努力下,合理控制了游客数量。而之前相对较为低调的嵩阳书院,因为世界文化遗产提高了知名度,让公众认识到其作为儒家文化代表及天地之中理念彰显实例的宝贵的历史价值,游客数量大幅上升,但控制在保护规划要求的数量范围内,亦有效改善了游客扎堆参观热门景点、数量分布不均的情况。

3.遗产地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登封市政府为了充分利用和展示世界文化遗产,推出了一些新的展示手法,如制作精良、画面唯美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是实景演出中的代表之作,而会期长、影响大、参与人数多的传统中岳庙庙会更是成为对外展现中岳庙价值的一个重要窗口②。除此之外,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已开始筹建观星台天文博物院,少林寺正在筹建少林寺博物馆等综合展示项目。但从总体来讲,各个遗产点的展示仅限于文物本体,展示水平均处于初级阶段,展示手段落后,展示内容对于文物价值挖掘深度不够,无法把文物建筑的全部文化、历史和艺术内涵充分传达出来。在旅游开发方面,各遗产点还存在以下问题。

(1)游客行为对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构成安全隐患

游客行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在少林寺、中岳庙、嵩岳寺塔等宗教活动场所内烧香等宗教朝拜行为较为严重,给文物建筑本体带来安全隐患;二是在旅游旺季,尤其在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游客人数猛增,遗产点的游客瞬间停留人数大大超过自身的承载能力;三是一些游客不文明的行为,如在文物古迹上涂画、乱丢废弃物等,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制止,也会对文物本体构成直接的损伤和危害,并对周边历史风貌产生负面影响。

(2)不合理的旅游开发项目影响遗产地周边历史风貌

由于登封市区与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紧邻,随着游客数量的增长,旅游接待压力增加,一些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地产开发项目也开始规划。这些项目部分位于遗产的缓冲区或核心区内,建设内容与遗产保护要求相冲突,对遗产的周边历史风貌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于有可能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建设项目,需要严格把关。

(3)游客分布不均衡,重要的文化资源未被充分认知

申遗成功为登封的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由于少林寺、中岳庙名气过大,致使已开放的其他遗产点游客数量与这些热门景点相比差异悬殊。以2011年10月份为例,少林寺共接待游客33万人次,门票收入三千多万元,而观星台景区接待游客2702人次,门票收入仅有14674元。同样是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观星台和周公测影台是“天地之中”宇宙观形成的最直接、最具说服力的证据,其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之高,绝非少林寺可比。如此悬殊的差异说明游客的热情还多集中在“少林功夫”“禅宗祖庭”等光环上,并未真正被遗产本身的价值和内涵所吸引,不利于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整体形象和价值的展示和传承。

(4)解说内容及系统不完善,展示方式和手段不合理

由于大多数公众通过直观的参观并不能完全感受到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因此解说系统成为遗产旅游中关键的组成部分。由于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已开放遗产点隶属于不同景区,因此没有一个相对统一完整的解说内容。在现有的解说词中,也偏重于教育、传说等趣味性较强的内容,无法全面展示天地之中的文化内涵。

此外,少林寺常住院等宗教活动场所因不当的开发和利用,造成终日人声嘈杂,缺乏宁静清幽的气氛,少林寺塔林旁的索道为了招揽游客,高声播放流行歌曲,破坏了塔林应有的安谧氛围。少林景区内的“舍利馆”“十方禅院”等打着少林寺旗号的一些所谓的禅院,搞一些封建迷信活动,收取高额的香火费,有欺骗游客之嫌,严重影响了少林寺的声誉和文化价值的展现。

(5)管理部门职能交叉,协调困难

目前在中国,世界遗产大多由地方政府直接管理。各级地方政府一方面对世界遗产保护起着监督职能,一方面又直接参与到世界遗产的经营和使用中,监督者和使用受益者的角色重叠,导致一些遗产地的管理水平十分低下③。而具体到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上,郑州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与登封市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办公室之间负责的事务有交叉重复的部分。保护管理部门和体系看似健全,但由于涉及部门众多,日常工作也有很多难以协调的方面。文物部门、地方政府、景区管理机构之间存在意见分歧、思路差异、土地矛盾、经济分配不公等多种问题,导致管理水平达不到遗产保护的需求。在旅游开发这一块,由于涉及具体经济利益,更是多方相争,矛盾重重。

四、保护管理与旅游开发平衡发展的措施

1.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的评定程序复杂、标准严苛,对已入选的世界遗产更有严格的保护和管理要求。一旦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或历史风貌遭到破坏,将会被予以黄牌警告甚至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必须始终遵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家文物局的相关要求,严守世界文化遗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标准,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和前提下,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使世界文化遗产得到全面展现的同时,还能够永续传承。

2. 理顺保护管理和开发体制, 明确责任分工

切实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旅游开发水平,需要进一步理顺各个管理机构的关系,明确分工,提高工作效能,使得保护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郑州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可以主要负责郑州市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组织、保护管理、人员培训和资料档案管理、科学研究、监测数据分析评估和反馈、社会宣传教育等工作。登封市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办公室应在郑州市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指导下,开展世界遗产日常监测管理,根据郑州市世界遗产监测中心反馈的评估意见对问题进行处置等工作。同时,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宗教业主单位和目前掌握旅游开发大权的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应在登封市政府及登封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协调下,进一步理顺各自的职责,明确责任分工,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共同做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旅游管理、安全防范、环境保护等工作。

3.严格执行相关规划,合理利用,有序开发

近年完成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的《登封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登封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概念规划》中,均确立了依托“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发展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经济模式。此外,正在修编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管理规划》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整体价值和内涵进行了综合论证,并对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和缓冲区的建设项目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可见登封市政府在文化产业、旅游开发和城市整体形象提升方面,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这张名片寄予了厚望,在对遗产地的保护方面也会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 确保遗产地周边的旅游开发建设按规划进行。

4.整合资源,打造“天地之中”文化景观系列路线

鉴于遗产点游客分布极为不均的情况,为了更好地向游客展示那些知名度相对较低但历史和艺术价值却非常高的遗产地,建议打造“天地之中”文化景观系列路线,将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11处遗产点串接起来,方便游客进行系统性的参观。此前《嵩山历史建筑群保护规划》曾建议利用登封已经确定的城市道路系统连成一条能够方便到达各个遗产点的道路,并定名为文化遗产景观大道④。以文化遗产景观大道为联系纽带,将整个历史建筑群分成科技建筑文化展示、山岳祭祀和儒家文化、宗教文化三个展示区,分区展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所蕴含的不同历史文化内涵。这几个展示区若能用文化景观大道串联起来,并予以道路标示,将提高游客参观“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整体效果。

5.扩充展示手段,延长旅游产业链

虽然文化遗产旅游有要遵循遗产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不适宜过度开发,但是作为旅游资源就应该拥有一般旅游景区的基本配套设施,一方面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求,同时可以弥补遗产类旅游资源的薄弱环节,延长旅游产业链,进一步促进遗产地周边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进一步让遗产地周边居民看到遗产旅游所带来的经济辐射作用,增强周边居民的遗产保护意识⑤。因此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拓展展示手段,对解说词和展示系统进行完善,除了对文物本体的展示外,再下功夫开发相关产品及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类似的体验型音乐剧等。在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各类规划允许的范围内,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从而增强旅游者体验的舒适度,增加旅游收入。

五、结 语

遗产旅游作为一种高品位、高层次的旅游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的推崇。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作为举世闻名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地,拥有杰出历史文化价值。从目前的旅游现状来看,“申遗”成功之前游客多集中于少林寺、中岳庙等热门景点,“申遗”成功当期,各个遗产点都出现了 “井喷”现象,超出了遗产点的最大承载量,而后遗产点旅游人数除了少林寺外又逐渐回归理性,一方面说明保护管理部门在游客监测、旅游管理上起到了很大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游客对“天地之中”“三教合一”等遗产核心价值的兴趣远远没有对“少林功夫”“禅宗祖庭”的兴趣大,遗产点的珍贵价值没有得到全面的展示,公众认知度不够。总之,在世界遗产旅游开发过程中遗产本体或周边环境屡遭破坏的今天,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应该是保护较为得力、控制相当严格的遗产地一员。但是,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如何和谐共生、共同发展,还是一个非常严峻和要深入研究的议题,需要遗产地当地政府、广大民众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

注 释:

①旅游是“双刃剑”世界遗产何时不再为“超载”所累[EB/OL].新华网(2006-06-10)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6-06/10/content_4673585.htm.

②邵培松.登封中岳庙庙会民俗文化特点[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262.

③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状况不容乐观[EB/OL].中国网 (2010-06-04)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2010-06/04/content_20186909.htm.

④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院.郑州市嵩山历史建筑群总体保护规划[R].2008:39.

⑤李建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研究——以安阳殷墟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校:裴媛慧,孙咏梅

2015-10-11

宋文佳,女,河南封丘人,硕士,馆员,主要从事文博研究。

F592.7

A

1007-9734(2015)06-0112-05

猜你喜欢
建筑群遗产地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南头古城数字展厅建筑群
现代装饰(2022年3期)2022-07-05 05:58:44
中国的世界遗产
党员文摘(2022年1期)2022-02-14 06:16:16
建筑与建筑群储能工程初探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探析
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评价研究进展
审视中国传统建筑群院落式构成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