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霞
(南通市第二中学,江苏南通226000)
信息技术课堂与学生生活的有效融合
☆朱兆霞
(南通市第二中学,江苏南通226000)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经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生活脱节的问题呢?本文从应用生活化的教学任务、演练生活化的教学过程、实现生活化的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谈如何将信息技术课堂与学生生活进行有效融合。
生活化;信息技术;教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经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在课程目标上只重视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2)在教学内容上过分拘泥于课本,忽视了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造成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差距;(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较为单一与被动,缺少实际应用;(4)教学评价更多以学科标准去进行,对书本知识、操作技能关注较多,只注重考试结果,不注重平时的生活实践与过程性评价,对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伦理道德、价值观等关注更少。
那么,如何解决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生活脱节的问题呢?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既然如此,信息技术课程也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受教育,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积累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体现“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和学科乐趣。以下是笔者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实践的一些做法。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能使学习目的更明确,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教学模式。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所布置的每一个任务都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源于生活的需要,“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应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应根据生活的需要”,这样让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津津有味。
案例1:在教学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部分内容时,正值南通市推行中小学课堂改革之际,我校也积极响应市教育局改革部署,大力推行课堂改革,本次改革的核心是“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顾名思义就是首先要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再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团队和竞争的意识,学校要求各班每小组根据本组组名、组训以及组标制作一块宣传展板。这下“麻烦”来了,不少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信息技术教师,有的展板制作了一部分便请教教师,有的甚至直接请求教师帮助他们完成小组展板的制作。笔者教6个班,每个班有8到9个小组,应该怎样去完成呢?笔者灵机一动:接下来就要教《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的内容,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用生活来教育”,“生活与生活一磨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制作宣传展板和学习图像加工都是当下学生的生活,何不将学生的需求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将任务交还给学生呢!于是笔者将图像加工教学内容与学生制作展板的活动相结合,将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分解为四个步骤,带领学生边学边做,步步深入地去完成。结果几个班的课堂效果相当的好,学生不但轻松地掌握了Photoshop中的文字、选择、美化等很多工具的使用,还尝试着自己当一名设计师,既完成了课堂的学习任务,又完成了小组展板的制作。笔者也真正领悟了“教学做合一”的真谛。
通过设计生活化的任务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使用和巩固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参与意识,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是指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规律。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有一些抽象的名词和概念,由于学生平时很少接触,又缺乏感性认识,理解起来往往会比较困难,甚至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然而,如果教师转变教学思路,将教材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运用生动形象的类比,就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达到便于记忆和理解的效果。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就是“只有解放了孩子的空闻,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案例2:对“文件”和“文件夹”概念的教学,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简单解释“文件是以计算机硬盘为载体存储在计算机上的信息集合,文件夹是用来放文件的”,而学生对于这样的解释并没有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所以,在教学中笔者首先拿出了一些零零散散的CD盘、照片和一些纸质文件,然后又出示了空CD包、空相册、空文件袋,让学生来帮着整理,学生自然而然地将CD放进了CD包、将照片收进了相册、将文件整理到文件袋之中。这时,笔者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呢?”,学生在疑惑后很快就会总结出像“CD包”、“相册”、“文件袋”这样的“夹子、包、袋子”都是用来存放物品的。这时笔者就引入文件夹的概念,像这种用来存放物品的“夹子、包、袋子”在计算机中就叫做文件夹;而放在文件夹中的物品叫做文件,就是那些存放着音乐的CD盘、存放着影像的照片、写满文字的纸。学生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轻松地理解了文件是用来承载不同信息的,理解了文件夹具有存放文件和分类整理文件的功能。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场景作为切入点,通过建立抽象概念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拉近了课堂和学生生活的距离,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主动参与的意识。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存在一些误区:只注重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任务求解过程的评价;只注重对“成品”的评价,而忽视对“半成品”的评价;只注重对优秀作品的评价,而忽略了对不佳作品的内涵与创意的鼓励。由此可见,传统评价不能发挥评价应有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我们要积极改变这种单一评价学习结果的状况,做到既要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又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案例3:在讲“利用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观察电子小报“箐箐校园”,然后分析该作品是否较好地表达主题,使用了哪些文档元素和排版功能,并模仿“箐箐校园”制作小报,最后让学生设计创作一幅倡导环保的作品。根据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笔者在第一阶段模仿作品结束时给出一个过程性评价,肯定学生进步的同时,也明确指出一些操作上的错误与不足,以便引导他们更好地完成下一步的作品创作。在最终作品点评时,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和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总有学生任务完成的质量不高甚至不能完成任务。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这就是学生的生活,生活中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失败,而大多数人总是要在失败后再爬起来前行。因此,对于那些不能完成任务的学生,不能让其自信心和兴趣受到挫伤,要评价其操作步骤的合理性与正确性,适时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努力,勉励他们爬起来再努力。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在老师的肯定与期待中完成接下来的学习任务,使评价成为学生反思、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
有人认为,只要在教学活动中引用了现实中的素材,就是“生活化”教学了,很显然这是不够的。在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生活化”的角度寻找素材,要用得新、用得巧,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为学生的学服务,不能出现脱离学生生活的用例,否则,会让我们的课堂变得低效、浮华。如:讲《表格数据的处理》时,有位教师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处理一组楼市价格信息表,为父母购买房子提供参考”。从表面上看,此任务设计很“生活化”,但因为购买房子不是中学生关注的生活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将刚刚所讲的“楼市价格信息表”换成“中学生视力情况调查表”,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它切中学生的生活热点,通过真实的数据分析,呼吁学生爱护自己的眼睛,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化”教学任务。
(2)将课堂教学“生活化”,不单纯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的是在真实有效的“信息环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如上面例举的“制作小组展板”的教学案例,学生不仅学习了图像加工的有关知识,还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小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3)设计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任务、过程,不要牵住学生鼻子,捆住学生手脚。为了引导学生、指导学生,要将教学预案设计的任务内化为学生学习的需求,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在教师指明的方向下自主探究前进的方式和具体路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把生活引入信息技术教学,让信息技术课充分汲取生活的养分,不断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1]教育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陶行知全集(第1~10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3]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编辑:闫长松]
G434
A
1671-7503(2015)21-00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