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论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015-01-31 00:01:49浙江
作文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语文课堂教学

浙江 赵 涵

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论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浙江 赵 涵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个性要得到展现,只有杂志课堂上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教学观。使学生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学习语文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 学生 主体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新课程改革对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提倡,为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空间,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自身与文本对话,习得语言,有所收获。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呢?

一、教师自身要转变教学观念 让给学生自由的空间

课堂看作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上,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读、少讲。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读,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朗读过程中慢慢领悟,去体会。

2、多情趣、少刻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堂要做到收放自如,能够放手让学生去寻找记忆的支点,去寻找震撼学生心灵的情感,不能把知识强“塞”给学生。

3、多民主,少特权。

二、转变教学方法 加强教学中的“引”和“导”,让学生主动学习

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教师要注意“引”和“导”。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中要把被动变主动,主动让他们求索,把新的知识变为自己的认知体系,产生新的组合,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创造。如,我在教《鸟的天堂》这一课中,揭题后,我让学生据题发问,学生问:“‘天堂’是什么意思?文中出现两个‘鸟的天堂’意思相同吗?” 我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学生兴趣盎然,纷纷站起来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始终体现在“导”和“引”上;而学生发挥了主动性,从已有的知识储备中去发现规律,从而解决问题。如此凭借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不但确立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并且在他们不断的探索中激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此外,当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直接告诉思路和答案,而是适当运用引导,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通过发问 争辩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出一些探讨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大胆去质疑,发表不同的见解,甚至产生争辩。这样发散思维形成的头脑风暴锻炼,才能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自由的空间里,个体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

比如,我在教学《自然之道》一文,为了让学生能自由发挥,各抒己见,我就充分运用争辩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争辩中深入理解课文。

通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激励学生主动去质疑,还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比较,从中质疑;也可以从课文的教学重难点入手,质疑,并进行小组交流,合作探讨,引导学生自主获取信息来解答疑难;还可以提供一些教学提纲,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发现和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主体性活力

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促使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来接受教学信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王二小》时,学生因所处的时代不同,难以进入课文。课前我介绍有关的时代背景,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创设了较好的情境,扫除了学生阅读课文时产生的时代障碍,拉近了两个时代的距离,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精心设计导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激发学习的欲望。

其次,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把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直观印象。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在生动形象的影像中理解课文。

再次,选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进行小组竞赛,朗诵、讲故事、演讲、背诵、默写字词等,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效防止学生产生疲劳和厌烦情绪。

五、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进行想象训练,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到阿曼达埋在废墟中时告诉同学,他的父亲曾说过的话,表明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这漫长的38个小时里,阿曼达和小伙伴待在废墟下,他会想些什么,对同学对自己说些什么呢?几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对课文进行了创造性的再加工。有的说:“他可能也担心父亲找不到他们,可他还是非常信任父亲会来救他和同学们。”有的说:“可能同学们害怕地哭了,阿曼达安慰他们鼓励他们……”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自由发挥,畅所欲言,进行创新尝试。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去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辅以灵活的教法、新颖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现学生的个性。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学习语文的主人,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郭志刚.如何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

[3]黄汉钦.创设问题情景,促进自主学习《师道·教研》,2011年

[4]陈水土.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考试周刊》,2013年

[5]孙素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周刊B版》,2013年

(作者单位: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40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中国公路(2017年17期)2017-11-09 02:25:22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