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新福
(株洲日报社,湖南株洲412007)
创新更主动党报更主流
——浅谈地市党报如何提升影响力
□叶新福
(株洲日报社,湖南株洲412007)
进入自媒体时代,传播速度快、效率高、观感强的新兴传播平台风起云涌,让传统纸媒处于弱势地位。如果纸媒仍然停留在方式单一、内容单调、渠道单向的“传话筒”角色上,会逐渐被边缘化,面临实质消亡的危险。
面对新常态,地市党报迫切需要迅速改变观念,以积极主动创新的姿态去应对,主动想事,主动说事,主动干事,做强做大做优,不断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打造地市党报发展升级版。
思想是最强大的武器。新时期的地市党报,应以新理念践行“政治家办报”,主动端起思想这个武器,立足资源广、人才多、平台宽的传统优势,主动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民生民利改善,想问题出主意,建言献策,更好地介入发展、服务发展、助推发展。
掐准时机,直击关键。年初,面对新常态的新课题,党员干部中一些人的认识发生了“跑偏”,片面地把新常态等同于低增长、慢发展,甚至幼稚地认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不问发展了。看到这种局面,株洲市党委、政府领导非常着急。关键时刻,《株洲日报》连发3篇“新常态下关于株洲发展的思考”的述评文章,以《调速换挡,不是不要速度》《调整结构,不是不抓工业》《遵纪守规,不是无所作为》为题,深入分析形势,鲜明表达观点,以统一认识,服务大局。
精准尺度,掌控火候。在公共媒体建言,考验胆识和思想,关键在站准立场,注意方法,掌握好火候。近年来,转型升级成为各地工作的主旋律,株洲市委因势作出“奋力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的决策。如何转型?如何升级?从哪里开始转、开始升?面对全市上下的探寻,《株洲日报》推出《转型升级·十问株洲》大型系列策划报道,针对影响当前株洲发展的突出问题,连发“十问”。从重振工业雄风等产业升级的呐喊,到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的求索,10个整版从建设性的角度,以进谏者的姿态,反映现状,剖析现象,思考问题,寻求路径,为党委、政府层面作决策提供参考。读者评价“找准了点,把准了脉,开对了方”。
连续作战,扩大效果。党报向党委、政府建言,是推进党报改革、助推社会发展的探索方向。《十问株洲》推出后,反响强烈,市委书记在市委全会报告的开头引用这组报道。意犹未尽之时,《株洲日报》乘势又推出《再问株洲》,聚焦产业发展、县域崛起等领域,再抛十问,问得更直接、更具体。市委办、市发改委、醴陵市等单位召开专门会议,以此为契机研究株洲下一步发展方向和重点,促进株洲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这些生动案例,标志党报由被动宣传转为主动引导,由简单记录转为深度思考,彰显了党报的权威性、责任感,极大地增强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而这,无疑是主流媒体彰显责任担当感与社会公信力的有力体现。
党报,不仅要做新闻纸、信息纸,更要做思想纸、观点纸。
在各大媒体高度重视评论的时候,党报更要找准位置,在第一时间报道新闻的同时,对新闻事实作出判断,发表意见,较准导向,以及时、独到、深刻的新闻评论提供思想观点,牢牢掌控舆论导向的制高点,巩固党报引领公众舆论的独特优势。
高处着眼,高端发声。在当今信息传播由爆炸式转为泛滥式的环境下,不仅要告诉受众新闻事实,更要让受众掌握重要形势、重大事实的权威分析和科学评判。株洲转型升级系列新思路出台后,对相关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株洲日报》迅速发声,推出“加大改革开放、加劲沉心实干、加快转型升级”系列评论,从《无为就是过失》《差距就是潜力》《环境就是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引导舆论,凝聚全市上下干事创业激情。根据不同阶段全市工作重点,报纸不定期刊发系列评论,如“聚力转型、加速升级”“五个从严”“细节见文明”等系列评论,以小见大,生动说理,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聚焦热点,表明观点。在遇到突发事件,特别是流言涌动之时,党报应该迅速站出来,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发声,当好“意见领袖”,这是责任所系,是维护公信力之必须。2014年10月,媒体相继报道了为抓“扒手”曾3次将车开进派出所的公交司机等3位好市民。《株洲日报》抢先发声,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感悟文明传递的温暖》的评论,为这3人点赞,高规格引导舆论。株洲相关部门公布在乡镇合并时准备新设一个“霞阳镇”,这个名称与市内现有的“霞阳镇”相同。报纸立即发表评论批评这种做法,让该部门收回命名表态。面对一些社会现象,特别是本地事件,党报的评论从不缺位,通过第一时间发声,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抢先速度,铆足力度。在观点竞争的时代,发表评论要注重观点表达的分量和力度,更要追求观点传播的速度和效率。2015年2月,株洲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株洲日报》记者从北京抢先发回新闻,并配发有分量的评论员文章,第一时间“祝贺株洲!祝福株洲人民!”道出了市民心声。很快,全市所有媒体及微博、微信、QQ等平台爆炸式转发此稿,党报的速度和影响力伴随这一消息迅速渗入千家万户。
在新闻资源共享的今天,第一时间发出党报的声音,多刊发由观点新闻组成的报道,是独家新闻另一层面的表达,也是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的必要路径。
媒体的竞争,首先是对注意力的竞争。做活动是吸引注意力、扩大影响力的快捷方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传统媒体要从过去沉闷的体制窠臼中解脱出来,在政策弹性中施展拳脚,多创办各种活动,吸引更多关注,凝聚更多人气。这样,不仅能创造利润,还能提升品牌含金量,扩大媒体传播力和综合影响力。
大格局,影响更远。作为市委机关报,党报不仅要立足本区域做好本地宣传,更要积极利用一切机会向外推介城市形象品牌,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株洲日报社2014年承办“全国百家党报社长、总编看株洲”新闻采风活动,全国各地媒体因此浓墨重彩地宣传介绍株洲,形成广泛、深入而持久的影响。活动让承办媒体名利兼收,对株洲的形象宣传得到市委主要领导及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评价,又提升了报社自身形象,还获得了经济效益,一举多赢。
大传承,品牌更响。地市党报在各自地域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权威性,利用公信力开展一些具体重大影响的持续性公益活动,是服务社会的应尽之责。到2014年,株洲日报社已连续主办了四届“感动株洲”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每次评选,各级各单位、广大市民广泛参与,经过海选、初评、网络投票、决选等环节,最后由市委书记、市长颁奖,影响巨大而长远。这一活动已成为《株洲日报》展现主流媒体影响力的响亮品牌。
大频度,扎根更深。尽管地方党报天天与市民见面,面对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形势,也要经常举办一些互动性活动,满足读者的新鲜感。多年来,株洲日报社旗下的各个平台,轮番开展各类活动。有为特困群众送年货、金秋爱心助学、万人相亲会类关爱民生活动;有新年音乐会、全民健康跑、读书月等文化活动;有感动株洲十大人物、十大杰出青年、十大孝星等评选;有房交会、家博会、车博会等展会活动。众多活动长年不断,让媒体不断深植民心、筑牢形象。
当前媒体竞争日益白热化,媒体也越来越多地扮演企业或准企业角色,主动介入活动,做热点事件的制造者、参与者、推动者,通过大型活动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有效培育观众的忠诚度和对媒体的感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扩大品牌的影响力。既做传播又做营销,实现融合发展,将成为地市媒体未来发展中新的竞争热点。
(本栏编辑:古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