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共涛 张 斌 李 姝
(1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北院骨科,南昌 330038;2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北院外二科,南昌 330038;3 江西省肿瘤医院内一科,南昌 330029)
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4例
江共涛1张 斌2李 姝3
(1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北院骨科,南昌 330038;2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北院外二科,南昌 330038;3 江西省肿瘤医院内一科,南昌 330029)
目的 比较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西医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8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手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恢复快,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西医手术内固定;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因间接外力导致骨折,骨折愈合率较高。但临床实践表明,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较多,尤其是骨骼质量逐渐下降的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髋内翻,且对手术耐受力严重不足,影响手术实施和手术效果[1]。为减少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痛苦,改善预后效果,我院应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案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对其与西医手术内固定的优劣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受伤后至入院时间不超过24h,均为单侧骨折,部分患者合并骨质疏松;排除合并心脑血管病者,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者,有全身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者,有精神系统疾病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85例患者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为60~85岁,平均年龄为 (70.86±8.15) 岁;骨折部位:左侧20例、右侧24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为60~86岁,平均年龄为(71.53±8.47)岁;骨折部位:左侧19例、右侧2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无明显感染征象且生命体征稳定下给予术前2 h抗生素预防感染。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硬膜外麻醉下去仰卧位,由助手帮助按住患者两侧髂嵴,医师使用肘弯套住患者腘窝,另一手握住患肢脚踝,让患者屈髋屈膝90°后顺势拔伸和牵引患肢。待骨折远端被牵下后伸髋135°左右时将患肢向内旋转,适当外展后逐渐伸直。复位成功后在股骨粗隆下和股骨外侧分别钻入4根斯氏针,安装外固定支架,使用乙醇纱条覆盖针道,使用屈膝架将患肢固定,保持为外展位3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手术内固定治疗,手术过程不再详述。2组术后注意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恢复情况及随访12~24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价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2]进行,包括疼痛、功能、畸形和关节活动4个维度共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关节功能越好:优:90分以上;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以下;优良率=(优+良) /总病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统计和分析数据,以(x±s)和百分率分别表示计量结果和计数结果,使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时表示有显著差异。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实验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见表2。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等多种因素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风险较高,多数患者为外力或肢体扭转所致不稳定骨折,临床治疗需结合患者年龄、体质、骨折类型等综合情况选择治疗方案[3-4]。
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为中医骨伤科传统治疗手段,以手法、牵引、固定等为独特操作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痛苦小、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5-6]。手法是中医骨伤科中治疗骨折移位、关节脱位等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外固定的基础[7]。对于损伤性疾病或骨关节病,手法治疗也有消瘀止痛、散结通络的效果,促进了局部组织的修复[8]。与常规西医手术内固定比较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有较为明显的临床优势:斯氏针变形范围小、固定后可形成多方向固定和牵引加压,结构牢固、稳定性强,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锻炼,从而加速骨折愈合[9];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手术创伤小,手法复位又为闭式复位,避免了对患者带来二次伤害,同时也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0]。
实验组患者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术中创伤小,术后可尽早进行床下功能锻炼,利于骨折愈合有关。实验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在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有利的条件下显示出了更好的远期疗效。
总之,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恢复快,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1]莫瑞冰,曹瑞治.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3):282-285.
[2]齐海,丁悦,许杰,等.Harris评分和X线在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中的作用[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3(4):444-448.
[3]刁小明.临床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20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0):80-81.
[4]卢福胜.PFNA与DHS结合中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3):75-76.
[5]钟翠婵.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0,9(5):22-24.
[6]谷福顺,王爱国,郑昆仑,等.手法复位加单臂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96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6):20-21,24.
[7]李军.中医正骨手法复位配合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9):112-113.
[8]卢绍燊,周观明,刘效仿,等.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优化方案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0):27-29.
[9]万彬,朱江,许勐宇,等.闭合复位经皮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4):55-57.
[10]张永祥,杜金生,刘红博.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正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5-46.
李时珍的知音和伯乐
明朝李时珍写的划时代的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国医学、养生学、营养学、甚至动物学、植物学都有客观的记录、精辟的分析与论述,四百多年了,这部书一版再版,长销不衰,影响深远。不过,当初《本草纲目》的出版却很不容易。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这部书,花费了二十七年的时间。万历七年(1579年),李时珍带着《本草纲目》的手稿来到南京,想找一家“书坊”(即现在的出版社)将这部书刻印出版。然而,由于当时李时珍没有什么名气,在书商眼里,他不过是来自湖北山区的一名乡村医生,而且,像《本草纲目》这样一部52卷的巨著,既不是适合市井口味的小说,也不是能让读书人考取功名的工具书,出版后也不会成为热销书,所以,书商对李时珍拿来的《本草纲目》的书稿都不感兴趣,没有人愿意出版。面对无人出版的窘境,最后,李时珍决定想一想别的方法。他到离南京不太远的太仓拜访了当时的文坛领袖王世贞。不过,李时珍和王世贞只有过一面之交,当年王世贞在湖北出任湖广按察使的时候曾见过李时珍一次。世事变幻,当时李时珍也不知道王世贞这个大名人愿不愿意帮自己,只是想请王世贞为自己的《本草纲目》写一篇序,来提高《本草纲目》的身价。
王世贞是一个很有慧眼的人,他热情接待了李时珍,并认真听了李时珍对于《本草纲目》这部书的论述,且甚为赏识。但是,王世贞当时却没有答应为《本草纲目》写序,他要李时珍先把《本草纲目》的书稿留下来,他要认真读完全书后再决定是不是为这部书写序。李时珍《本草纲目》的书稿在王世贞那里一放就是整整十年。王世贞认真阅读了《本草纲目》这部书稿后,在万历十八年(1590年)新春的元宵节,欣然为《本草纲目》写下了一篇洋溢着由衷赞誉的序言,称其为“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在序言中,王世贞还不忘向当时的“书坊”极力推荐这部书。这十年中,李时珍及其后人也没有停止对《本草纲目》这部书的不断完善。
由于有了王世贞的热情赞赏和大力推荐,默默无闻的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很快得到了书商的青睐。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本草纲目》一书终于出版问世了,以后越传越广,有多种版本。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Bonesetting Manipulative Reduction and Ex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Surgical Internal Fixation in Treating Senil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for 44 Cases
JIANGGongtao1,ZHANGBin2,LI Shu3
(1.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TheNorthBranchof HongduHospitalof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Nanchang330038,China;2.Department of Surgery,TheNorthBranchof HongduHospitalof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Nanchang330038,China;3.Department of InternalMedicine,JiangxiProvinceTumorHospital,Nanchang330029,China)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CM bonesetting manipulative reduction and external fixation and 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 surgery in treating senil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Methods 85 cases of senile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 fracture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44 cases)and control group (41 cases).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TCM bonesetting manipulative reduction and external fixation.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internal fix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 surgery.The clinical effect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weight bearing time,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The excellent rate of hip joint functionof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TCM bonesetting manipulative reduction and external fixation in treating senil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can promote postoperative recovery,had good recovery of hip joint function,and has high value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TCM bonesetting manipulative reduction and external fixation;internal fix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 surgery;senil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10.3969/j.issn.1672-2779.2015.22.027
1672-2779(2015)-22-0050-02
201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