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袁彩梅
品诗学文体悟意蕴
江苏袁彩梅
每每从教室里传出整齐划一的诗文诵读声,站在走廊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能听取“娃”声一片。
孩子们升入三、四年级了,或者说从低年级开始,我就质疑这种不动脑筋的诗文诵读方式。你如果陶醉在这朗朗的声浪里,久之,自身的倦怠就会油然而生,再看孩子们,不动脑筋的机械的扯着嗓子吼着,诗文的美感,经典的魅力荡然无存。
所以,更多时候,我在课前静心体会每首古诗的意境,找出孩子们需要解读的重点词语,我们书面语称为意象,我们班级的孩子喜欢称其为“密码”,解读密码对于引导孩子们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领悟古诗的内蕴,有着推波助澜之功。
因此,诗文课,我们习惯温故而知新的做法,孩子们容易出现回生现象,所以,每节诗文课我都有计划的和孩子们进行温习,温习也是有温度有感情的,不是机械的重复的,比如,我们复习杜牧的《山行》,张继的《枫桥夜泊》,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绝句》等等,我采取了沙场点兵,逐个过关的方式,点名一个一个起来背诵,必须背出古诗的韵味与节奏,结果有很多的同学童颜怒放,因为达到了老师的要求,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五个孩子不熟练,吞吞吐吐,缺少生机,只好给他们时间再读,迎接第二次背诵。这一招激发了大多数孩子的激情,也让我了解到这段时间训练诵读的效果。
我结合孩子的生活经历理解能力运用考查的方式,进行复习巩固。下面是我们的对话实录——
师:古诗,短小精悍,描写的都是诗人实实在在的思想或者生活。学习古诗,必要活学活用,方显其价值。倾听老师的描述,然后迅速接上诗句。
在诗人杜牧的眼里,深秋时节枫林晚景最为美丽,因此,“我”我停下车来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深秋时节枫林晚景,要尽情观赏。
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在背诵“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时,不光要在脑海里呈现出一幅鲜艳如火的枫叶图,还要让学生感受到这满山红叶的美不仅给深秋季节带来热烈的气氛,还给人以一种“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感受。
师: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黑板上寥寥数笔,勾画一幅有山有云、有台阶的小石路,再绘上几片枫林,构成了和谐优美的山林秋色图。引发学生想象,这就是诗句——
生: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教师因势利导,结合黑板上的插图,让学生展开想象,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在背诵“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时,既要引发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和谐优美的山林秋色图,还要体会石径的曲折、山势的高俊。
师:作为学生,从小就要谦虚好学,为自己的成长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步步扎实走来,只要有机会,自己的生命就会焕发光彩,因为诗人张维屏说过——
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师:自古以来,凡是爱国的仁人志士,大都惺惺相惜,同时,如同屈原,喜好问天,希望上天突将良将,让自己深爱的国家焕发生机,正如龚自珍所言——
生: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将人才。
师:老师向往纯净自然的乡野生活,辽阔无边的草地上,风儿送来清脆悦耳的笛声,这不正是吕岩的诗句吗?
生: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
随着我的提示,相关的诗句从孩子们心中流淌出来。就这样,古诗的诵读伴随着理解,伴随着生活,缓缓行进……
《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未遂,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表现了春天有压抑不了的生机,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
(一)抓住诗题,解读古诗。
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游园不值》时,首先从题目入手,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出去游园,没有遇到自己要见的人,“值”为遇到,“不值”就是没有遇到的意思。从这里可以思考,一般情况下,诗人的心情一定很沮丧,很糟糕。那么叶绍翁会不会是我们想到的这样呢?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阅读期待。
于是,我对28个字反复琢磨,首先理解这些字的意思——“应”为大概之意;“怜”为“爱惜”;“屐齿”为木底鞋;“苍苔”为长在台阶上的苔藓;“扣”敲;“柴扉”为柴门。从字面看来,这首诗的意思是:大概是我的朋友,园林的主人非常爱惜春天长在台阶上的青苔吧,从而怕我的木底鞋子在上面留下脚印,要不,我轻轻地敲着这柴门好久了,也没有人来开门。这满园的春色关是关不住的,你看,一枝红色的杏花正伸出墙外来。
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先抑后扬,本来作者进不了园内,看不到园中的春色心情很不好,这是人之常情。可是,诗人却没有这样,因为自己看到了一枝杏花而高兴返回。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多么豁达多么乐观的诗人。此时,与我们一开始读课题时产生的想法,产生了张力和对比,在张力和对比中,我对诗人产生了兴趣。
(二)认识诗人,了解诗风
叶绍翁 ——南宋诗人,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本姓李,后于龙泉(今属)叶氏。生卒年不详。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
《游园不值》这首诗富有张力,为学生带来无限丰富的想象的空间。比如说诗人不能入园的徘徊心理与情景;诗中的一个“满”字让我们充分的想象春天的情景,想起历代文人墨客对春天的赞美,这些名句或者名家的作品启发了学生,学生可以大胆描述自己心中的春天,抒发对春天的赞美。这既是对文本资源的拓展与补充,同时又是对感悟诗中所包含的道理的一种良好的铺垫。
作者写这首诗的意义究竟何在?作为读者,我有自己的思考:因为诗歌欣赏也是一种艺术创造,不妨凭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趣味,扩展诗的意境,丰富诗的含意,或者给诗句涂上比喻象征的色彩。
我大胆的想象着诗人没能进入园中的沮丧心情,在园外徘徊的矛盾心情;但后来当他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时,转忧为喜,他仿佛看到了院内繁花盛开的春景,仿佛看到了浓郁的春色。由此,“红杏”作为一种意象,代表了生活中一切新生的事物和力量,它们是朝气蓬勃的,它们是意气风发的,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此时,作者的一次身体的游园变为了一次精神的游园。宋诗明理,这一特点跃然纸上。
总之,古诗教学,老师各有各的教学方法,重在体悟诗的意境,趣也在其中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天岗湖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