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有关“宽容”的成长旅行

2015-01-30 19:24刘志华王雅丽
中小学德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宽容特质矫正

刘志华 王雅丽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人们积极关注的、崭新的心理研究领域,它标示着心理学的一种观念转变,即从“矫治心理缺陷”变为“增进幸福”。

在教育实践中,吸收和运用积极心理学的观念与方法并不少见,二者的契合之处就在“成长”二字上。在儿童成长的历程中,他们自身所拥有的一些积极特质从出现到形成再到稳定,往往会经历许多的考验与斗争,一些消极的心理特質也可能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并积淀为内在的人格特质。教育者需要谨慎思考,在儿童所遭遇的生活冲突中,如何通过积极的干预,唤起并发挥儿童身上的积极特质,建构儿童生活的积极系统,为美德和良好自我的成长提供足够空间和内在的力量。

在我的教育生活中,就与孩子们就共同经历了一场有关“宽容”的“成长旅行”。

一、案例呈现:优等生的“抄袭风波”

进入六年级,孩子们对写周记越来越感兴趣,而每周我们也安排了一节专门读佳作的欣赏课。小颉是个心思细腻的女孩,长期担任中队长工作,文笔流畅、思想成熟,不仅是我这个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还是我这个语文教师旗下的一员习作高手。区里一年一度的作文竞赛又开始了,毫无悬念,她作为种子选手进入了学校赛前训练班。那个周一,我又如期打开了小颉的周记本,首行“别样的风景”几个字映入了我的眼帘,这是我给这次周记起的题目。接下来,是副标题“城里人,乡下人”,我的目光马上被深深吸引住了。阅读过后,不禁拍案叫绝。如此有深度的美文,一定要推荐给全班赏读!于是,在周五的佳作欣赏课上,我郑重地捧着文章向全班宣读了一遍,并带着大家细细品味,同学们也纷纷流露出欣赏的神情。

然而,周一早上,刚进教室,就见一群人围在讲台前,大声喊叫:“真是抄的!”“真的一模一样!”“我们都被她骗了!”……我的心猛地一震,难道说小颉真的欺骗了我们?课间,讲台前围上了更多的同学,而小颉则在黑板上奋笔疾书:“敬爱的各位,我首先感谢大家对我的批评指正,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做会让你们内心感到快乐,那么你们尽可以继续,不过,我并不想欺骗你们或以此讨得老师欢心……”愤怒从她紧锁的眉间迸射出来,悲哀在盈满泪水的眼眶里闪烁,可嘴角却分明写着倔强。她是那样地无助,就像只受猛兽围攻的小鹿。震惊之余,一种疼的感觉钻入心底。也许,此刻只有我才可以保护她。我制止了她的行为,并开始调查此事。询问情况后,才知道是小远第一个发现了小颉抄袭,并将抄袭的那篇文章下载下来拷到教室的电脑上,这才引起了许多同学的围观。我上网一查,果真如小远所说。

该如何处理?是表扬小远揭发真相的“见义勇为”,然后和学生们一起批评、声讨小颉的抄袭行为,收回曾经所给予的夸赞吗?可这样的批评对于这个敏感的女孩会不会太残忍了?但是,抄袭的错误不能不管,否则就会有“包庇”好学生的嫌疑,对于其他学生也不公平。我陷入了深思中。

二、策略建构:以积极的宽容超越消极的矫正性教育

矫正性教育是教育者对学生行为问题惯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它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分清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中吸取教训,进而努力克服、纠正自己的缺点与错误。一般意义上的矫正性教育所运用的手段主要是批评和惩罚——这正是事件中发现真相的孩子认为老师应该采取的方式。

但是,矫正性教育真能让孩子变好吗?有些情况下,这种教育方式是有效的,而另外一些情况下,其对个体消极行为过于关注与纠正的结果,却会扼杀个体人格中的积极品质。小颉是个敏感的女孩,成绩优异的她一直生活在老师的夸赞、诸多的荣誉和同学的羡慕之中,美丽的光环使得这个孩子具有极高的自尊感与自我价值感。而这样的高自尊与自我认同是需要教师与同学积极支持的,当同学们的质疑与声讨施加到这个孩子身上时,她因自尊受到了威胁而愤怒地在黑板上写下“申辩书”。如果此时,身为教师的我也与其他同学一样撤销支持,对小颉的抄袭行为报以批评、谴责的态度,也许会让这个孩子的自尊摔成粉碎!这样的矫正,可能会避免错误行为的再犯,却将使这个孩子很难再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起头”来。这样的矫正意义何在?它让孩子成长了吗?

此外,对小颉行为的矫正,对于其他的孩子又有什么样的教育意义呢?公平是重要的价值,人们都有获得公平对待的需要。然而,为公平而让他人受到伤害,这样的公平又有什么意义呢?它只会让孩子固守自己的心灵领地,时时只记着对自己的公平,而不愿体谅他人,宽容他人。它更会使得整个群体生活成为毫无温暖的“我”和“他”的生活,失去了能够将每个人联系在一起的共同情感依托。

也许,不随意、片面地否定孩子的行为,而是去深入了解行为发生的根源与孩子所处的境地;不满足于改正某个观念或行为,而是去寻求能够帮助个体促进自我完善、建构美德的积极力量,是我们应有的教育观念——这同样是积极心理学的观念。塞利格曼认为,以矫治缺陷为目的的心理学类似于修补损坏,即使损坏降低了,仍然是消极的,同时,这种改变的发生往往是外力或强力作用的结果,很少是个体意志的主动完成。积极心理学试图发挥人自身的积极特质与优势,让人自身产生自我完善的需要与意志,从而建构自己的美德与优势。这样的建构过程并不是学习、训练或制约,而是发现、创造与拥有。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些积极特质发挥力量,使人自身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那些错误、缺点、偏差会慢慢消失。对待小颉的行为,以及其他孩子的谴责与嘲笑,宽容也许正是处理这些问题的一种积极力量。

宽容并非无原则,无原则的宽容是纵容。宽容的意义在于:首先,宽容明确了正义的立场,宽容的一方是正义的,被宽容的一方是有过错的一方;其次,宽容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宽容的一方确信另一方在受到宽容后过错行为会停止。因此,宽容意味着给予个体主动修正自己行为的空间,相信并期待被宽容者积极特质的唤醒与发挥作用,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三、教育引导:为自尊留下空间,为成长夯实土壤

小颉是我一直相信并喜欢的学生,抄袭的秘密被揭露后,从她应对同学们的质疑、批评、谴责、嘲弄所作出的反应中,我能够看到,这个女孩已经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过错,并感到后悔与羞愧。同时,她的自尊心也在同学们的声音与面孔中遭受着残酷的羞辱与拷打。我该怎样做,才能够既让她以后不再犯这样的过错,又能小心地保护她被鞭挞的自尊心呢?

我找到了小颉。她看了我一眼,随即又低下头,欲言又止。我没有要求她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解释,而是告诉她,最好的办法就是证明自己的实力。我想,她的过错使她难以启齿为自己辩护,但又需要用一种方式告诉我,她并不是故意作出这样的欺骗行为的。而这一过错的发生,在我看来,是这个孩子为了维护内在的价值感而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因此,她真正需要的是一个证明自己的合适方式和机会。在一周后的作文竞赛中,班级中的每个人都在急切地等待着结果。消息传来:小颉获得了一等奖第二名的好成绩。当我把这个消息向全班公布时,每个同学的脸上都写满了信服,再也没有人提及那件事情,微笑又重新洋溢在小颉的脸庞。

以宽容之心为这个女孩的心灵留下舒缓的空间,留下信任与期待,相信这个孩子的自尊心与内在的价值感会帮助她走出阴影,重新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肯定。由宽容所助长的积极特质也会成为这个女孩内心的力量,推动着她成为更好的自己。

宽容不仅使得小颉重拾了自尊,也使得班级中的其他同学获得了成长。小远是第一个发现小颉抄袭的学生,他初发现时便打电话给小颉,希望她承认,结果小颉却咬牙否认。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他才将那篇作文下载下来并拷到班级电脑上,试图以公开揭露的方式证明自己,并让对方承认错误。发现作假并敢于指出来,正是成人平常教育孩子的内容,也算是一种“见义勇为”吧,小远似乎应受到表扬,可是想到小颉的泪眼,我却没办法表扬。那么,问题究竟出现在哪儿呢?

任何想法都有来由,任何动机都有诱因,了解孩子想法的根源,找到他们意见提出的基础,设身处地从他们的角度考虑,提出的方案才能契合他们的心理而得到接受。此时此刻,通过平等交流来消除阻碍和对抗是唯一的办法。

我反问小远对自己行为的看法,他说自己本想只是打電话告诉她,可小颉却不愿承认,于是才将这件事在班级公开。因为小颉的行为欺骗了大家,对大家来说是不公平的。但他并未料想事情会弄成这样,会给小颉造成伤害。问题就出现在这儿。“见义勇为”是一种诱因;而“不公平”心理促成了矛盾的不断升级。强烈的正义感和要求公平、公正的心理是这个孩子内心的积极品质,而行为的出于善意(指出同学错误来帮助同学),也是他内心美好的一面。然而,当二者发生冲突时,他不知道如何妥善地处理“情”与“理”的关系问题,于是选择了得理不饶人。

我肯定了小远敢于怀疑、坚持真理的精神。接着,问他这一求真的方式是否真的如他所愿,既证明了自己,也帮助了小颉。小远的公开揭露导致了事件的产生,然而,事件的进程已经超出了这个孩子的可控范围,他也被卷入其中,成为与其他孩子一样的声讨者。此时,我需要帮助这个孩子跳出事件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帮他擦拭清晰那些被虚荣、兴奋所遮蔽的积极品质,让积极品质的力量重新被唤起来并帮助这个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打电话、召集同学观看等做法并不是寻求正义与公平的恰当方式,相反却扭曲成了集体对小颉的兴师问罪或是幸灾乐祸。这不仅伤害了小颉,也使得小远自己最初的善意变了形,使得公平与正义以一种并不友善的方式出现。如果我们采取一些巧妙的方法,譬如,私下里与她交流,礼貌地、策略地点拨,或是悄悄地取得老师的帮助,事情也许会截然不同。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能够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的错误,给自己留有帮助别人的空间,也给别人留下认识、反省与改正的机会,也许,这些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积极品质都能够得到健康的成长,消极的品质与行为也会自然消散。

中午,小远告诉我,小颉已经原谅了他,这场风波也渐渐平息。

事件告一段落。整理自己的思绪,我清醒地认识到,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一种勉励、启迪、指引。在当今多元化社会中,宽容成为社会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品质,在学校这个微型的社会群体中,培养学生宽容品质应当成为重要任务。创造良好的氛围,让所有孩子包括作为教师的我自己,在适当的时间和空间学会宽容,为自己交上一幅健康的人格心电图,拥有一张通向共同美善生活的通行证,不正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吗?

(作者单位: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江苏南京 210024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97)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宽容特质矫正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喜新厌旧与神经特质有关
你看见了什么
社区矫正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监狱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循证矫正研究
尊重、理解、宽容让他重新起步
我努力读懂“宽容”这首诗
宽容在班集体教育中的作用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