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华娟
摘 要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以儿童生活的逻辑观照“传统节日”教学,引导儿童用自己的性情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创造,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辨,才能让传统节日教学顺应生命成长的节律。
关 键 词 小学品德课程;儿童生活逻辑;传统节日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5)02-0039-03
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品德课程重要的教学资源。目前,“传统节日”相关教学内容,以散点的形式分布在品德各册教材中,旨在加强民族文化传统节日的普及,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缺乏儿童视角,效果并不理想。
笔者认为,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中,感悟传统节日文化,在探究与思辨中实现道德的主动建构,才能让学生乐于亲近传统节日,也才能让传统美德成为学生的内在素养。
一、在体验中感受传统节日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往往以成人为主角,很少关注孩子在节日的想法、行为及其乐趣和需要。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须立足儿童立场,引导儿童主动参与“传统节日”的教学活动,创生“有趣”的品德课堂,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第一次执教《欢天喜地过新年》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活动1:在日历上找找公历新年和农历新年的日期;活动2:播放视频《“年”的来历》;活动3:说说过年的习俗;活动4:图片展示有趣的新年活动。教学设计看似热闹有序,但学生反应平淡,课堂效果差强人意。在反思中,笔者认识到,这一教学设计固然关注新年的快乐和春节习俗的多样,但对于一年级孩子们来讲,这样的教学设计缺乏体验。
在第二次教学时,笔者修改了教学活动。课前,笔者告诉孩子,下节课我们一起“过年”,发动学生搜集新年物品。课堂伊始,先让学生回顾“我们是怎样过年的”;之后,进入“我们一起过新年”教学环节。孩子们听说要在课堂上一起“过年”,热情高涨,搜集到了各种新年物品,如对联、福字、窗花、灯笼等,还请家长帮忙加工了新年特色食品,如年糕片、鱼干、蒸熟了的饺子等。笔者组织学生装扮教室准备“过年”,孩子们一边粘贴对联,一边朗诵,感受对联丰富的祝福涵义;有孩子看到小伙伴把“福”字贴倒了,连忙提醒,结果引起了争论,也因此了解到“福”字就是要倒着贴,寓意“福到了”……在“品尝春节美食”环节中,有孩子说:“我请大家吃年糕,妈妈告诉我,吃了年糕我们就会一年比一年长得高。”另一个孩子则把饺子分给小伙伴,神秘地告诉大家,谁要是吃到了饺子中的硬币,就会有好运降临。这样的课堂,无须教师多言,孩子们在准备与享受“过年”中,自觉自主地了解了春节,在轻松快乐的体验中不断“品味”传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从儿童立场开始,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走进课堂,让传统节日变得“有趣”“好玩”,才能受到儿童的喜爱,才会收获精彩的品德课堂。
二、在创造中演绎传统节日习俗
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时代提出的要求。“傳统节日”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儿童自主探究与发现的过程,让儿童依照自己的意愿“过节”,我们也许会收获充满创意的品德课堂。
在学习《民风民俗大观园》一课时,笔者分为两个课时进行。在第一课时,在和学生一起了解了端午节的基本知识后,笔者问孩子们:“你想如何过端午节?”让孩子们自己来上第二课时。学生们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端午节习俗,自主分组“备课”:心灵手巧的孩子想学做香囊、学包粽子;懂事能干的打算为家人做一桌“五黄”,为家人驱邪避灾;有文学特长的孩子计划创作一首诗歌《屈原,我想对你说》;更有孩子想起端午节是为纪念孝女曹娥而设立的传说,而上虞就是曹娥的家乡,我们要向孝女曹娥学习,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在第二课时中,学生们先是展示成果,有亲手制作的香囊、粽子,与家人共度端午的合影等;有学生深情朗读了自主创作的诗歌,热情赞扬屈原;更有学生别出心裁,用菖蒲做剑,舞起了菖蒲剑操,得到大家的一致喝彩。为了弥补现实生活中不能亲身下水划龙舟的缺憾,课后,孩子们还设计开展了“旱地划龙舟”游戏。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用彩纸、泡沫板制作成了一艘纸龙舟,利用体育课,大家通过划动、奔跑等动作练习,体验端午赛龙舟的场景。
孩子们用自身的“儿童心性”对传统节日习俗作出了独特的诠释和演绎,创生了独特的品德课堂。在这里,孩子们生命舒展,体味着传统节日的美好,更感受着美好的生活。
三、在思辨中传承传统节日文化
传统节日中多蕴含着积极健康的文化内涵:春节举家团圆、辞旧迎新;元宵节赏灯猜谜、共叙天伦;清明节家庭团聚、缅怀先人;重阳节登高望远、尊老敬老。然而,我们的传统节日是在祭祀、纪念、庆祝等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中既有民族精神的精华,也有非科学的、落后的因素。因此,在“传统节日”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与辨别,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在执教《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时,笔者了解到,一些孩子喜欢在春节燃放鞭炮玩耍,家长左右为难。于是,笔者就“春节要不要放鞭?”这一话题,与学生展开讨论。有同学认为,春节不放鞭炮,就少了些热闹的气氛;更多的学生则表示,虽然燃放烟花爆竹是春节的一大习俗,但从燃放鞭炮的安全性和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这两方面考虑,“燃放烟花爆竹”这一春节习俗在如今已是弊大于利。接着,学生们合作撰写了一份“春节不放鞭炮,过健康环保绿色年”的倡议书,印刷后在社区进行发放宣传。“虽然鞭炮声少了,但我们的春节依然喜庆红火”,是孩子们对这一年过春节的最深感受。
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的先生”。 面对由成人创设、由成人主导的传统节日,教师更应怀着一颗童心,在教学实践中改进自身的行为,努力做到以儿童视角解读教材,在儿童生活中遴选内容,以儿童发展需求开展活动,积极引导儿童在体验、创造和思辨中走进传统节日,促使儿童在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中快乐学习,收获成长。
(作者单位: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樟塘小学
浙江绍兴 312352)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