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学院 盘艳芳 蒋丽君
随着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研究和实践深入,高校办学进一步强调应用与技术能力并重、坚持差异化发展的特色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要突出职业需要和产业需求,能突出“教有所长、长能顾全;学以致用、用以出新”的特征。
长期以来,国内外众多高校和学者纷纷对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探讨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为新建的应用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中,实践教学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一门课程练习、实验时间达到总课时的三分之二,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来自企业实际问题。
广西在区域发展战略中,正在深入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把广西建成我国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2015年5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南宁召开全区服务业发展大会,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打造13 个重点服务产业,现代物流业位列之首,凸显其重要性。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广西货物进出口总额405.53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11 亿吨,比上年增长5.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14.37 亿元,比上年增长4.9%。国际贸易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带动物品集散和流动,广西“14+10”千亿元产业建设正稳步推进,这其中涉及到物流技术与装备、互联网+物流业等方面,彰显对于物流技术能力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现代物流业必须是一个兼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产业。其涉及的技术领域十分广阔,覆盖会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等知识,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要求较高,对构建应用型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应用技术型物流人才具有迫切现实需要。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目标是以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需要为导向的,因此,要致力于经济发展研究,把握企业人才需求特征,从实际岗位技术能力需要出发,来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
南宁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自创办以来就明确了夯实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目标,近年来持续坚持以扎实专业技术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导向进行专业改革。
投资建设现代物流技术中心,由供应链一体化实训室、国际物流实训室、港航物流实训室和物流企业模拟实训室等构成的现代物流实训中心,不仅可以极大地支持和满足物流管理高职层次学生的实践课程教学,还可以满足物流工程专业校内实习实训需要,开设如物流信息平台设计与开发、物流技术装备与运用实验、物流园区规划设计、供应链解决方案设计、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等实践课程。这对深化和提高高职层次物流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很大的支撑作用。现今如何发挥实验设备的教学指导作用,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更好地为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服务是物流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校企合作支持力度巨大。学院已与钦州港、北海港、凭祥万通国际物流、玉柴物流、苏宁云商、国泰粮储、顺丰速运、南天物流、德邦物流、华盛物流、迅捷物流等企业建立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企业类型涉及运输企业、仓储企业、港口企业、边贸企业、电子商务物流企业、综合性企业等,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安排专职教师带领学生前往不同性质的企业进行轮岗实习,岗位涉及仓库管理、车辆调度、理货员、录单员等一线岗位,强化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为培养实用性强、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校企合作的成果融入日常教学案例及实践中。
物流技术是现代物流活动中采用的旨在提高物流管理效率的相关微观和宏观技术的总称。微观物流技术主要有条码技术、GPS、GIS、RFID 等;而宏观物流技术则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处理技术等。 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对物流技术能力的把握就是具备技术集成能力,即能对现有物流资源及技术进行优化调整,又能对先进物流技术进行借鉴及引用,同时尽量做到对整个物流运作系统进行反馈跟踪,从各环节形成有效的物流技术方案。
物流按照不同标准可做不同分类,按照物流的范畴分为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社会物流属于宏观范畴,包括设备制造、仓储、运输、配送、包装等;而企业物流属于微观物流的范畴,包括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等。基于应用型、技术性的物流人才培养目的的实践课程研究,着重面向市场需求的企业物流来进行分析。
面向生产环节的物流技术着重体现在生产过程中以满足生产需求为目的对原材料、零部件与半成品的计划与管理,比如MRP、MRPII、ERP 等。学生在进入生产企业时,可以从物流的角度对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物料采购与供应管理、物流业务的自营与外包选择管理、能力计划与系统布置设计、生产进度控制和作业控制等进行设计与优化,以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企业生产中的浪费,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面向销售物流的物流技术着重体现在流通领域中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的对产品的计划与管理,如EIQ、EOQ 等。学生在进入销售企业时,可以以物流的眼光解决产品库存与订货管理、需求预测、销售渠道管理、客户服务质量提高、流通加工与销售包装处理等问题,有利于降低企业配送成本,减少产品库存,增加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面向物流企业的物流技术着重体现在供应链环境下为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等提供专业物流服务的物流业务涉及与系统运作,如仓储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等。这是物流专业学生从事物流专业学习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能力,一般占据物流专业教学计划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核心地位。而从工作岗位来看,这部分技术能力要求直接体现出“知识技术对应专业岗位、知识技术贯穿衔接”的重要性,学生不仅对单一的物流技术能力充分掌握,同时要学会对所学技术能力融会贯通,学会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对整个物流运作系统进行把握和控制。学生对这部分技术能力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其工作能力、岗位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如图1)。
图1 面向企业物流的物流技术能力分析
学生进入用人单位后基本从一线岗位开始做起,如仓管员、配货员等,从基础岗位中发现物流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利用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优化及完善,从而为企业获得更好的物流效率和效益。这就需要学生对物流专业设备的应用和操作要基本掌握,如叉车与托盘的衔接、堆垛机与货架的设计等,并了解及掌握基本的物流信息处理技术和物流信息系统,学会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指导和改进企业现有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
构建以物流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课程体系,首先要把握总体原则:以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思想为指导,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企业物流岗位实际需求出发,构建以岗位物流技术为核心、以业务流程模拟为主线的实践课程体系。充分调动高校、行业、企业多方资源,培养适应广西区域物流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如图2)。
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学习对专业知识的可接受性,根据物流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实践课程主要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综合性课程进行技术能力实践的穿插安排。课程开设采取“理论+实践”学时安排、“纯实践”学时安排、校内课堂教学、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
图2 面向物流技术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初构
“理论+实践”学时安排主要针对专业技术能力要求较强的专业可信课程,如仓储与配送实务、运输实务、包装实务等。学生不仅对物流理论知识要有充分认知和掌握,还要对操作设施设备有基本知识和熟练操作,同时还要对该技术能力的企业要求、岗位设置和任务分配能清楚明白。因此,课程主要采取教室理论教学与情景模拟、实验室设备操作与系统操作、创业园兼职体验、社会调研与企业见习等相互融合体现。
“纯实践”学时安排主要针对高年级学生在对专业技术能力知识进行全方位学习之后,强化学生对于物流专业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如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与实务、物流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进出口业务操作综合实训等。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在不同课程中与不同的搭档合作,身兼不同的岗位,进行情景模拟和仿真实训,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技术能力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既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选取和组合,又要突出实验、实习、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专业理论知识的选取要依托于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对工作过程控制和工作任务完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实验实践环节的设置要紧紧围绕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入而逐步推进,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式强化对单个工作任务情景进行理解。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形成“专业理论指导操作实践、操作实践拓展理论知识”的良性循环。学生一边夯实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一边通过实践环节强化记忆和知识消化,使得学生能掌握和运用物流管理专业核心技术知识。
专业集中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定是以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依托于专业教学软件、仿真模拟、企业调研和顶岗实习等教学手段,采用实践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全面推行“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立足点在于对物流工作全过程、物流企业业务开展和运营管理等任务的情景再现,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计划、设计、执行、管理和评估的综合能力以及提升沟通、交流等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覆盖面广,包含工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学领域广阔;物流行业渗透在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影响或制约着行业产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面广,岗位繁多。因此,新建应用技术大学在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时不仅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全方位涵括产业行业技术知识,更要强化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不断深化对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1]许道云.基于物流职业岗位群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06
[2]张立国.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物流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