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筱敏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100190
点点滴滴,25年的发展,《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成为期刊界翘楚。我虽然不是从事期刊出版专业的工作人员,但因自身工作与期刊界结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集成我国期刊出版人、期刊相关工作者对期刊特征、期刊规范标准、期刊评价、期刊数字化发展的研究成果。翻阅《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以下简称《研究》)25年来的论文,可以看出《研究》紧密结合期刊的发展历程,学术上引领我国期刊研究进展,在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下,百花成蜜,成为期刊界人人关注、常常阅读的重要信息资源。
回顾《研究》刊登论文的内容,发现《研究》论文有三个阶段的特征:
第一阶段是1991-1999年,论文内容以文献计量学、数据库功能介绍、新技术介绍为主。文献计量学的论文、数据库介绍基本以SCI为内容为主,较早也较为全面地应用SCI的数据分析我国科技论文的特征。十年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期刊开始进入电脑排版时代,《研究》紧跟技术变化,刊登了不少有关微机排版的方法、技巧等论文,在当时电脑排版推广过程中,解决了编辑们在排版时遇到的各种的难题。
第二阶段是2000-2010年,《研究》开始积极探索我国期刊在数字化、国际化、网络化方面的研究,先后刊登了有关网络审稿、组稿的研究论文,给读者带来了期刊稿件组织方法的新思考。期刊国际化发展方面的论文,涉及稿源国际化、编委国际化、著录标准国际化等各方面。数字化发展方面的论文包括了计算机网络发展对期刊出版流程影响的探讨、出版数字化技术研究、数字交换格式及应用等内容,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际应用案例,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探讨了数字环境下期刊发展面临的挑战。重新翻阅这些论文,再梳理现实情况,这些问题何尝不是当下也在讨论的问题呢?
第三个阶段是2011年以后,数字环境对期刊出版的影响更加深入,不仅是技术的应用,而是来自数字环境要求期刊出版全面变化的压力,开放获取、中文期刊面临生存的挑战、英文期刊如何真正走向国际等等,期刊界的研究者、编辑们积极撰文,引进国际期刊办刊经验,立足现实,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形成了以期刊出版为基点,顺应信息环境变化的多元化探讨。
再次纵观三个发展阶段,发现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停止对期刊质量控制的讨论,小到标点符号、计量单位的应用,大到出版标准规范、稿件质量控制等内容,无论是实践经验、数据分析,还是理论研究,《研究》一直组织各类稿件反复强调质量是期刊立足之本。
世间一直说编辑是为人做嫁衣的工作,《研究》是编辑之家,编辑与作者角色转换找到了被服务的感觉。《研究》编辑部老一代的编辑老师,勤勤恳恳,“锱铢必较”认真处理每一篇文章,从论文立意到论文表达,给予年轻作者更多的帮助。新一代的编辑积极拓展研究领域,稿件组织具有设计感,专题论文组成突出了重点,辛苦地为期刊同行们服务。
在这里我特别感谢言静霞老师,她十分关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的发展,每年都特别留出版面用于CSCD期刊统计指标的发布。CSCD与汤森路透合作的消息出来后,言老师调整版面及时报道,非常令人感动。
祝《研究》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