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东
“一带一路”的浙江机遇
张汉东
说起2014年的国家发展战略,最热门的就是“一带一路”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
2014年12月30日,义乌2014年最后一趟中亚班列出发。在义新欧和中亚班列带动下,小商品出口中亚大幅增长,2015年班列频次将增加。2014年12月31日,最后一批货轮抵靠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创新高,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盟10国增幅更是超过20%,成为主要增长来源;2014年1月底开通的新疆班列运行平稳,海铁联运,链接起来海上和陆上丝路。从这两件新鲜事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正成为浙江对外开放的新亮点。
“一带一路”是新一届中央政府着眼世界大局、面向中国与世界发展合作提出的重要战略构想,对于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亚太繁荣、推动全球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是化解产能过剩,获取国际市场;二是突破要素制约,获取国际资源;三是促进合作共赢,营造和平发展环境;四是应对全球贸易规则重构,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浙江作为率先发展、走在前列的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笔者觉得这将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至少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
——打造中国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海运大通道构成的T形宏观格局中的交汇地带,具有连接东西、辐射南北的区位优势。浙江拥有全球知名的义乌国际采购中心,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宁波-舟山港,通过义新欧铁路班列打通陆上丝绸之路,通过宁波-舟山港打通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战略物资储备保障中心。中国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特别是作为沿海发达省份的浙江,资源要素制约更为明显,对国际市场资源的依赖度更高。宁波-舟山港紧邻国际主航道要冲,深水岸线资源丰富,背靠中西部广阔腹地,区位条件突出,不仅是“一带一路”的的重要出海口,也可以建立铁矿石、石油、液体化工、粮油中转储运基地、战略储备基地。
——中国开放合作先行区。浙江是古丝绸之路商品的源头和起点,与“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密切、经济互补性强。浙江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沿海省份之一,外贸出口2013年2488亿美元,全国第三;外资2013年实到141.6亿美元;2013年浙江省审批对外投资协议投资55.2亿美元;电子商务一枝独秀,阿里巴巴活跃着8万多名中国供应商,约占中国外贸出口企业的5%,2012年创造了1.3万亿出口额;有超过640万浙江人在省外投资创业,创办企业26万家,投资额4万亿元,其中海外浙商50万人。
下一步,浙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要利用浙江本土产业优势继续打造好“陆上浙江”;利用宁波、舟山等地的港口优势和海洋资源打造好“海上浙江”;利用遍布全球的浙商网络,接轨“一带一路”打造好“海外浙江”。重点是三个方面:
推动双边贸易。推动浙江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发挥轻工、日用消费品生产和国际采购的集聚地的优势,争当“一带一路”的新源头和新起点,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国家市场。
扩大双向投资。提升浙江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双边经济技术合作水平。鼓励企业到沿线国家开展投资合作,支持在沿线国家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
发展网上贸易。跨境电子商务无疑是搭建了一条与周边国家紧密往来的网上丝绸之路,通过发展网上贸易,实现与“一路一带”建设的互动互促,进一步提升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要利用浙江本土产业优势继续打造好“陆上浙江”;利用宁波、舟山等地的港口优势和海洋资源打造好“海上浙江”;利用遍布全球的浙商网络打造好“海外浙江”
作者为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