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2015-01-30 22:30王宁江
浙江经济 2015年3期
关键词:波纹育儿智库

王宁江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王宁江

从十八大提出的“思想库”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再到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国家第一次以高层级文件的形式提出了系统化建设的意见。笔者理解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新型智库建设,来完善决策咨询机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改革开放推进的大背景下,方方面面、上上下下都难免会遇到新问题,大家都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于是乎,“元芳怎么办?”需要投石问路。那么向谁问,需要有一群“师爷”、一批智库。通过智库来为决策提供咨询,为充分了解民意提供第一手资料,为解决问题提供科学的预案,而不是简单的“拍脑袋”、“想当然”。

智库建设的两个关键词是“中国特色”和“新型”。 很显然,既然是“中国特色”,那么智库的价值观不能偏离社会主义,不能和国家、人民利益相左,要符合当前我国所处阶段的判断,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否则,就成不了优秀的智库,也成不了中国特色的智库。既然是“新型”,那么需要智库不断地创新理论体系、创新方法工具、创新成果展示、创新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切磋争鸣的智库文化。

新型智库首先是要独立。智库不是围着长官意志在转,而是有自己的理论支撑体系、科学的分析方法、完备的数据基础、独立客观的智库分析师团队。曾几何时,GDP的预测值就是长官意图,甚至是简单的“加减法”,看看国家GDP数字出来没有,然后,依据经验,加几个点;看看兄弟地区数字出来没有,然后,加0.5个点,以形成所谓的压制之势,而编制规划、计划之初的GDP预测高中低方案,成了一种形式和摆设。在行政首长拍定GDP之后,其他经济社会指标按照各行各业的需求顺势推演出来,指标间的相关性不强甚至矛盾。

其次是要客观。强调的是,智库应真实反映社会民意,从而为决策提供参考,这在当前是智库所最欠缺的。时不时有媒体报道披露,某地垃圾焚烧项目上马,周边群众集体阻止施工队进场;某地大型化工项目立项,有周边群众集体上访抵制。类似的项目事件发生之后,决策层不理解,我为大家办好事,群众还抵制;群众不理解,为何我们事先不知道。这其中,一方面体现项目决策机制上,少了一个重要的前置环节,那就是社会风险评价,也就是对项目周边重点人群的社会民意调查。美国的大数据统计显示,政府商务部下属的普查局是联邦机构数据组成的“航空母舰”。中国类似管理调查的统计部门,更多的是事后的数据统计,对社会民调的事前风险调查不多,社会智库掌握的这方面资源恐怕更少。如果一个项目立项之前,决策层就能充分掌握公众的反应情况,进一步调整优化项目方案,把好事办好,各个层面的抱怨会少些,政府诚信形象也会有加分。

第三是要全面。一个决策出台,如同一颗石头丢进平静的池塘,势必要产生波纹,那么波纹是怎么行进,遇到障碍物波纹会发生什么变化,这需要系统性的模拟。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一面,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一些弊端也逐步显现。最典型的就是,在中国整个社会还没为提前到来的老龄社会做好准备的时候,一个小孩、二个成人、四个老人的“1-2-4”结构已经形成。“谁来养老”的困境,大家只能被动地接受。前段时间,媒体炒作很热的延长退休问题,其实也是一个需要系统性研究的决策,绝对不是简单地弥补养老金不足。老人延长退休年龄之后,“谁来带小孩!”大家抬头看看周边的熟悉或不熟悉的人们,多少家庭是依靠老人在帮助带小孩的,不知道有关部门有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据。55-65岁是老人帮助带第三代的黄金十年。如果社会还没准备好社会育儿,说句实话,在中国传统文化下,社会育儿也不会成为一种风尚,或者社会育儿的成本远远大于老人们为积累养老金而延期退休的成本,在未来二三十年之后,残酷的事实就是人口总量加速下降和年龄结构更加畸形,这是大家所不期待的。

作者为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浙江省信用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波纹育儿智库
基于NACA0030的波纹状翼型气动特性探索
民居智库
偷偷摸摸育儿
中政智库“五朵云”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
育儿神器
育儿Q&A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