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微企业再创新优势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2015-01-30 22:30王祖强张默含
浙江经济 2015年3期
关键词:小微浙江企业

王祖强 张默含

浙江小微企业再创新优势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王祖强 张默含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扶持发展小微企业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举措。在浙江,小微企业是经济链条上的活跃细胞,是创业创新的力量源泉,是企业家成长的重要摇篮,为浙江吸纳就业、拉动需求、增加出口等方面的贡献功不可没,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经济新常态对小微企业提出新要求

近年来,浙江省不断开展体制机制创新释放政策红利,破解小微企业自身的沉疴痼疾。与此同时,小微企业苦练内功,面对市场竞争淘汰机制和政策倒逼压力,努力通过转型实现突围,打造新的竞争优势。浙江通过“三改一拆”、“四换三名”、“五水共治”等转型升级组合拳,为小微企业适应新常态、构筑新优势、推进新发展等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水共治”倒逼小微企业环保升级:从“又土又小”到“环境友好”。“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也是倒逼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在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形下,环保底线必须坚守,毫无妥协余地,更勿讨价还价。“五水共治”以治污水为突破口,倒逼小微企业适应越来越高的环保门槛和新的环保法规,凭借高质量的环保产品参与市场竞争,采用先进环保技术组织生产,实行技术革新并严格技术标准,强化技术改造实现节能减排。惟有把有针对性的扶持小微企业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才不至于让小微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掉队,才能促进技术、工艺、装备和环保升级,才能真正确保宝贵的环境资源用到“环境友好”的小微企业。

“四换三名”打造小微企业竞争新优势:从“低小散弱”到“高精集强”。“四换三名”是指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以及培育名企、名品、名家,是浙江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其实质是产业技术、要素配置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从国际经验看,科技型小微企业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激情,是技术创新的先行者,是汇聚高端人才的沃土,具有很高的成长性。长期以来,浙江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一直被锁定在“低小散弱”的企业组织怪圈中,由此衍生出产业层次低、自主研发能力差、产品结构重复等弊端。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浙江把“四换三名”与培育“高精集强”小微企业相结合,具有较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持续涌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改一拆”重塑小微企业空间格局:从“空间散乱”到“集约发展”。“三改一拆”是指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和拆除违法建筑,旨在拆出集约发展的新空间。众所周知,土地紧缺是制约浙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与之并存的却是土地资源的大量闲置和浪费。在推进“拆、改”的同时,浙江特别注重把腾出的土地“用”在小微企业上,将“三改一拆”与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紧密结合,利用拆违腾出的土地打造创业创新小微园,重塑小微企业空间布局。许多地方都在开发区、高新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内部或周边统一规划建设的小微企业产业园,以解决当前小微企业发展缺空间、缺平台、缺规范、缺配套等问题。同时,做好入园标准、配套设施、后续服务等工作,按照标准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小型生态工业园区,引导企业入园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排放物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

小微企业孕育蓬勃生机涌现创业创新新浪潮

长期以来,浙江小微企业发展普遍面临“两高两难”的窘境,即成本高、税费高和招工难、融资难。为了解决这些困境,浙江连续出台税费优惠、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等政策举措,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目前,小微企业正出现一系列积极变化,掀起了一场新的创业浪潮,无论是新设小微企业的迅猛增长,传统小微企业的转型发展,还是小微企业与大企业的“共荣共生”,都表明在困顿中孕育着蓬勃生机,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新创企业数量激增,渐成高端产业新力量。新设企业的迅猛增长既是对传统企业结构的有机更新,也是“小型巨人”的充裕储备,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孕育发展的源头和生力军。浙江新设企业不仅数量增长迅猛,而且行业聚焦高科技产业和高端服务业。2014年,浙江新设企业涌现了大量科技型小微企业。根据对浙江5000余家小微科技型企业的统计,7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很大一部分新设小微企业来自于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增幅分别达到105%、83%和63%。截至2014年6月底,浙江拥有资产管理、财富管理、金融服务外包等与金融行业相关的新兴市场主体3500多家,同比增长84%。

小微企业创新意识觉醒,捕捉产业跨界新机遇。在政策的推动和引导下,相当多传统小微企业的创新意识有所觉醒,选择主动进行调整,致力于企业的转型升级或者进入新的产业。除了提高生产工艺、机器换人、产业梯度转移等传统升级方式外,目前以互联网为纽带的产业跨界融合为传统小微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可能性。基于互联网的市场不断拓展,2013年浙江拥有各类网店数量139万家(约占全国15%),网店销售额3800多亿元,分别增长54.4%和87.4%。在互联网经济下,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的传统顽疾也有破解之机,以小微企业融资难为例,目前大量互联网金融尝试使得交易成本大幅下降和风险分散,从而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覆盖面,小微企业、个体创业者等群体较大受益。

小微企业与大企业共荣共生,孕育平台经济新业态。现代商业的竞争并非单个企业的竞争,小微企业发展关乎与之密切联系的各类大中型企业以及由这些企业共同构成的整个商业生态。“大企业搭台、小企业唱戏”,当前企业平台化发展已成趋势,浙江平台经济优势已露端倪。目前,浙江有电子商务平台网站千余家,约占全国总数的20%。从平台实力来看,全国约85%的网络零售额、70%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含B2B)和60%以上的电子商务交易额是在浙江平台上实现的。同时,浙江传统大型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平台战略,比如传化集团的物流平台等。在以平台为中心的产业中,平台的参与者越多,平台越具有价值。因而当大企业作为一个载体,成为综合服务平台时,更需要大量的专业化小微企业为之服务。与以往局限于产品分工合作不同,大企业和小微企业之间“抱团创业”,合作内容可以涉及产品、技术研发、市场开发、股权合作等方面,合作空间大为拓展,小微企业机会也相应大大增加。

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中催生新经济新业态

从传统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过程中,浙江小微企业正在抢占自主创新高地,成为创业创新最为活跃和最具潜力的群体,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

活小育新:促进新产业与新业态的发展。科技含量高的小微企业是培育新兴产业的种子,是酝酿新业态的重要力量,在浙江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大量小微企业在机器人、物联网、3D打印、云计算等新产业中打拼。其技术发展与应用推动了新一轮产业革命,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一方面,要提升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的创新力,促进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聚集,要素投入逐步从产业端向创新端转移,使其成为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要培育传统产业小微企业的新业态,为其加速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融合,引导传统小微企业借助新业态,重塑市场竞争力。总之,在重点扶持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的同时,不应忽视传统产业小微企业的升级改造,要做到新旧兼顾。

以小撑大:增强小微企业对大企业的有效支撑。小微企业贯穿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与核心大企业共存,并为之提供相关的配套支撑。随着在产业链中分工地位的攀升,小微企业为大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提升创新能力的作用越发明显。浙江要在注重大企业大平台建设、促进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同时,鼓励小微企业积极融入到大企业设定的专业分工网络,争做“小型巨人”、“配件明星”和“隐形冠军”,构筑新的产业组织形态。一方面,为大企业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小微企业明确自身在产品链中的定位,发挥小而专、小而精的特长,找到与大企业的利益耦合点。另一方面,主业鲜明、创新能力突出的小微企业要为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成为大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的重要技术源头。

集小成园:打造特色园区多点布局的新格局。以小微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是浙江经济传统特色和优势,多点布局的特色小微园为之提供了合理的发展空间。为了破解各类工业园区布局分散、规模不足等问题,近年来浙江大力发展省级产业集聚区,将各类小而散的工业园整合成大园区。但是,园区整合也应把握好度,不应一味追求大平台,而要做到适度集中与多点布局相结合。一方面,浙江小微企业经营较为灵活,转产转型较快,商业运营模式多样,网络化程度较高,适合为其打造小型生态工业园,以小而专的园区平台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小微企业联盟式发展。另一方面,要形成园区平台的多点布局,引导各园区的小微企业错位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从而实现产业布局和产业链分工的优化,助推小微企业成长发展。

无论是新设小微企业的迅猛增长,传统小微企业的转型发展,还是小微企业与大企业的“共荣共生”,都表明在困顿中孕育着蓬勃生机,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作者:王祖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软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经济学博士;张默含,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管理学博士

猜你喜欢
小微浙江企业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企业
小微课大应用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小微企业借款人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