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精神在当代的新解读

2015-01-30 22:26赵世豪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空想乌托邦理想

赵世豪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100091)

乌托邦精神在当代的新解读

赵世豪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100091)

乌托邦包含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的意义,但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乌托邦似乎难以与“空想”脱离关系,文章侧重于从积极层面上解读乌托邦精神,打破传统刻板观念,并从源泉、过去、现在、未来四个维度来重新论证,最后对乌托邦精神如何从理论变为现实,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乌托邦精神;当代;新解读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乌托邦精神已经死亡的时代。过去的乌托邦一个个失去了它们神秘的光环,而新的、能鼓舞、激励人们为之奋斗的乌托邦再也不会产生。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1]为了把“悲剧”转化为“喜剧”,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悲剧的负面影响,更为了让人们重新重视乌托邦精神,我们迫切需要在当代条件下对乌托邦精神进行一番全新的解读。

一、乌托邦与乌托邦精神

1.乌托邦的起源

“乌托邦”一词最早被人们所熟知,得益于16世纪初英国著名政治学家托马斯·莫尔发表的著作《乌托邦》,莫尔在书中首先对现实社会中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进行了强有力的揭露和批判,其次描述了一个正义、公平、和谐、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由于莫尔的构想缺乏科学的基础,未能找到变革旧社会和实现新社会的社会力量和途径,所以其描述的理想社会也就只能陷入空想,“乌托邦”就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同义语。

2.乌托邦与乌托邦精神

乌托邦的含义我们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维度去分析。

从积极意义来讲,乌托邦作为一种理想的诉求,是因不满足于社会现状,而勇于进取和批判,以期超越现实的精神,是渴望建立一个人人向往的理想社会,并对未来世界有着良性期盼的意识,同时它也是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从消极意义来讲,乌托邦则经常与空想、幻想相联系,意为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甚至是堕落的一种状态。起初莫尔就把乌托邦看作是在现实中找不到原型的地方,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此,乌托邦就与空想有了说不清的关系。

而作为本文中所要讨论的“乌托邦精神”,则主要侧重于积极层面上的乌托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有方向、有立场地重新解读乌托邦精神,有助于我们打破传统观念,冲破乌托邦负面影响的僵化思维,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乌托邦精神。

二、乌托邦精神在当代的新解读

1.乌托邦精神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思想源泉

乌托邦精神作为一种理想的表达,是虽然目前尚不存在,但人们期望在未来能够得以实现的愿景。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积极成果,或者是科学社会主义继承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与乌托邦精神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致的。它们拥有同样的出发点——对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不满: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上的私有制造成劳动者贫困和受压迫,政治上充满不公正性和欺骗性,利己主义思想弥漫着整个社会等等,同时又拥有一致的目标----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建立一个消灭三大差别,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生产力快速发展,生产资料公有,人人得以全面发展的,自由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马克思主义在关于共产主义的描述中,提出要建立这样一个联合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理想的魅力与现实的残酷的鲜明对比,给了奋斗中的人们以希冀,以动力,并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共产主义是马恩自身乌托邦精神批判地继承,把其放在具体的历史的条件下,给予创新性的发展而得出来的必然结论。

乌托邦精神是一个关于未来社会近乎完美的梦想,而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有了梦想,人们才有了为之奋斗的目标。努力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落实到中国现阶段,那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又是人民的梦,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着眼于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和有尊严的生活,同时实现中国梦又需要我们共同奋斗,共担责任,这又与乌托邦精神作为一种理想的激励作用不谋而合。

2.乌托邦精神是中国古代到近现代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农民深受国家和地主阶级的双重压迫,过着十分贫穷困苦的奴隶式生活,“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的现象非常普遍,在这样的封建制度下,农民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可言,有时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利也会被剥夺,这个时候往往是农民被迫起义的高发期。但是由于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长期发展,造成我国农民分布比较分散,相互间又缺乏交流,封闭性强,没有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力支撑,同时又受制于儒家文化中的三纲五常,封建等级制度森严,顺民意识深入骨髓,没有新的阶级力量的融入,也没有先进政党的领导,所以农民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他们最大的意义就是作为改朝换代的工具而存在。

这种情况,直到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并结合中国具体的实际情况,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并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为什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能够最终取得胜利?抛开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等等不谈,单从思想层面上来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体系,它所描述的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蓝图能够给苦难中的中国人民送去希望,带来动力,促使中国人民能够团结起来,为了理想中的乌托邦社会(积极意义上)而努力奋斗。

3.乌托邦精神是治理中国现实社会问题的良药

布洛赫认为,“在人的梦想中,有一种跃出黑暗、朝向光明的力量,它躁动着、发酵着,不是朝向后面,而是指向前方,不是退缩到暖昧的月光中去,而是刺破黑暗、冲向光明,不是重复,而是不断开始新生活。”[3]乌托邦精神就是这样一种力量,它源于对现实的不满,但乌托邦精神的存在又为批判现实世界提供了标准和依据。所以说,乌托邦精神本质上是一种批判精神,反思精神,超越精神。自从人类拥有了这样一种批判精神,就仿佛掌握了延续生命的火种,它有力地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迈进。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行动迂缓不灵,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我就是神赐给这个国家的牛虻,随时随地紧跟着你们,鼓励你们,说服你们,责备你们。”[4]批判精神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牛虻一样,它通过不断的刺激,激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持续向前发展的动力。

当代的中国,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滋生了许多问题:“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与奢靡浮华的享乐主义盛行;过度商品化的浪潮中,我们不再渴求能够建立道德高标,只求能够守住底线道德;实用主义也在社会中谋得一席之地;功利主义弥漫着整个社会等等,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有多少人不是为了生存而生存,又有多少人能够腾出时间去思考生命的真谛。

用批判的精神看待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把乌托邦精神作为批判现实社会的标准和尺度,就好比拿着放大镜查找问题,可以更容易、更清晰地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发现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如此循环往复,社会主义的中国就会愈来愈趋近于乌托邦精神中的理想社会。

4.乌托邦精神是实现未来社会所要达到的状态的动力

要理解这一观点,首先要对未来社会有一定的了解。

马克思在论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时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资产阶级私有制及私有制相联系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两个最彻底决裂的思想,给正处在水深火热状态下的工人送去了希望,工人们跟着马克思奋斗的时候能够有所期盼,因为只要进行共产主义革命,就有可能实现自身命运的大逆转;而实现这种逆转,正是工人们心中所向往的乌托邦,而只有希望实现的乌托邦,才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什么?因为乌托邦精神不在于能够对未来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一个全面的规划而供后人去遵循,而在于它能够描绘出一幅关于未来社会美妙的蓝图,给人指以方向,让人们感觉“可望”又“可及”,能够有希望、有信心去实现它,从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为了这个憧憬去奋斗。

其次要深入地了解乌托邦精神是未来社会的动力,还必须对“人”的问题进行一番说明。人与动物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人是有意识的,有思想的,人的意识或思想代替了与动物共同的本能。正如帕斯卡尔所言,人在自然属性上虽然脆弱的如一根芦苇,但他确实又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作为一个有思想的存在,人总是会努力向好的方向,向高处去发展,去追求,去超越,这已然成为一种需要。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金字塔的顶峰,是每个人所积极追求的,而如何到达峰顶,则需要我们时刻怀有一种乌托邦的精神,沸腾身体里的血液,展现生命的活力,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执著追求灿烂的人生。

三、乌托邦精神落实到实处的几点思考

乌托邦精神作为一种实现理想社会的动力,源于对现实社会、现实生活的不满,作为一种意识、精神、勇气和激情,又必须服务于现实生活,把精神变为物质,把理论变为实践,否则只会是毫无意义的空想。

究竟如何把乌托邦精神落实到实处,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乌托邦精神虽来源于实践,但绝不是僵化的教条,应该立足于实践的同时用发展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乌托邦精神与鲜活的现实相结合,随着现实社会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和改进,丰富其内涵,只有这样,乌托邦精神才能够引导人类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其次,乌托邦精神本质上是一种批判的精神,我们不仅需要以其为工具批判地看待其它问题,还要用一种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乌托邦精神本身,对乌托邦精神本身开展“自我批评”,克服、纠正乌托邦精神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以便于我们更好地前进。

最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乌托邦精神应该立足现实,但又不被现实束缚,敢于不断突破常规,突破旧的思维定势,突破旧的常规戒律,在新的形势下实现新的发展。

[1]章国锋.伽达默尔论后现代主义[J].世界文学,1991,(2).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Ernst Bloch.The Spirit of Utopia.Trans.Anthony Nassar, Meridian.2000.191-192.

[4]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责任编辑:娄刚)

On the New Understanding of Utopian Spirit

ZHAO Shi-hao
(Graduate School,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Beijing 100091,China)

Utopian spirit contains two kinds of meanings,negative and positive meaning.Nonetheless,for a long time,Utopia has seemed to divorce itselffrom“fantacy”,and this paperfocuses on expounding Utopian spirit from positive aspect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stereotyped concept,then demonstrates it from four dimensions like origin,past,present and future,and then propounds some suggestions as to how to change Utopia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Utopian spirit;contemporary;new understanding

D091.6

A

1009-3583(2015)-0033-03

2015-04-20

赵世豪,男,河南许昌人,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猜你喜欢
空想乌托邦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艺术乌托邦的缔造者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警惕“空想”
小老虎种花
警惕“空想”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