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分析

2015-01-30 21:35杨澜张克松
中小学电教 2015年6期
关键词:光盘教材素养

☆杨澜 张克松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对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分析

☆杨澜张克松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信息技术教材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承载,信息技术课程能否有效开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有效性非常重要。文章从基础依托、内容安排、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和配套资源五个方面入手,提出作者对编写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信息素养;配套资源

信息技术教材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承载,信息技术课程能否有效开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结合当前最新的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来看,许多地方的编写过程把握得非常好,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做出适当的修改。本文以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入手,提出自己对教材编写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基础依托:以《纲要》为参考依据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依据是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纲要》以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求为基础,将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作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1]。同时,《纲要》中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和课时安排、教学评价和内容设置原则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整个社会的信息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1版《纲要》从时间跨度上来看,存在很多与当下环境不相适应的地方,教材的内容也需要跟随时代的大环境进行修改。例如: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添加了新的章节用来介绍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还有WIFI、电子杂志、微博等知识点,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教材还存在一些细节方面需要进行调整,例如:Office办公软件的版本问题,课本上介绍的仍然是较低的2003版本,涉及到的操作系统是XP系统,而在2014年4月8日微软公司停止了对XP系统的更新。因此,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仍然需要以《纲要》作为理论依托,不能完全抛开《纲要》,但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地对教材内容做出调整,不断地优化教材。

二、内容安排: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准绳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小学生基本上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即皮亚杰所指的具体运算阶段。教材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编写,以单元形式展开教学,以任务驱动法教学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1.知识重复,满足教学

布鲁纳认为,对于一门学科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应该在不同的阶段反复学习,因此,提出了教学内容的螺旋式编排。螺旋式编排是指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把内容分成不同层次、不同顺序来编排呈现,让一些知识点出现逐层深入的重现,使学生学习时能够达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效果[2]。相对于直线式编排不同的是,螺旋式编排必须是在原有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编写教材时,每册教材分为三个单元,一个单元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单元又划分为不同的课时,课时之间主要属于以知识点的螺旋上升,例如:在《书香班级照片秀》单元中,主要通过调整图片——修改图片——照片封面设置循序渐进的方式展现。而单元与单元之间以内容板块的螺旋编排上升,例如:第七册第3单元《用网站发布信息》中主要学习网站的规划和创建,而在第八册第2单元《网上毕业留念》是构建班级网站,是对前面所学网站相关知识的重复和综合应用。

2.学科交叉,促进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仅依靠教师来推动,学生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生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则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纵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学习基本上都是关于软件的知识,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很少。针对于语文学科的交叉,可以先从语文基础——拼音入手,在对教材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在对软件操作步骤介绍中,主要通过文字的描述展开,然而不同阶段的小学生的汉字掌握量有限,可能难以认全课本中的文字,整段阅读可能会存在困难。可以考虑将教材本身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对学生尚未学过的关键字词加入拼音标注,方便学生理解含义,同时,也能达到汉字学习的目的。

3.技术人文,贯穿教学

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传输、分析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体现,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正是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目标所在,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融合到教材中,更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3]。因此,教材更应该注重联系实际以及当前的社会发展,通过创设真实情景,以问题探究形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处理信息和交流合作,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本教材在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之后,更像是一本软件操作说明书,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所限制。学生按部就班完成操作之后,虽然能得到满意的作品,但是一旦离开课本,却无法独立完成软件的操作。这完全不符合信息素养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仅包括技术层面,还有人文层面的培养。人文层面的培养需要教材将信息技术与文化、艺术和道德等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健康上网意识和对网络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的理解。只有两种层面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

三、教学策略:以任务驱动为方法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同时,也顺应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材每一课都以任务形式展开,在每一课学习之前,都会先创设情境,然后将知识点(即任务)提出。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不是提出任务,让学生解决任务这么简单,更注重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解决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最好通过学生自主探讨和协作学习来完成,将各个任务分配给个人[5]。在这方面,教材略显不足,按照教材的栏目安排,通过“学一学”(详细步骤罗列)、“做一做”(案例练习)、“评一评”(自我评价)来完成任务,整个过程更趋向于学生独自完成任务,这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不利的。

四、教学评价:以多样化评价为宗旨

教材栏目设置中有一项是“评一评”,它通过让学生填写表格的形式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这种改变教材中评价方式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安徽省教材只有自我评价,过于单一,以任务驱动形式展开教学可以添加协作评价等评价方式。

然而,学生的自我评价不仅仅是学生给自己打分那么简单,还需要考虑学生对自我评价的认识和态度是否正确、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是否合理、自我评价的方式是否全面;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不够成熟,还不能客观全面地进行自我评价。教材中的自我评价只涉及到对于知识点掌握情况,使得评价内容不足。同时,教材的自我评价中涉及到的评价标准有些模糊。比如:第六册第1课“熟练、一般、不会”,第二课“熟练、掌握、基本掌握”,一方面对于五年级小学生来说不能清晰判断其中含义,另一方面词语本身含义存在重复,例如“熟练”的意思包含熟知并做来顺手,“掌握”的含义包含熟知并能运用。

五、配套资源:以资源平台建设为中心

每套教材都会有配套的光盘资源,其本意在于辅助教学和提供学习支持。但是实际使用该教材的光盘时发现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光盘内容略显陈旧,例如:光盘中关于Word的相关知识仍然是2000版;二是光盘内容重复很多,不同光盘中涉及到的电子书籍和参考网站内容一样,造成资源浪费;三是光盘内容多为摆设,例如:光盘提供了模拟练习,为学生提供各单元的练习,但点击进去之后发现模拟练习中无任何内容显示。而且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发现其实光盘的利用率并不高,对学生而言更多是一种摆设。因此笔者建议可以通过建设网络资源平台来解决这个问题,网络资源平台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资源浪费问题,也可以解决资源时效性问题,同时,平台相对于光盘而言,资源更加丰富。这种方式提高了光盘的扩展能力。

六、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材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工具,其编写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有效性。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整个信息技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使其教材编写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当然本文对教材的分析仅仅从五个方面展开,可能还存在不足之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优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必然需要经历不断优化的过程走向成熟。

[1]贾贺.成功编辑策划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八个关键点[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3):38-39.

[2]慈黎利,郭芳.对现行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调查分析和启示[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5):33-36.

[3]赵凯.对优化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07,(01):86-88.

[4]周燕萍.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74-75.

[5]陈小萍.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4,(04):45.

[编辑:陈钺]

G434

A

1671-7503(2015)11-0074-02

猜你喜欢
光盘教材素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光盘行动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光盘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