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峰
(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河南平顶山467000)
挖掘新闻的三条途径
□王民峰
(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河南平顶山467000)
新闻无处不在,关键是要一双善于发现线索的眼睛。挖掘最有价值的新闻,需要媒体从业人员具有超强的新闻敏感。普通投诉线索、常规会议、报纸公告、日常生活琐事……这些看似与最有价值的新闻相去甚远,但只要勤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断探索事实背后的真相,一定能挖掘出有深度的新闻。
在现实生活中,重大事件数量毕竟不多,大量的新闻都隐藏在司空见惯的事情中。那么,到底该如何挖出最有价值的新闻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新闻从业经验,来谈谈挖掘最有价值新闻的三条常见途经。
媒体的热线电话、QQ报料平台,以及微信、微博后台,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大量投诉。作为一线媒体从业人员,笔者分配到的线索可谓五花八门,诸如下水道堵塞、消费卡未消费完店铺关门、家属院垃圾没人清理、公司拖欠工资等等。年年都会面对诸如此类的线索,很多人因惯性思维,常常只是按照简单的投诉稿件模式采写,很难取得突破。
2013年底,一条投诉分配给笔者,投诉人称一个小饭店需要办理两个不同版本的健康证,平顶山市湛河区卫生、食品药品监督两个部门只认可自己办的证,存在重复办证现象。当时,笔者第一时间与投诉对象联系时,对方很犹豫,她的目的只是举报,但不想被采访报道。原因很简单,她担心新闻报道后会给她带来麻烦,毕竟她还要跟这两个部门长期打交道。既然投诉人不愿接受采访,很多记者可能会选择放弃。
从社会责任感来讲,这条线索不能轻易放弃,从技术角度来讲不难,考验的是沟通能力。笔者首先与投诉对象见了面,并说先不谈报道事宜,交谈中可以感受到投诉对象的愤怒和无助。其次,对于投诉对象的担忧,笔者当时向其保证不会透露与他们相关的任何信息,诸如饭店名字、位置等。没有后顾之忧,投诉对象自然不会拒绝接受采访。
笔者不但采访了投诉饭店方,还走访了该区其它饭店,广泛采集民意,并以暗访的形式获悉了该辖区卫生、食药监两部门为争夺利益而“互相掣肘”的事实。同时,笔者还走访其它辖区饭店办理健康证的情况,深刻揭露了该辖区两个部门监管存在职能交叉的弊端。2013年11月29日,《平顶山晚报》刊发了笔者采写的《卫生、食药监争夺“体检权”饭店办健康证遇尴尬》新闻。
这篇报道刊发后,引起了湛河区政府高度重视,事件得到圆满解决。一位副区长召集卫生、食药监两部门深入调查,并对两部门的职能进行了明确划分。此后,湛河区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没有再出现办理两个不同版本健康证的情况。这篇报道赢得了读者的赞誉和强烈的社会反响,并获得2013年度赵超构新闻奖二等奖、2013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二等奖。
正确处理投诉类新闻,是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操守的体现。记者是时代的望者,更是时代的建设者,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体察民情,真正为民鼓与呼,时刻关心广大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让政府及时了解民情,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这样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厚望。
对于媒体从业者来说,许多日常采访报道需要从会议中获取。通常来说,有的会议可以从内容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但有的会议却因各种原因难以有所突破,比如各地的“两会”报道,几乎都有固定的格式和程序。即便如此,作为媒体从业人员,也不能画地为牢,自我限制,而应该尝试各种可能性的突破。
在参加会议期间,笔者始终不忘挖掘百姓喜闻乐见的民生新闻。2014年3月27日,参加平顶山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时,一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平顶山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文章称“经我市多方争取,省政府已同意郑万铁路(原郑渝高铁)途经平顶山,预计2015年开工建设”。“平顶山没有高铁的
历史将要结束了!”笔者意识到,在平顶山,这将是一条爆炸性的新闻。
此前,关于郑万铁路途经城市的消息,网上有多种版本的传言,有的说途经平顶山,但也有的说不途经平顶山,但平顶山市有关部门却从未对外宣布过官方消息。当时,平顶山晚报官方微博率先发出一条简讯,引起众多网友关注。领导指示笔者避开会议,单独深入采写。
高铁什么时候开工,建成后对鹰城人出行带来哪些便利……带着市民关心的问题,笔者采访了平顶山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采写了一篇题为《郑万高铁确定途经我市》的稿件,刊发在了《平顶山晚报》的重要版面,驱散了众说纷纭的传言,正确引导了舆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怎样从“会海”中挖掘有价值、有深度的新闻?笔者认为,除了常规的报道外,还应避开会议报道的空间,认真分析会议的发言、领导讲话等材料,从细节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找出百姓关注的话题,选取好报道的角度,一定能够沙里淘金,挖掘出鲜活的新闻“大鱼”。
社会日常生活看似平平常常,但也是出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作为一名媒体从业人员,要善于从细微的变化中捕捉到新闻线索,并进一步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这是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
2011年4月,笔者在饭店就餐时发现吧台位置摆放着捐款箱。面对这类司空见惯的事情,很多人可能熟视无睹,但媒体从业人员的新闻敏感性不会放弃任何存在新闻价值的“蛛丝马迹”。此后的调查中,笔者发现一些快捷酒店、饭店和银行都设置有爱心捐款箱,一些爱心市民也会随手将身上的零钱投入箱内。
按照有关规定,只有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具有公开劝募资格的慈善公益组织方可开展面向社会的慈善募捐活动。这些爱心捐款流向了哪里,具有可信度吗,有没有相关部门的监管。带着这些疑问,笔者采写了《捐款箱里的爱心献给了谁?》的稿件,刊发在2011年4月13日的《平顶山晚报》上。
事实上,平顶山市民政、慈善、红十字会、社会福利院的负责人均表示,商家有时候会组织员工献爱心,但仅局限于员工内部捐款,他们没有收到过商家通过自己设置的爱心捐款箱筹集的爱心款。同时,民政部门也表示,对于私设爱心捐款箱的行为,民政部门将进行查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新闻素材。媒体从业者只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新闻敏感性,勤于思考,深入调查,就能挖掘出最有价值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