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标题的语言艺术

2015-11-23 02:29:08张占英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9期
关键词:粗口体育新闻新闻标题

□张占英

(北华大学,吉林吉林132000)

体育新闻标题的语言艺术

□张占英

(北华大学,吉林吉林132000)

标题是新闻作品的“眼睛”,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报章的眼睛——标题,应该反映出客观的新闻事实,报道出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好的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精神、格调和色彩。准确鲜明的标题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使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

目前我国正在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未来十年,体育事业面临着飞速发展的好时机。体育新闻的内涵已旧貌换新颜了,做出吸引受众眼球的体育新闻的标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标题只有制作得精湛,讲究语言艺术,才能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什么样的标题才能反映体育新闻的本质,才能给受众带来高超的审美享受呢?新闻标题制作应做到动情而不煽情,通俗而不低俗,幽默而不庸俗,以真正值得关注的内容和深度的思考来吸引读者,抛弃各种低劣的运作和奇思怪诞的炒作手法。笔者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认为以下几点应该得到有效规避,注重语言艺术。

用国家名称来替代个人制题不妥

就像有时在报道某个犯罪嫌疑人时,用他出生的省份去代替犯罪嫌疑人一样,会引起有关省份的抗议,这是应予避免的。同样,体育新闻标题也不应该用国家名代替个人。以偏概全或者以偏当全,都是新闻标题不准确、异化的表现。

某报2009年1月14日C11版在报道C罗当选世界足球先生时,用的大标题是《一颗葡萄牙撂倒一排西班牙》,意思为C罗一个葡萄牙人当选了,而且积分远远超过了几位西班牙的候选者。编辑原来的意图可能是要在“牙”上做文章,让标题独特一点,但用国名代替个人,是很不妥当的。

再来看看其他报纸是怎样做这则新闻的标题的。《文汇报》的标题是《C罗:世界足坛新标杆》,该文没有用国籍去归纳世界足球先生的选举情况,而是用4个小标题,回顾、分析了足坛一年来几位球星的表现,以及世界主要媒体对C罗当选的评论,说C罗是当之无愧的王中之王,希望明年站在这里的还是他!

某体育日报则在头版上以《C罗先生难服众》为题,在6版至8版做了大幅的报道。先是摆出了C罗《欧锦赛没进四强私生活被控强奸》,又抖出了C

罗的“罪与最”,虽然基调都很低,但都有事实为依据,这样做很全面,又很有自己的观点,不失为一种有创意的编辑手法。

有歧义的新闻标题不能用

体育新闻标题应该做到准确、精炼、传神,三者上下统辖,层层递进,准确是第一位的。如果不能做到准确,而让读者阅读时产生歧义,那就是标题本身出现了异化。

所谓准确,就是没有偏差。可以由此引申出几个第二层次的关键词:完整、清晰、恰当、贴切。这是标题制作的基准和第一要则,对标题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做不到准确,标题便无法周全地简述文章的要义、客观地概括文章的主旨,也就丧失了基本功能。

精练是报纸标题的特殊要求。惜墨如金,以一当十,能用一个字表达清楚的,决不用第二个字。

传神。传神是标题制作的最高境界,相对于准确和精练而言,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传神就是要尽可能把标题做得情趣盎然、寓意深长、韵味十足、神采飞扬。

例如:某报2009年3月6日C5版有一标题《费得勒聘请阿加西教练》,有歧义。阿加西尽管已经退役,但当教练还是可以的,看完标题,读者以为费得勒请阿加西当教练了。但副题却是《传奇教练卡希尔来自澳大利亚曾助32岁阿加西重新夺得大满贯》,看完文章才知道费得勒聘请了阿加西的教练当自己的教练,如果标题改成《费得勒聘请卡希尔教练》,在副题里说明卡希尔曾经当过阿加西的教练,这样岂不更好。

粗口标题不该有

根据读者群比较年轻的特点,体育版的标题,表现出活力四射,朝气蓬勃的风貌;区别于时政新闻的标题严谨庄重的特点,体育新闻的标题应更倾向轻松活泼。一般情况下,体育报道的内容不涉及政策法规层面的内容,这等于给体育报道的标题“松了绑”,制作标题时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比如,如果所需报道的比赛本身比较平淡,可以进行适当的夸张,那样会给文章增色,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做好体育版的标题可以恰到好处的夸张,但绝不能把粗口做到标题上。粗口上标题是体育新闻标题退化的表现。

某报2009年1月1日4版刊登了题为《“不想踢就滚回去”练了五天倒了六个》的文章标题不甚妥当。

第一,肩题与主题相矛盾。肩题“不想踢就滚回去”说明球员训练不认真,甚至在场上偷懒,所以引起了教练殷铁生的不满,以至于爆出了粗口。但主题反映的却是五天里有六个球员倒下了,而且都是因为天冷患了感冒和发烧,可见肩题主题没有一种起承或递进的关系,有的却是对立和矛盾的关系。

第二,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足球训练不能正常进行,教练殷铁生发火甚至出现不文明的语言,这也在情理之中,但作为正规的新闻媒体,用自然主义的方式把粗口“实录”放大,并且做成了新闻标题,这是很不应该的。

作为新闻,应该讲球队如何从实战出发,怎样在特殊天气下,用人性化的管理,克服困难,从而取得训练的效果,这才是这则新闻的主题。

同样一个新闻,我们来看看别的报纸是如何做新闻标题的。《文汇报》在发表这则新闻时做的标题是《重感冒突袭六队员发烧国足热身被迫延期》,这标题比较人性化———有6名球员发烧,其中4人不得不去医院打吊针。殷铁生自己也咳嗽不断,并无奈地表示:“很多球员刚刚恢复训练,还不具备比赛的条件,他们的身体状况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同样是殷铁生说的话,为什么在这里说得就比较理性,比较中肯,而在有些报纸上的标题却是粗口连连,原因在于记者的视角不同。看来,新闻标题是要有所过滤和取舍的。

再来看某体育报的另一个标题,2009年3月7日13版《(肩题)小牛老板库班放出狠话(主题)“不好好打,下赛季滚蛋”》,说小牛老板库班在NBA是挂了号的大嘴巴,他对球员说:“如果再在比赛中吊儿郎当,下赛季我一个也不会留,统统让他们滚蛋。”又是一个大标题的“滚蛋”!

某体育日报2009年1月5日5版还有一个标题是《“脱了裤子也就这水平”》,说在国足与上海东亚的热身赛中,国家队一改以往长衣长裤的打扮,以短裤长袖代之出场,有人打趣道“脱了裤子也就这水平”,于是报纸就把此话作为了标题,还配发了一则题为《脱了裤子以后》的“记者视点”,反复强化“脱了裤子”这一概念,是想“裸”一点,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吗?

从事体育工作的同志有的比较直率,在训练场上说些粗口或者说话随便一点也是有的,但编辑在制作体育新闻标题时让“粗口”标题或是“裸”一点的标题面世,这是很不应该的。

凝练的体育新闻标题已成为时代精神的标志,民族希望的昭示。提炼什么样的新闻主题,既体现了编辑、记者不同的价值取向,也会导致不同的舆论效果。一般来说,虽然世界各国的媒介制度有所不同,但媒体应报道那些符合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的新闻。所以,体育新闻标题的操作应从大处着眼,要讲究格调,更要讲究语言艺术。■

(本栏编辑:尚志鹏)

猜你喜欢
粗口体育新闻新闻标题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9:06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00
论体育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的改变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56
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思考
新闻传播(2018年1期)2018-04-19 02:08:57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喜剧世界(2016年9期)2016-08-24 06:17:26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
新闻传播(2015年22期)2015-07-18 11:04:06
体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