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文
(准噶尔时报社,新疆五家渠831300)
基层才是源头活水
——准噶尔时报社记者走基层活动启示
□李新文
(准噶尔时报社,新疆五家渠831300)
“我的脚上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句深情的话语,许多人耳熟能详,我们新闻工作者也感受深切。编辑记者下基层,在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才能和他们建立深厚的感情,对基层生产生活有更深的认识,更坚定用自己手中的笔来反映基层真实情况的信心和决心,从而使新闻工作者的工作作风有明显的转变,使编采人员的文风有很大的改变。
为了让更多记者能够守住基层、扎根基层、写实基层,向受众奉献接着基层“地气”的、带着记者情感体温的新闻报道,准噶尔时报社对抓好新闻记者走基层活动进行了深入探索实践。
走基层不是随便进入基层,对报社来说,组织好记者走基层,就是要告诉记者:基层并不遥远,如果我们能够真正走进群众的生活、真切感知群众的内心,我们也就走到了基层。在组织记者走基层的时候,首先是让记者对走基层的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其次,在选题确定中,也要特别重视与走基层相关新闻的发现。
在准噶尔时报社组织“走基层”活动以来,我们制定了专门的行动方案,报纸以开辟走基层专栏的方式,为记者的基层新闻报道搭建平台,鼓励记者多参与基层的新闻报道,并通过系统组织,让走基层的记者进行经验交流,提升记者走基层时的新闻现场意识。5年来,准噶尔时报社每年组织4次系统性的走基层活动,做到了每季度有计划,每月有采访组驻基层。据统计,年均130余人次参与此项活动。
“走转改”活动号召记者在走基层时同基层职工群众多交流,这是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关键,也有利于记者采写具有基层现场感的报道。
在新闻报道的采写中,报社要求记者走基层的形式不能只是简单停留在对基层职工群众生活的观察上,鼓励记者要善于通过基层生活,发现基层职工群众强烈关注的问题,结合基层职工群众的生活特色采写新闻稿件,形成新闻传播的现场感。根据报社“走转改”活动要求,在走基层的新闻报道中,记者需要基层职工群众的生活现状,更需要有现场的体验,再通过文字或者图片结合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这样的新闻报道才最具有真实感觉。
此外,准噶尔时报社在报纸版面开辟了“我们在现场”、“新春走基层”栏目,要求记者务必须深入到基层第一现场,在现场提炼报道主题,将亲身感受当成新闻素材,让记者做新闻事件的参与者。这种全新的报道形式,一方面拉近了记者与群众的距离,另一方面锻炼了记者的采访能力。应该说,记者走基层的宣传报道,既改变了群众认为新闻记者遥不可及的距离印象,充分发挥了媒体在宣传主旋律中的作用,也锻炼了新闻队伍,提升了记者素质。
在记者深入基层采访的时候,为了实现基层新闻传播的现场感,记者的采访报道需要发挥新闻敏感性,多和基层职工群众沟通,对其反映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
记者走基层切忌停留在表面,否则这样的新闻报道和普通的新闻报道没什么区别。记者在走基层的过程中,对基层民生的了解一定要有深度,能通过自己的深入观察,将基层生活最前沿、最鲜活
的信息反映给受众,这样的新闻报道才能得到受众的肯定。同时这也更有助于新闻记者抓住基层新闻的专业特征,使新闻报道鲜活化,体现现场感。例如在采访基层职工群众的时候,记者的态度要谦虚,在同职工群众交流的时候,记者要注意通过沟通挖掘新闻信息,形成对基层民生的深刻认识。在基层新闻的采写过程中,要抓住最典型的特征,形成典型性报道,以有血有肉的新闻报道增强传播效果。■
(本栏编辑:尚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