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刚
(天津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
农业产业集群是指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农户、农业流通企业、农业加工企业等龙头企业,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发挥农业生产比较优势,在地域与空间上形成的高度集聚的集合[1]。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农业产业集群是优化区域农业产业布局与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及提高城镇化水平。该文以都市农业发展为研究背景,以天津市为例,将“钻石模型”引入到都市农业产业集群分析之中,提出了都市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与发展基础,并据此分析了都市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钻石模型”是分析产业集群的成熟工具,提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机会、政府角色6个要素共同影响产业竞争优势,6个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影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复杂系统[2]。该研究以“钻石模型”为理论分析工具,结合天津市农业发展实际,分析天津市都市农业产业集群要素,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分析打下基础。
生产要素是指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投入。迈克尔·波特将其分为基本生产要素与高级生产要素。基本生产要素指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条件等禀赋条件;高级生产要素是指公共基础设施、人才、技术等战略性资源。基本生产要素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具有不可移动性与不可复制性[3]。从基本生产要素看,天津地处中纬度地区,依山傍海,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较好。截止2012年,天津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7.9万hm2,其中粮食作物32.3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67.4%;油料作物0.2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0.4%;蔬菜8.9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18.6%;棉花5.5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11.6%;瓜类0.6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1.1%。另外,水产养殖面积4.1万hm2[4]。高级生产要素是实现农业集约化发展的关键,是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从高级生产要素来看,天津具备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产业集群的良好条件。天津作为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科技资源聚集,有利于通过知识的溢出效应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天津具备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所需的基础设施条件,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现代物流网络覆盖全国,有利于农产品在区域及全国范围内流通及农业资源要素的流动。
需求条件是生产规模与效率的决定性条件。市场需求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与源动力。从天津市内部需求条件来看,天津市是食品消费大市。2012年,城市居民家庭在食品方面平均每人年消费性支出7 344元,其中粮食469元;肉类952元;禽类177元;蛋类192元;水产品类565元;蔬菜类614元;干鲜瓜果类664元;奶及奶制品325元[4]。因此,天津有充足的农产品市内市场需求,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当前,全国主要城市农产品自给率偏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纷纷制定了主要农产品自给率的最低目标。与其它国内主要城市相比,天津产地农产品自给率相对较高,其中蔬菜自给率可达90%,牛奶自给率可达100%。从农产品外部市场需求情况看,天津市农产品出口种类较多,涉及海产品、蔬菜水果、食品等初级产品及加工制品上百种。近几年,茄酱罐头、豆类、坚果、肠衣及食用植物五大品类主导产品的出口规模均在4亿美元以上。
相关产业是指因某类资源的共享、产品生产与流动的环节链接而产生关联的产业或是具有互补性关联的产业,支撑产业则是为相关产业提供相关支持的产业。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现代农业已经发展成为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互动结合的产物。农业产业涉及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农业生产资料生产等众多产业,现代农业发展竞争力更多体现在农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与价值增值能力上。天津经济基础好,食品工业、农业科技服务、农业信息服务、物流服务等现代农业的相关产业与支撑产业较为发达,有利于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形成农业产业集群。2013年天津市级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 102.17亿元,代表精深加工的食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的51.02%。相关产业与支撑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天津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企业战略、结构及竞争是指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数量规模、管理模式、各个企业的产权结构及企业之间组织产品生产的方式等。目前,天津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种养殖业集群、农产品加工集群及农产品流通集群等在内的集群模式,农业产业资源要素在不同涉农区县内实现了合理流动与聚集。截止至2012年,天津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440个,其中国家级及市级龙头企业达到152个,进入产业化体系的农户比重达到90%。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承担着领导者与发动机的角色,在产业投资、科技创新及品牌构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天津市农业龙头企业在数量、规模、市场竞争力及辐射作用方面不断提高,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了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良好基础。
政府通过在资本市场、补贴、生产标准、竞争条例等方面的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产业的竞争优势。政府引导对于促进农业产业聚集具有重要作用[5],政府通过搭建平台与出台支持政策可以有效促进农业及其支撑产业的集聚与发展。近年来,天津市通过实施“一村一品”与“一乡一业”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区域布局调整与优化,推动了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通过实施设施农业“4421”工程,极大地推动了天津设施农业的发展与聚集,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满足了市场需求,稳定了农产品价格。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变动会引发产业格局的调整。当前,从外部环境来看,天津市都市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一是科技支撑。天津在农业物联网、花卉技术等方面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为天津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聚集打下良好的科技与人才基础。二是国家政策支持。天津市被确定为商务部现代农产品流通8个集中连片示范省份 (含计划单列市)之一。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有利于促进天津农产品现代流通业的发展。
天津市工业发达、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集约型精细农业,充分发挥新理念、新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依据不同涉农区县农业资源禀赋特点,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突出功能化、集约化、科技化,推动创新型都市农业发展[6]。具体来说,应发展以下几类产业集群。
基于资源禀赋的种植业集群是指依托自然资源而形成的相关生产要素在一定地理位置上的聚集。基于禀赋资源的种植业集群主要是通过政府统筹规划不同类型农作物的适宜种植区域,政府在资金、政策、技术上给予支持,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以满足市场需求与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从天津市目前的种植业分布情况来看,依托原有产业布局与未来发展战略,可规划“一带四园”的集群布局。“一带”即环中心城区设施农业带,包括东丽、西青、津南、北辰4个区,重点发展应用高新技术与现代化设备的种植业,建立优良品种示范基地;“四园”即东菜园、西菜园、南菜园及北菜园,涉及蓟县、宝坻、武清、静海、宁河等远郊区县,这些区县的蔬菜种植面积已经占到全市的80%以上,“四园”应定位为优质农产品主产区,保证周年供应。基于禀赋资源的种植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是生产与销售的衔接,为此应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或家庭农场等方式提高农户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实现集约化与适度规模化经营。
基于资源共享的都市农业产业集群是基于共享公共服务体系与基础设施等公用资源,共享品牌、技术溢出及市场优势等隐形资源的农业产业集群,通过产业聚集可以降低成本费用与促进农业产业创新。为此,天津市可发展农业科技产业集群与农产品流通产业集群。
2.2.1 基于科技资源共享的农业科技产业集群
农业科技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农业科技的发展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与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的关键。以现代工程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及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学技术,具有强大的扩散性与渗透性特征。高新技术向农业领域的渗透,带来的不仅是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还会促进农业生产方式与经营理念的变革。基于科技资源的农业产业集群主要体现在以某种特色农业资源为中心,将高新技术或服务业技术渗透融合到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及农业产业化环节中,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天津应依托农业科技园、科技型龙头企业、农业科研院所等资源,发挥农业科技园中龙头企业的作用,发展信息农业、生物农业、太空农业等科技含量及附加值高的农业业态,有效吸引农业企业、农业人才等农业产业要素聚集,重点建设研发中心、基地示范区及农业物联网服务平台[7]。
2.2.2 基于市场优势的农产品流通产业集群
天津交通便捷,公路、铁路、海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发达,是中国北方的物流中心,借助区位与交通优势,天津应发展基于市场优势的农产品流通产业集群。基于市场优势的产业集群即充分利用专业市场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发展围绕专业市场的农业产业集群。如浙江义乌的小商品产业集群就是围绕义乌小商品市场建立与发展起来的。目前,天津已经在静海县与武清区分别建设了翰吉斯国际农产品物流园与环渤海绿色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其中翰吉斯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定位为建设国内最大的一级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为此,应围绕大型农产品专业化市场发展农产品批发、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农产品物流、农产品进出口等流通业务。以专业化的市场资源共享为驱动因素,引导农产品流通产业要素的聚集,并带动金融、技术研发等服务产业的集聚,形成围绕大型专业市场的农产品流通产业集群。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问题,同时有利于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基于产业关联的加工产业集群是以农业资源禀赋的某一相关产业为集聚动因,即以这一产业为集群中心,以其价值链或产业链关系为纽带,以产业关联的强弱程度辐射形成多层次、多类别的产业集群模式。基于产业关联的加工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是核心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链延伸能力与辐射能力。通过吸引相关企业进入产业链形成聚集,可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8]。天津制造业发达,拥有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技术与人才优势,具备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优势条件。目前,相比天津市其它涉农区县,武清、宁河、宝坻、静海、蓟县等远郊区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聚集,涵盖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等几大门类。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带动作用,应立足市场需求与区域特色农业资源,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载体,吸引关联产业、配套产业、相关服务业形成聚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打造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现代产业越来越出现融合的趋势,不同产业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在动态发展中衍生出新的产业业态。农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有助于传统农业的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是农业产业创新的重要方式。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产物,而创意农业是农业与创意产业融合的产物。创意农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与文化特性,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天津应结合各涉农区县实际,选择合适的地区发展不同特色的创意农业产业集群。重点推进以研发设计为主的创意农业项目建设与创意农产品的开发,深挖农业景观与特色农产品的文化内涵与内在价值,打造与传统产业渗透融合的创意农业产业链,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创意农业产业集群。
发展农业产业集群首先要创新发展理念,结合天津市都市农业发展特色,以“大农业”的思路深挖农业内涵,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引导农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9]。科学的规划会对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在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各区县资源禀赋情况与产业发展情况,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合理划定农业产业集群区域范围,科学规划主导优势产业布局与发展模式,设计配套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引导产业集群内部的知识扩散与创新。
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及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主体力量。为此,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与合作社流转,发展家庭农场与土地入股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同时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与辐射作用,吸引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聚集,从而形成轮轴式或多核式产业集群[10]。引导同一产业或从事同一生产内容的龙头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培育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农业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系统化的服务体系,对于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包括六大类,即市场交易平台、合作交流平台、共性技术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中介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平台[11]。其中市场交易平台是集群中企业开拓市场与构建营销网络的重要载体;合作交流平台目的在于搭建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沟通渠道,主要形式包括产学研平台、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有利于共性技术的供给与扩散,有利于农业产业集群的结构升级;金融服务平台主要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应发挥农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及其它金融机构的作用,疏通融资渠道;中介服务平台主要为企业的交易活动、研发活动、内部管理活动提供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第三方服务;基础设施平台主要包括服务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各类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政策法律环境及公共服务设施。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农业产业集群是利用新技术与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同时技术创新也是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与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为此,应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扮演好技术创新主导者、技术创新参与与采用者、技术创新推广者的角色。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部门合作研发新技术,并通过产业链关联实现技术扩散。同时,鼓励农业产业集群内部的经营主体实施品牌战略,发挥品牌的联动效应,推动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12]。
[1] 尹成杰.新阶段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及其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6,(3):4~7
[2]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3] 李菁,揭筱纹.基于钻石模型的农业产业集群模式体系研究——以甘肃陇南花椒产业为例.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3):121~126
[4] 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天津调查年鉴2013.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13:215~279
[5] 赵娜,尤飞,林宪生.江苏省种植业空间集聚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4):81~88
[6] 李瑾,巩前文.新形势下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1):44~50
[7] 黄修杰,李欢欢,熊瑞权,等.基于SWOT分析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以广州市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4(6):107~112
[8] 李春海,张文,彭牧青.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及其导向:组织创新视角.中国农村经济,2011,(3):49~58
[9] 许素琼.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及发展对策——四川省南充市的实证分析.农村经济,2013,(8):55~58
[10] 盛国勇,夏厚俊,胡振虎.武汉市都市农业集群式发展研究——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商业研究,2009,(2):122~125
[11] 周睿全.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研究.学习月刊,2012,(12):27~28
[12] 许烜.湖南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农业经济,2011,22(10):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