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引导学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推动各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在认真总结各地实施现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和学校体育工作实际,教育部组织对现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修订,并于2014年7月7日发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2014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将全面实施新的《标准》,并开展覆盖本校全体学生的《标准》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近期,本刊记者采访了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王司长就新《标准》的修订背景、修订过程及测试工作问题等一一作了解读。
本刊记者:为什么要对原有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修订?
王登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从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标准的试点和实施工作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但是,该标准在实施过程中也逐步显现出一些问题,如测试项目选项过多,难以进行整体比较;个别项目(如台阶测试)本来是参加各种体育锻炼的累积指标,却成了练习内容(如专门进行跑台阶训练);原来的标准依据的人群数量太少,代表性不强等。为实现促进工作和学校体育改革的更高要求,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对现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年颁布)进行修订的任务。2013年,教育部体卫艺司与国家体育总局及其有关部门,就启动了标准的修订工作。
本刊记者:《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在修订过程中有哪些参考依据?修订后的标准有哪些重要变化?
王登峰:2013年4月,教育部委托北京体育大学牵头17所高校组建专题工作组,组织开展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工作。修改工作系统总结了现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以来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依据青少年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参考“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报数据抽查复核”等工作获得的学生体质测试数据,积极开展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在调研的基础上,组织进行了样本抽取工作,抽样范围覆盖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获得了135947名学生的有效样本数据。在对抽样数据进行筛查的基础上,完成了统计数据库的构建,采用数理统计法,重建了“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取消了“运动能力”指标体系,形成了包含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指标体系,以“体重指数”替代“身高标准体重”,以“肺活量”替代“肺活量体重指数”,取消了小学5~6年级400米跑,增加了个别项目“附加分”,降低了“及格等级”标准,提高了“良好等级”标准。
标准修订过程中,通过印发文本、开会讨论等方式广泛征求了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大中小学校及体育相关部门的意见,并认真、合理的吸收和采纳了各方的建议。
2014年4月28日,教育部体卫艺司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专家评审会,与会专家分别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卫生行业和体育领域,经过评审、质询和评议,获得与会15名评审专家的一致通过。
本刊记者:《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的测试和上报工作有哪些新的要求?
王登峰:教育部于7月份颁布修订标准后又发布了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和上报工作的通知(网址:www.moe.edu.cn,编者注),通知中明确指出了标准测试工作的相关任务及内容、方法等,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依据《标准》设置的测试项目及有关要求执行。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等项目的测试可与体检工作相结合,使用同一结果,不重复测试。测试方法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测试工作结束后,学校于2014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将测试数据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www.csh.edu.cn)上报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登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按照管理系统设置的用户管理权限,负责对下级教育部门、学校上报的测试数据进行逐级审核并在线确认提交。教育部于2014年11月1日至30日期间,组织委托第三方对各地上报数据进行随机抽查复核,并将现场抽查测试数据与学校上报数据进行一致性比对、综合分析和反馈各地。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开展本地区的抽查复核工作,并将抽查复核情况报教育部体卫艺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