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2015-01-30 11:40:55付朝红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患肢置换术髋关节

付朝红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付朝红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 对7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采用围术期预防、术后综合护理等措施预防DVT的发生。结果 78例患者仅1例偏瘫的高龄患者出院1个月后发生DVT,经溶栓、抗凝、理疗等综合治疗及护理,病情缓解出院,未发生肺栓塞及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综合预防及护理可有效防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DVT。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骨性关节炎等多种骨科疾病的有效方法,为越来越多的医师、患者和家属所接受。但随之而来的是围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最被人们所关注的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在缺乏有效预防措施的情况下,远端深静脉发生血栓的风险高达40%~70%,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为10%~20%[1]。若未能及时预防和治疗 DVT,可导致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严重者可引发肺栓塞或脑栓塞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有资料显示,DVT中肺栓塞的发生率高达39%~41%[2]。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对收治的7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给予积极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有效避免了DVT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龄38~91岁,平均(64.5±2.3)岁。其中股骨颈骨折47例,股骨头坏死28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严重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关节强直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68例,半髋关节置换术1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常规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术前存在DVT,其中2例患者存在肌间静脉丛血栓。

1.2 术前评估 患者均认真采集病史,将严重外伤、挤压伤、高龄、吸烟、糖尿病、肥胖及既往有血栓病史的患者列为 DVT高危人群,对此类患者做好术前宣教,讲解发生DVT的原因、危险因素、后果及预防、治疗措施,以获得患者的理解及支持;同时积极控制原发病变,戒烟、酒,保持心情开朗,合理饮食,大便通畅。

1.3 预防及护理

1.3.1 药物预防 低分子肝素出血风险较小,为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首选药物。根据患者体质量不同,手术前 1 d晚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针3000~5000 U,术后12 h开始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针3000~5000 U,每3天检测血凝四项,避免药物过量。同时,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有无牙龈出血、大面积瘀斑、切口异常渗血、血尿、便血等出血倾向。

1.3.2 严密观察患肢 术后严格执行护理床头交接班,观察患肢肿胀程度、张力高低、肤色、温度、浅表静脉充盈程度、末梢循环,必要时测量两侧肢体同一平面的周径对比。若发生小腿皮温高,压痛明显、周径增大、皮肤发绀,及时通知医师,行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1.3.3 常规护理 术后应用功能垫抬高患肢,使髋、膝关节稍屈曲,保持患肢高于心脏平面,以利于促进深静脉血液回流,小腿及腘窝处禁止单独垫软枕,减少局部压迫,避免下肢扭曲体位,防止血流速度减慢及损伤血管内膜。

1.3.4 功能锻炼 早期积极主动的功能锻炼是促进静脉回流,预防 DVT的关键。因此,术后患者清醒后即可在护士的指导下行下肢静力肌锻炼,即肢体静止情况下行股四头肌、小腿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足踝的屈伸、内外翻及环转运动能增加股静脉血流速度,可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其中以主动环转运动对股静脉血流的促进作用最强,且预防作用最理想[3]。因此,术后第2天开始在患者耐受情况下指导其进行踝关节、膝关节的主动屈伸锻炼,3次/d,20 min/次,强度以第2天无明显不适为准,并逐步增加锻炼强度。同时,教导患者家属给予辅助的被动锻炼,按摩下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依病情术后1周,教导患者在扶持下逐步下床活动。

1.3.5 物理康复 对于偏瘫、体质较差的患者可应用双下肢静脉血栓治疗仪辅助治疗,2次/d,30 min/次,通过气体对下肢形成间断性挤压。利用机械原理促进下肢静脉回流、血流加速,减少血液滞留,降低术后DVT形成的发生率。

1.3.6 出院指导 出院指导是最容易被忽视但十分重要的环节。出院时,给予所有患者相应的出院指导,告知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内均是形成DVT的高发期,需做到保持良好心态、治疗原发病、戒烟酒、控制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积极有效地进行功能锻炼、合理应用抗凝药物、定期复查等。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除1例偏瘫卧床患者出院回家 1个月后发生 DVT外,其他患者均未发生DVT,均未发生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DVT的形成主要由于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因此,护士术前要对患者做好正确评估,制订详细的、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主动及时上报发现的问题,并及时处理,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做好出院宣教及术后定期随访工作,有效避免DVT的发生。

[1] Clarke MT,Green JS,Harper WM,et al.Screening for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hip and knee replacement without prophylaxis[J].J Bone Joint Surg Br,1997,79(5):787-791.

[2] 吴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21(5):586-587

[3] 陈廖斌,吴静.足踝主、被动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3):144-148.

Prevention and Nursing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Fu Chaohong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nursing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the lower limb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in the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hip joint re-placement.Methods In 78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hip joint replacement operation period after the early prevention,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to prevent DV.Results In 78 patients,only one case of hemiplegia elderly patient occurred the DVT after discharged a month later.With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thrombolysis,anticoagulation,physiotherapy and other comprehensive,no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pulmonary embolism and cerebral embolism.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DVT in patients after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in perioperation period.

Artificial hip joint replacement;Lower limb deep venous thrombosis;Prevention;Care

R473.6

A

1673-5846(2015)09-0174-02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河南郑州 450000

猜你喜欢
患肢置换术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冰雪运动(2020年4期)2021-01-14 00:56:02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9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