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有利于”为基准切实搞好国企改革

2015-01-30 10:52许仁龙
浙江经济 2015年21期
关键词:国有经济所有制资本

许仁龙

以“三个有利于”为基准切实搞好国企改革

许仁龙

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前进,真正在国企改革这一富有挑战性的“大象跳舞”中起步、转承、亮相、舞动、平衡、立稳

尽管社会各界对国企改革望眼欲穿,但中央层面的国企改革方案迄今未能出台。普遍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60项改革中,国企改革最具挑战性,难度系数非同一般。原因一,从经济层面讲,国企改革涉及极为庞大的利益格局;原因二,从政治层面讲,国企改革涉及一些重大的观念调整。2015年全国两会上,中央发声成立“国企改革领导小组”,一方面体现国家对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决心之宏、力度之重,另一方面也同时凸显国企改革难度之大、利益博弈之激烈。

回顾中国改革历程,思想的解放总是改革的前提。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但在推进改革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观念的误区,存在不少疑虑顾虑甚至阻力。一些人担心改革弄不好被戴“国有资产流失”帽子,认为国有资产效率低一些无所谓,“肉宁可烂在锅里”也不愿承担国资流失风险;不少人内心依然期盼赋予国企“特权”以维系其竞争力、维护其垄断地位惬意地过安稳日子;也有人担心如果政府不坚持对国企的绝对控股地位,怕难以实现某些社会功能。种种观念、不一而足。正是由于这样的观念误区,呼声最高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中石化销售子公司试点之后也疑似停滞,多地政府与国企负责人对国企改革持观望、等待态度。

(一)

关键时刻需要关键声音。2015年7月,习总书记在吉林考察国有企业时明确提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这“三个有利于”,具体体现了“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的国企改革总目标,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了基本的目标指向、工作依据和检验标准。

“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这是国企改革的效益要求,是国企“做大做强做优”最起码的标志,也是国有经济得以壮大加强的基础。“保值”,要求资本存量不流失和价值不贬值;“增值”,要求资本在既定价值不变的存量基础上,创造新的价值增量。其检验的基本指标,应是通过国企改革,按照既定价值而不是虚增价值计算,国有资本的绝对量比改革前相比,价值存量不减、增量提升、存量与增量之和的总量指标有明显增大。如果连这一点都达不到,改革就没有说服力。国企改革必须把功夫下在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上,既强化规范约束、防范资产流失,又增强经营活力,提高效益和效率。同时,要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要求出发,考虑国有经济功能定位与布局调整,绝不能让国企退出效益好的一般竞争性行业,只干“赔本买卖”,相反,应要求国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增强活力,实现资产运营优质高效和保值增值。

“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这是在国内多种经济并存竞争发展和国际经济竞争较量的双重市场背景下,对作为整体的国有经济适应市场、立于不败和发展壮大提出的核心要求,即关键在于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通过国企改革,增强自身活力,壮大资本实力,把参与竞争的本钱做厚实;就必须加强国企力量整合,聚合优势,形成拳头,在引领科技创新、实现国家战略和参与国际竞争中当好主力军;就必须有效应对国际国内竞争风险,既遵循市场规律,也避免市场盲目性,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提高国有经济整体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

“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这是对国有经济增强控制力和影响力的要求。国有经济要更好发挥经济运行主导作用,一个有效形式,就是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增强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发挥国有产权“酵母”作用,引导企业采取增资扩股、转让股权、相互参股、改制上市等多种方式,引增量,盘存量,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聚集,释放企业快速增长潜力,壮大企业发展规模,改善企业资本、市场、人才、技术结构,有效激活企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国有经济影响力、带动力。

(二)

方向已明,标准既定,国资管理和国企改革第一线的实践者,要付出努力的是如何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前进,真正在国企改革这一富有挑战性的“大象跳舞”中起步、转承、亮相、舞动、平衡、立稳。

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国企改革,归根结底,是一种产权制度改革。现实中,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是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与企业国有资本流动机制建设相对滞后的条件下进行,如何合理组织国有资产存量流动和防止国有资产在交易中流失,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关键是要在规范的产权交易体系和监管体系下,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原则。在国企改革实践具体操作中,把好清产核资和审计评估关、改制方案论证与审批关、债务处理关、民主参与和职工安置关、产权交易关、股权设置及股权比例关,坚决杜绝自行改制、自买自卖、隐匿资产、人为压低国有产权转让价格、损害职工权益等违规行为。在国有企业产权交易中做到“四坚持”:即:坚持国有资本转让必须在监管机构认定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坚持国有资本转让必须按照规定的内容、方式和时间公开披露产权转让信息,杜绝暗箱操作;坚持国有资本转让必须公开竞价,实现程序规范化;坚持对产权交易机构及相关组织所从事的企业国有资产交易活动加强监督,维护国有资本出资人和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做到国有资本流动不流失、流动中保值增值。

确保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要通过改革,进一步破除束缚企业创新活力的体制障碍,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一要加大重组整合力度,加快竞争类、公共服务类企业重组整合,做实做强功能类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效率最大化,形成协同放大效应。通过重组整合,推进国有资本向大集团和龙头企业集中,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主业和价值链高端环节集中,打破行业、产业、所有制的界限,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二要加快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坚持“有进有退”,国有资本要更多投向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金融、高新技术、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和民计民生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形成合理的布局结构。三要推动监管由管资产向管资本为主转变。以产权管理为纽带,加强重大事项管理,把该由出资人管的事管起来,不干预企业具体的经营活动,把该由企业管的事放下去,做到“管少、管准、管好”;加强资本回报考核,更多地关注质量效益,宁可速度慢一点,也要质量好一些,提高资本回报率。四要推进依法治理,坚持科学高效决策,优化管控体系,实施扁平化管理,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最大限度发挥企业家的才能和智慧。

确保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突出盘活国有资本的重点,通过资本运作与资产置换来盘活国有资本,增强国有资本的流动性和企业的现金流动量,把国有企业中僵化、不能流动的资本变为可实现的现金流与资本流,促进国有资产从企业形态向货币形态的转化;使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由“闲置”向“短缺”转移。引导国有资本从适合民间资本进入的领域退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集中,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集中。

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具体形式可以采取公开上市、战略重组、职工持股等多种形式,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度发展。(1)公开上市。积极培育企业公开上市,鼓励企业成为公众公司,多渠道利用资本市场,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明确上市路径,加快股份制改造,实现企业资产、业务、人员、财务、机构等规范化运作,努力推动具备一定规模、效益好、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尽快上市,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资源实现企业快速发展。(2)战略重组。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继续发挥国有产权“酵母”作用,通过国有股权“减少股份,增加股值”的方式,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造,重点引进关联度大,具有技术、管理和资金优势的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产权重组,依靠重组方的力量,培育发展大公司、大集团,形成实力强、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3)引进外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产业、城市、区域面临的往往不再是单纯的国内竞争者,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的边界基本合二为一,必须放眼全球,积极引进外资,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加快企业机制转换,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5)员工持股。根据有关资料,美国的微软、思科等世界一流企业都实施了雇员持股,劳动生产率提高15%—30%;我国的华为、海尔等企业也实行了职工持股,发展成为行业排头兵。实行员工持股(包括管理层持股),提高企业融资、扩资能力,协调企业内部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参与企业经营各方的力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效率。

“三个有利于”标准,必将营造国企改革新氛围,开启国企改革新局面!我们期许:不再为国资在国企中的持股比例下限是多少而郁闷纠结,不再在国企“去行政化”方面逶迤不前,不再为推进管理层激励和员工持股而缩手缩脚,不再一看到国资非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国企就惊呼国有资产流失……

作者为杭州市国资委政策法规处处长、高级会计师

猜你喜欢
国有经济所有制资本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国有经济改革实现中国宏观经济平稳增长
国有经济推进新中国工业化的成就和经验
资本策局变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第一资本观
发改委:鼓励非公资本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