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周华富
《浙江经济》杂志要再谋新篇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周华富
习总书记要求浙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浙江经济》的办刊工作同样要“永无止境,再谋新篇”,要立足一流目标,遵循杂志规律,发挥自身优势,在经济新常态下,再谋新篇,再创佳绩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要求我省“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希望浙江“努力在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上更进一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全省上下深受鼓舞,掀起了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高潮,努力在新常态下再谋新篇、再立新功。历史经验表明,《浙江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在于长期扎根浙江实践。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浙江经济》的生命力同样在于紧贴浙江发展,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服务,努力做到与浙江发展改革同呼吸、与浙江经济社会共成长。下面就《浙江经济》如何在新常态下再谋新篇,讲三点意见。
一要深耕浙江。浙江是创新创业的沃土,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人民群众奋发有为,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现象”。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我省陆域面积10万平方公里,仅为全国的1%,而且资源贫乏,是典型的资源小省,2014年全省GDP为40154亿元,居全国第四,占全国总量近7%。尤其是浙江的民营经济发展令人瞩目,2015年中国民企500强浙商占138家,连续17年蝉联第一。浙江又是一个创新大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五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第三位,专利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四位,被列为全国首批创新型试点省份,生态文明、美丽乡村等领域的创新经验居全国前列。同时,浙江也是一个文化大省。悠久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的吴越文化,文化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从东汉至今,浙江载入史册的文学家有千人之多,约占全国的1/6;进入新中国,浙江籍的两院院士占全国的近1/5。《浙江经济》的发展历程表明,深深扎根于浙江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土壤是杂志发展的立身之本。在浙江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关键时期,深耕浙江大地,进一步挖掘“浙江现象”,《浙江经济》杂志必定会有更多更大收获。
二要聚焦经济。去年,中央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而浙江经济的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转”:一是速度转变。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速为8.9%外,本世纪的前十年浙江省的GDP增速都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11年开始浙江GDP增速放缓,2011-2014年分别是9.0%、8.0%、8.2%和7.7%,增速已从高速转变为中高速。二是结构转化。2014年全省服务业比重达47.9%,首次超过二产(47.7%)成为第一大产业,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进一步加速,增速达11.4%,比重达创记录的50%,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转化成“三二一”结构。三是动力转换。去年以来,出口、投资、消费增长集体降速,“三驾马车”动力不足,而浙江经济呈现出“高开稳走向好”态势,上半年8.3%的GDP增速更是好于去年、好于全国、好于预期,实现“经济运行基本面好、转型升级态势好、改革发展稳定形势好”的“三好”成绩。数据分析表明,在转型升级组合拳的推动下,浙江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发展动力已经开始转换,营利性服务业、金融等发挥出更多贡献。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常态的发展更加复杂,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刚刚起步,有些方面还没破题,需要广泛探索”。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认真学习新常态,深入研究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引领新常态,《浙江经济》要主动担当,更加聚焦浙江经济新常态,全力再谋新篇,努力再立新功。
三要提升杂志。《浙江经济》自1984年创刊以来,至今已走过30多个年头,曾获得过不少荣誉,在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群体中拥有良好口碑和稳定的读者群,可谓是底蕴深厚。然而,当前新兴媒体快速崛起,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巨变,《浙江经济》办刊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去年,杂志社开展了优化升级工作,对办刊方针及版面内容进行了多方位的调整,成效不错,反应良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习总书记要求浙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浙江经济》的办刊工作同样要“永无止境,再谋新篇”,要立足一流目标,遵循杂志规律,发挥自身优势,在经济新常态下,再谋新篇,再创佳绩。
一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国有文化企业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浙江经济》杂志社是省发改委直属的事业单位,更加应该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价值优先的经营理念,更加应该坚持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服从社会价值,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杂志社必须牢固树立社会效益首位意识,把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工作举措、中央和省委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等,作为《浙江经济》的崇高职责和神圣使命。《浙江经济》杂志社的每位党员职工必须唤醒党章党规党纪意识,把党章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正确办刊方向,担负文化传承使命,规范经营运作,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二要做新常态的宣传员。习近平总书记5月份在浙江调研时强调:“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刚刚起步,有些方面还没破题,需要广泛探索。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办法。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路总是有的,路就在脚下,关键是要通过变革打通道路,释放经济发展潜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调研,在实践中深化规律性认识,努力在调研中吃透情况、把准脉搏,在调研中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浙江是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大省,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方面举足轻重,全省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指示,在实践中探索新常态的规律,研究管用的措施办法。《浙江经济》要顺应发展潮流,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过程中主动发挥作用,及时报道新常态下的实践探索,深入探讨新常态下的矛盾问题,积极推广新常态下的管用经验,做新常态的宣传员。
三要做改革创新的促进派。浙江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劲风,向着“两富”、“两美”的目标不断前进。然而,随着浙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出许多新的问题,暴露出许多新的矛盾,与“三期叠加”的影响相互交织,使浙江不仅要承担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同时还面临稳增长的巨大压力,这迫切需要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路总是有的,路就在脚下,关键是要通过变革打通道路,释放经济发展潜力”。在浙江发展的关键时期,《浙江经济》要旗帜鲜明,以服务改革创新为已任,大力宣传改革创新成果,广泛凝聚改革创新共识,做改革创新的促进派。
一要办好栏目。栏目是杂志的窗口,是杂志特色的具体体现,尤其是重点栏目更是展示和体现着一本杂志的个性和品牌。要以重点栏目建设为切入点,着力办好一批重点特色栏目,以彰显《浙江经济》的品牌特色,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如围绕“领导要论”栏目,及时传达省市领导的权威声音;围绕“高端视点”栏目,经常传播一流专家学者的最新观点;围绕“研究报告”栏目,深入探讨新常态下的热点焦点问题;围绕“问道市县”栏目,客观反映基层一线的新鲜经验和真实感受。要主动适应新常态,适时调整栏目设置,精心打造一批读者喜闻乐见的特色栏目,经常刊发有深度有质量的精品文章,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二要丰富载体。在新媒体时代,技术手段更加先进,载体平台不断丰富。《浙江经济》必须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利用互联网的力量,跟上新媒体发展的脚步。去年,纸质《浙江经济》杂志进行了全面改版,刊物质量明显提高。今年,《浙江经济》APP正式上线,传播手段进一步丰富。接下来,要将《浙江经济》电子化提上议事日程,力争全面跟上新媒体发展脚步,实现多媒体传播、多样化展示、多介质推送,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对内容产品进行多次开发、多次传播,从而形成精准传播、全面覆盖。
三要扩大发行。发行工作攸关杂志的生存和发展,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线”。一本杂志,如果发行不畅、覆盖不广、渗透不深,就不可能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近年来,在全省发改系统的共同努力下,《浙江经济》的发行量保持稳中趋升。扩大杂志发行量,提高《浙江经济》影响力,应该注重发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一是立足发改系统主渠道;二是多渠道拓展发行工作。要提升刊物质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不断提高《浙江经济》的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读者和订户群体。
*本文系周华富副主任9月17日在《浙江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