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看未来五年发展走向
本刊编辑部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我们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之际,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日前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建议》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问题意识谋划未来,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
“十三五”规划既是到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的五年规划,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五中全会紧紧围绕这个任务,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举措,特别是首次明确提出并阐释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落实这些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彰显了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的战略思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迄今为止在党的报告中对“发展”内涵做出的最全面、最深刻的一次概括,反映出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将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开启我国发展更为广阔的前景。
五中全会将“创新”的战略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如果说党的十八大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那么十八届五中全会则进一步强调了“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五中全会阐明了创新发展的丰富内涵,创新是“全面”的,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创新具有穿透力,是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战略主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动力;创新具有社会性,离不开全社会形成创新风尚。坚持创新发展,“新”就新在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如果说传统的发展是做“加法”,那么创新发展就是做“乘法”。
五中全会不仅突出强调了“创新”这一发展理念,更是指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基点必须放在发展动力、发展空间、发展战略、发展体制等的创新上,对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创新引领型发展作出了部署: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0二五》,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如期全面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推动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协调发展理念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需要处理的重大关系,重点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两协调一同步”,意味着未来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整体推进,尤其是统筹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经济与社会、“四化”同步、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发展关系。
增强发展协调性意味着需要突出弥补短板和加强薄弱环节,必须在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全方位的均衡协调发展。五中全会强调从四个层面推进协调发展:一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二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四是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十三五”地区差异、行业差异、城乡差异等有望从二元化结构向趋同型结构转变。
全面小康代表更高质量和水平的生活,同时也意味着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更高要求。五中全会将生态环保放在空前的高度,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将“绿色”列入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的发展理念。从今年春天政治局会议提出“绿色化”概念,到此次五中全会将“绿色”理念融入未来五年规划之中,绿色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期盼。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之一,强调“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要求中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还是绿色发展部分首次将“提高环境质量”作为环保工作的核心,都旨在让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洁……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未来五年以绿色发展为指引,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发展目标,使人民普遍共享良好的生态环境,五中全会重点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六个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周密的部署。全会提出“四个格局”和“两个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并强调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而在环境治理领域,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更是国家环境保护战略和总体工作思路的重大转变。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深度调整期,同时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入了历史转折点。未来五年,中国不仅面临着扩大市场开放的压力,还面临着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体系整合重构的挑战。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将“开放”列入五大发展理念,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从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到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顶层设计,再到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制度性话语权的目标要求,开放发展的理念与部署体现着党中央对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彰显了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的长远谋划,体现了开阔的国际视野。
今天的中国已进入与世界深度互动阶段。五中全会强调,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而从低水平的开放转向更高水平的全方位开放体现在多个层面,即既积极利用外资也积极投资国外、既主动参加国际组织也主动参与制定相关规则。五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十三五”将呈现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中国将加快双边多边贸易投资协定谈判,更加注重进口,更加开放市场,更加主动“走出去”,高标准构筑自贸区平台,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同时也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五中全会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放在必须遵循原则的第一位,明确提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目标要求。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着力增进人民福祉。五中全会强调,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将成为贯穿“十三五”民生工作的一条主线。
共享发展也被称为包容性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全覆盖。“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无一不是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积极回应人民的呼声。
而贫困问题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实现共享发展关键是解决7000万人如何脱贫的问题。五中全会将“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提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等针对性举措,到2020年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而收入乃民生之源,缩小收入差距是实现共享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难点所在。五中全会重申了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