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委、区人民政府
农户信息台账式管理助推基层服务规范化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委、区人民政府
四川省巴州区在水宁寺镇试点建立“采集全而准、规范细而清、管理专而新、运用实而广”的农户信息台账式管理,进一步夯实了基层治理基础,提升了规范管理水平。
广采民情建实台账。该镇科学设计《农户信息采集表》,全面涵盖户主和家庭成员姓名、住址等20多项基本信息,也包括经济来源、具体困难、政策享受以及家庭成员是否有违法犯罪行为等情况。按照“组建专班、落实专人、家家见面、项项核实”的工作要求,实行镇、村、组三级联动,每个村(居)配备一名民政信息员,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逐一摸排、户户登记,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项不漏填”,镇民政服务中心建立专门档案室,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共存管理。
科学分类规范台账。建成“一户一页、一人一格、一组一册、一村一档、一户一号”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分类建立优抚对象、低保受助、五保残疾、重大疾病、基层政权、信访稳控、住房困难、特困就读、高龄孤独、婚姻档案、救灾救济、致富帮扶等12本分账,并针对农村低保对象,推行“一户一表、一户一卡、一村(居)一册、一户一证、一镇一档、一户一号、一户一帮”的“七个一”模式,建立专账专档。
及时更新管好台账。该镇探索建立“专人负责、部门协作、按月核实、及时更新”的工作机制,民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定期向镇级相关单位了解最新民政信息,并坚持每人每旬走访3个村(居)民小组、每月走访4个村(居),逐户逐人进行复查,月底与村(居)民政信息员核对信息。按照“进出有序、死亡销号、变化调项、救助有据”的要求,同步更新纸质台账与计算机数据库的记录。
紧贴实际用活台账。坚持“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有进有出”的原则,利用台账对低保对象进行动态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实、严、细、精”。依托台账设置“信访稳控专卷”,落实信访群众困难登记制度,依法有据做好政策解释和心理疏导工作。对有一定自救能力的低保对象实行党员干部“一户一帮”的“造血式”帮扶,让部分低保户走上致富路。
办事效率大幅提升。建立农户信息台账,精准掌握群众家底,为有的放矢落实惠民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缩短了核查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信息台账并为计生、社保、教育、卫生、公安等部门提供了共享资源,被视为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活字典”。
不正之风明显遏制。通过建立台账,实现了政策兑现动态管理,使关系低保、人情救助、谎报冒领等不正之风无处遁形。信息平台不失为纠察不正之风的“监控器”。
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农户信息台账附有“上访困难群众信息登记卡”,详细载明群众信访诉求、稳控措施、办结情况等情况,促进了矛盾纠纷的化解。信息台账堪称掌握社情民意和调处矛盾纠纷的一把“金钥匙”。
民生改善步伐加快。该镇运用“养老服务”台账在各村规划建设了日间照料中心,在各组成立了“关爱小组”,让482名单身空巢老人实现邻里守望;运用“致富帮扶”台账为1900余户低保对象量身制定帮扶办法,信息台账成为扶贫攻坚的“航标灯”。
第一,群众至上是根本。巴州区试点信息台账式管理,把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落脚点,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第二,改革创新是动力。巴州区创新建立农户信息台账式管理,走出了一条基层民政事业科学化、规范化、便民化发展之路。第三,转变方式是关键。农户信息台账式管理,既是对传统民政工作理念的突破,又是推动管理职能回归服务本质的重要变革。通过试点改变了“坐等上门”的传统工作模式,丰富了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内涵。第四,精细管理是重点。精细化可持续是未来民政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农户信息台账式管理以现代科技信息为手段,把精细化管理渗透到各个环节,促进了基层民政事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