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洁
中国经济:新词蕴含新内涵
——聚焦2015年一季度中国经济五大新词
冯洁
在延续一季度经济发展平稳势头的基础上,各地须因地制宜,充分理解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以上新概念,并将其付诸实施,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另辟蹊径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一季度GDP增速7%。而在此前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把脉中国经济,提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衔接期”。如何应对经济“衔接期”带来的变化?如何调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强动力?似乎还需聚焦于一季度中国经济出现的几大新概念。年初以来,“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亚投行朋友圈、“双引擎”、“创客”五大新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宠,也被官方定义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优动力。如何理解这五大新词的内涵?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对于“互联网+”的定义,业界较为一致的观点是,“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观念更迭,互联网所处的位置在悄然间发生改变,它宣告了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旧时代过去,一个以互联网为产业创新基点的全新时代正在来临。过去,无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还是深度融合,都是“+互联网”概念,即传统产业是主体,互联网只是工具。进入工业4.0阶段,互联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它更是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互相交融的物联网,互联网自身的演进导致了它角色的变化。互联网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它将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的全流程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改造,传统产业则变为被“+”的对象。
当前,“互联网+”正在全面渗透至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成为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推手。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全面推开,其渗透至第一、第二产业也变得可期。借用一句马化腾在全国两会上对“互联网+”的评述:“移动互联网就像电一样,每个行业都可以拿来用。”
同样是在年初,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另一个的新概念——“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形成呼应。
《中国制造2025》,这份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的行动纲领,从顶层规划层面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定了发展路线图,即“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从李克强总理对于“中国制造2025”的描述来看,主要体现为四大要点,即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一是深化创新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性交汇,成为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鼓励企业作为主体开展科技创新;另一方面,要搭建基础研究与成果产业化之间的桥梁,建立为全行业服务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二是推进智能转型。中国制造业近年来面临着工业发达国家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而数字化制造成为这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大数据、云计算、增材制造、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智慧制造等新兴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结合紧密。要抢抓新一轮工业革命机遇,推进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与制造业的融合,建立智能制造示范平台。
三是强化基础建设。要改变过去“重产品、重型号,轻基础、轻工艺”的思想,加强基础研究,尤其是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业的研究。建立政府主导、产学研用联合的机制,建设共性基础研发平台,推动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
四是推行绿色制造。要全面推行生态化、绿色化的流程制造工艺,从源头抓起,全面推广精密化、轻量化、绿色化的先进制造技术,致力于从传统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靠科技创新和节能降耗谋发展、创效益,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
今年年初,李克强总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首提“双引擎”概念。随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作为一季度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关键词,“双引擎”成为“克强经济学”以及本届政府执政的一大亮点。
打造“双引擎”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打造新引擎”,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民智民力,增进大众福祉,实现人生价值,推动社会纵向流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二是改造升级传统引擎,即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补齐“短板”,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同时加大投融资、价格体制改革,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公平竞争环境。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成为打造“双引擎”的两大关键词。从这两方面的内涵来看,“双引擎”的本质实则是充分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是“克强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打造“新引擎”旨在形成有活力的市场,改造升级“传统引擎”则有助于打造治理能力强的现代政府,两者配合得当,将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
作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又一新词,“创客”成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又一重要引擎。“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是创新2.0模式在设计制造领域的典型表现。
强大的创新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是创客们生根发芽壮大的重要土壤。在国内,已出现了创客发展的初级形态——“创客空间”,即为这些创客们提供实现创意和交流创意思路及产品的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创新和交友相结合的社区平台。不过,目前创客空间的创意来源主要还是国外的开源网站,还没有形成有显著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在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创新、发展众创空间的历史机遇期,“创客”战略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方面,须充分发挥民间科技孵化器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做好科技孵化器与创业者的对接工作,构建一批高素质、低门槛的众创空间,营造大众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创业创新的水平;另一方面,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创客一族的政策支持,减免税收或提高创业贷款的额度,为创立初期的中小微企业“输血”,同时加大力度构建一批低成本、全要素、开放度高的众创空间,加速推进创客运动。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变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区域新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自2014年10月启动筹建,首批签约的意向创始成员国,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21个国家。不到半年,包括英、德、法、意在内的大批国家纷纷涌向亚投行朋友圈,意向创始成员国扩大至57个。
亚投行的设立带来的政治意义毋须讳言,仅就经济领域而言,亚投行的设立已经可以预见的红利至少包含以下几点:一是对亚洲和全球经济发展都将具有较高的贡献值。在当前全球经济依然低迷、亚洲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巨大的情况下,亚投行设立及有效运行对于本地区来说可加快互联互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不仅将夯实亚洲经济增长动力引擎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将提高亚洲资本的利用效率及对区域发展的贡献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全球总需求,促进世界经济复苏。
二是对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潜在的积极意义。直接地看,亚投行平台不但可以通过援助亚太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和消化掉大量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过剩产能,而且可以加速正在进行中的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进程。
三是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具有较强的推进意义。通过贷款、股权投资等方式,亚投行的设立将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有力促进中国经济走出通缩风险,将其引向快速增长的轨道。
聚焦五大新词,一季度的中国经济可谓热闹不已。诸多新概念的提出到付诸实施,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推进过程。看完“热闹”,步入“实干”。在延续一季度经济发展平稳势头的基础上,各地须因地制宜,充分理解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以上新概念,并将其付诸实施,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