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经济“衔接期”
在转型成效逐步显现的良好态势下,浙江必须直面“衔接期”的种种复杂因素,一鼓作气,积极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为打造浙江经济迈向“中高端”积蓄更多的能量
在经济发展承前启后的“衔接期”,认清新常态的内在逻辑,把握新常态的发展要义,才能顺应新常态发展大局。近期召开的全国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李克强总理首提“衔接期”概念,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衔接期”:“一些传统的支撑力量正在消退,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力量则在成长,有的新业态新产业呈爆发式成长。但目前新旧产业与动力转换还没有衔接到位。”无疑,总理提出的“衔接期”这一概念对经济新常态作出了更精准的时代定义。
随着“新常态”概念的深入人心,“增速焦虑”不再困扰中国经济,其背后的经济发展质量成为更重要的评价标准。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经济延续了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下滑态势。与以往增速放缓的情况不同,本轮放缓并未让人感到意外。增速放缓成为一种表象,更令人关注的是,消费取代投资作为增长的主要动力,对外需的依赖转向内需,需求引导资源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等。
作为率先进入新常态的民营经济大省,浙江早在几年前就先人一步地体会到了新常态的“寒意”:2009年一季度,浙江经济增长仅3.4%。自此,浙江告别连续19年的两位数增长。几年之间,浙江经济经历了充满阵痛的“爬坡换挡”,转型和改革成效已经开始显现,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增长与转型、生产与生活、生产与生态将在更高层次上达到新的平衡。如今,浙江对于增速放缓的早期焦虑已逐渐释怀,留存的恰恰是对经济“衔接期”的清醒认识以及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密切关注。
新常态不是短期内的调整,而是未来较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状态。浙江已蓄势待发,准备打一场调结构、促转型的“持久战”。在中央奏响“新常态元年”号角的历史“衔接期”,“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双引擎”“创客”等一系列新概念上升为顶层设计,浙江将迎来新一轮转型机遇期,其转型之路也将获得更高层次的跃进。直面经济“衔接期”,须牢牢把握以下几大发展机遇。
抢抓机遇培育新型业态。循着“中国制造2025”的脚步,浙江正加快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的转型发展和谋篇布局。在继续打好“四换三名”“两化融合”等转型升级组合拳的基础上,浙江要把握“互联网+”等新概念带来的新机遇,充分利用浙江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优质土壤,实现互联网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对接和融合,培育新型业态,抢占产业创新发展的新一轮制高点。
转换动力立足改革创新。新常态下,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动力转换是关键。而要实现动力转换,必须立足改革和创新两大新动力。改革要从核心突破,在深入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的基础上,以行政审批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市场化改革以及社会民生领域的各项改革,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和质量;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在加大力度扶持科技创新“千里马”的同时,需调动民间资本的力量,将资源引向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提升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令创新成果直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做强载体引领创业创新。浙江素有创业创新的优质土壤,如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新引擎的引领下,浙江的创业创新浪潮必将再次被激活。随着“特色小镇”等一系列众创空间和载体的推出,浙江的创业者们迎来历史最佳机遇期。未来,须致力于培育草根起源的创业创新政策环境,构建官产学一体的创业创新机制,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的城市创业创新空间,提升浙江创业创新水平。
远离盯着增速“看热闹”的旧常态,迈向增长质量稳步提升的新常态,浙江经济不再彷徨,转型之路也走得更为笃定。在转型成效逐步显现的良好态势下,浙江必须直面“衔接期”的种种复杂因素,一鼓作气,积极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为打造浙江经济迈向“中高端”积蓄更多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