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评
热点评述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中的作用
——写在第25个全国土地日
刊评
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淡水、森林、草地、大部分矿产、能源、物种和旅游资源的载体。而土地资源主要是指在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是自然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除海洋产业和空间科学技术产业之外的一切产业的直接资源支撑。从经济学角度讲,土地又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所谓生产要素,是指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提供生产性服务的各种资源的总和。西方经济学通常将生产要素分为四种: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而人们对生产要素所追求的则是效用最大化。做到了土地资源效用最大化,也就是实现了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这也正是我们在纪念第25个全国土地日时要为之奋斗的主题。为了实现这个主题,我们必须通过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用最大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这个要求显然也适合于土地资源的配置。我们一定要在中央已经划好的三条底线基础上,即土地公有制性质不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应当看到,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投资主体是各级政府,投资意识和行为脱离企业经营规律和市场需求,往往在争项目、要投资、占土地上下功夫。在规模上求大,在结构上求全,在效果上急功近利,大量资金投入低水平、低效率的重复建设。加之在土地资源配置上采取行政划拨,必然导致土地利用上的粗放。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强化土地配置机制的改革。首先,要进一步明晰产权,完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管理体制。特别是农村土地产权,由于土地性质变更造成的混乱,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不利于依法保障农民的权利,阻碍着土地交易的进行,直接影响土地利用效益的提升。因此,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农用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让市场主体直接推进土地流转交易,通过市场确定其价值,通过市场充分显现其效益。然后再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供求双方利益的均衡点,如果价格是扭曲的,资源配置就会失去正确的导向,资源配置的结构就不合理,配置的效率就不高,只有当价格是合理、有效、灵敏的,才会引导资源配置的结构优化和效率提高。所以要完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相关实施政策,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优化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结构比例。进一步完善土地价租税体系,提高土地保有成本,强化对土地取得、占用和使用的经济约束,通过结构杠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再次,要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体系。市场是土地供求双方活跃的舞台,是土地交易信息重要沟通渠道,只有健全发育的土地市场,才能促进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作用。要依据我国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特点,构建多层次的城镇土地市场,包括土地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实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联动。要积极推进农村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改革,通过合理的流转,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总之,市场机制是土地资源利用效用最大化的强大推动力,我们一定要在深化改革中把市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