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文化变迁与奕车语的保护与发展——以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浪堤乡浪堵村委会洛玛村为例

2015-01-30 04:56李松梅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8期
关键词:哈尼族

李松梅

(云南省蒙自市凤凰路红河州民族研究所,云南 蒙自 661199)

试析文化变迁与奕车语的保护与发展——以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浪堤乡浪堵村委会洛玛村为例

李松梅

(云南省蒙自市凤凰路红河州民族研究所,云南 蒙自 661199)

【摘要】哈尼族奕车支系,主要居住在红河县的浪堤乡、羊街乡及车古乡一带。奕车人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过去哈尼族没有文字,1957年中国政府为哈尼族创制了与拉丁字母形似的哈尼族文字,从1958年至今断断续续在哈尼族地区试行,取得好的成效。但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哈尼族语言文字存在面临严重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变迁中奕车语面临的问题,提出通过保护和发展哈尼族语言文字,激活哈尼族自身文化力量,探索哈尼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哈尼族,奕车语,哈尼文字

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族支,分哈雅、碧卡、豪白三个方言。洛玛村的奕车人所操语言为哈雅方言奕车语。

本文语言调查点红河县浪堤乡浪堵村委会洛玛村,全寨137户,分两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674人,其中男性352人,女性322人,劳动力361人,全村为奕车人。

洛玛,位于浪堤乡东北边,距离浪堤乡3公里,属于山区,国土面积有1.5平方公里,海拔1650米,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1163.7毫米。

洛玛村奕车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与汉族群众有着密切的交流,在语言上有同化的倾向,出现汉语借词等来表达生产、生活、社会、科技、经济等方面的词语较多。

一、语言使用的现状

(一)奕车语使用方式

奕车是哈尼族的支系之一,主要居住在红河州红河县浪堤乡、羊街乡及车古乡一带。由于其历史迁徙的漫长演绎,奕车人在与大自然长期的相处和碰撞中,创造了原始、神秘、辉煌的奕车文化,它涵盖了哈尼族农耕、宗教、祭词、历法,民俗、服饰、婚姻、饮食等,具有社会学、民俗学、伦理学的深邃内涵。居住区背靠古木密林的山腰建村搭寨,房屋建筑一般是土、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墙基用石块从地下半米深入砌至高出地面半米,便从基石上用土坯砌墙,用坚实的圆形或方形木柱支撑屋檐或门楼。哈尼族的卧室也兼做厨房,在火塘边搭上一撑床,这里就是家中老人居住的地方。哈尼村寨倚山而建。户与户之间紧挨着建房。高低错落有致,别有一番朴实多变的景象。以村寨为单位,并开垦了梯田。洛玛村奕车人使用的就是奕车语。在所生活的区域内,他们使用奕车语的方式:家庭里使用,邻里同民族内部使用,集市公众内部交流使用。

在调查那段时间,笔者住村长家。一天,黄昏,一个村民来村长家反映情况,说他家的秧田的秧苗被别人家的羊吃光了,让村长出面去解决,他与村长讲了50多分钟,用的全是奕车语。

村子的一家小卖铺,经常会有许多人聚集在哪里谈古论今,他们讲他们所见所闻,家常往事等,用的是奕车语。

每天放学,学生们用奕车语喊着回家。笔者问过15个学生,他们平时的用语,回答是,上课讲汉语,放学后都讲奕车语。

洛玛村95%的年轻人备有手机,经常能听到用奕车语通话,笔者问过139名用手机的人,他们平时用什么话通话,回答是,与本民族和会讲本民族语的人通话时一般使用奕车语,与其他民族和不会讲奕车语的人通话时用汉语。

(二)奕车语使用中的变化

洛玛村虽然全村使用奕车语,但由于年龄结构,文话程度的不同,使用语言也有些不同。老人讲的奕车语较纯正,借词用得少,年轻人讲的奕车语就没有老人讲得纯正,借词多。就此,笔者走访了一户奕车人家。李勒博,男45岁,小学文化;李勒博父亲72岁,文盲;李勒博媳妇40岁,小学文化;李勒博女儿16,初三学生;李勒博外甥6岁。让他们用奕车语说以下几句话。

1.今天下午4点上课

李勒博父亲:Niaq neeq mqneeq yul seq sul’aq zol.

李勒博:Niaq neeq mqneeq yul seq上课.

李勒博媳妇: Niaq neeq mqneeq yul seq上课.

李勒博女儿: Niaq neeq mqneeq4点上课.

李勒博外甥:Niaq neeq下午4点sul’aq zol.

2.这部手机是900块钱买的。

李勒博父亲:Seljil xil mol weilxal nial neil hhel al siq .

李勒博:Seljil xil mol weilxal nial neil hhel al siq .

李勒博媳妇: Seljil xil mol 900 neil hhel al siq .

李勒博女儿: Seljil 900 neil hhel al siq .

李勒博外甥: Seljil 900 neil hhel al.

从以上的例子可看出,李勒博的父亲说的都是纯正的哈尼话,李勒博说的偶尔有个别词应用借词外,也算纯正,他媳妇说的偶尔有借词,也算纯正,他女儿说的汉语借词就比较多,说的哈尼语就没有那么纯正了,他外甥说的借词多,语句也比较简单。以上几句话让其他的老人、妇女、年轻人和儿童说,情况与李勒博家一样。

由此可以得出洛玛村说奕车语时,老人、中年说的奕车话纯正,年轻人说奕车话借用汉语借词比较多,儿童表达简单。虽然在语言使用上有些不同,但这种现象并不影响他们间的交流,因为在长期的交流中已形成了一种习惯,听习惯了,互相间都比较熟悉对方讲话的特点,所以他们用奕车话交流时,交流中不会有多大的障碍,相互能够很好地交流。

(三)洛玛村民族文字使用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尼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文化传习一直靠口授心记。没有文字一直是阻碍哈尼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1952年中国政府为帮组哈尼族人民解决文字问题,全面提高哈尼族社会发展程度,组织有哈尼族干部参加的哈尼语言工作队,开始进行哈尼族语调查研究。于1957年写出了《关于划分哈尼语方言和创制哈尼文的意见》的哈尼语调查报告,制定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哈尼文字方案》(草案)。哈尼文以哈雅方言的哈尼次方言为基础方言,以绿春县大寨哈尼语额语音为标准音。这个方案于1957年3月在昆明召开的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学讨论会讨论通过,又经1958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学讨论会讨论,呈报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试行。

红河州《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编译工作于2008年启动,红河县抽调了3位同志参加州编译办组织的业务培训,洛玛村有两人参与业务培训,于是有两人懂哈尼文使用。

(四)问卷调查情况

1.基本情况

这次问卷调查表共发了100张,收回100张。根据笔者的抽样问卷调查需要,洛玛村奕车人使用奕车语分为这三类人:老年人(年60岁以上)、中年人(35岁以上)、青少年人(在35岁以下)。

2.调查结果。

在100人中知道有哈尼文的有10人,占10%;不知道的有90人,占90%;参加过哈尼文培训的有2人,占2%。

如果有机会学习哈尼文,愿意学习的有30人,占30%;不愿意学习者40人,占40%;回答“无所谓”的30人,占30%。

在“你觉得哈尼族有没有必要学哈尼文”中,回答“有必要”的20人,占20%;回答“没有必要”的有30人,占30%;回答“无所谓”的50人,占50%。

在“学哈尼语与汉语是否矛盾”中,认为不“矛盾”有70人,占70%;回答“有矛盾”的30人,占30%。

在“你是否主张推行和使用哈尼文”中,回答“主张”的有70人,占70%;回答“不主张”的30人,占30%。

在被调查者中,100%是哈尼族奕车人,他们在生产生活中能熟练地使用自己的母语。

3.综合分析结果

汉语虽然已成为族际语言,但在洛玛村子,奕车语言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他们深爱自己的语言。从文卷中发现,在被调查的100名哈尼族奕车人中,以哈尼族奕车语为母语并能熟练使用的有100人,占100%。

目前哈尼文普及程度很低,在问卷调查者中,懂得哈尼文的就有2人,占2%,但希望参加学习哈尼文愿意学习的有30人,占30%。

宣传力度不够。哈尼文创制于1957年,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师资不够,知道哈尼文的人极少。

二、影响哈尼语的一些问题

(一)民族文化逐渐消逝

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不少哈尼族年轻人纷纷离开村寨外出打工,逐渐对梯田农耕文化的情感淡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文化以现代高科技为载体大量的流入,不断地冲击着民族传统文化,人们在欢庆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由于其设施的落后和人才的匮乏,在日常生活中一天天地逐渐消失着,它们渐渐被人们淡忘,渐渐退出了哈尼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土掌房少了,别墅式的落地钢混房多了; 10岁到29岁奕车女孩,90%不愿意穿戴本民族服饰,喜欢汉族的服饰和饰品;5岁到14岁的奕车孩子不愿意说本民族化,普通话越来越流行了;传统的歌舞遗忘了,村寨里年轻人80%不会吹巴乌;传统的民族节日淡了,汉族的春节开始浓了。哈尼族最重要的祭祀活动也开始简化,仪式过程由繁杂到简单,传统的固定程序也被打破了,许多祭祀文化正在消失。改革开放以后,先进的生产工具,使劳动生产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生活,落后的农具被淘汰,交通的便利,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并开始转变观念,与外界进行交流。新的生活,新的潮流使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发生着巨大改变;新的文化形式,娱乐方式纷至沓来,这给传统文化造成强大的冲击。

(二)本民族意识的日渐淡漠

目前哈尼语专业人没有持续的来源,哈尼语文工作者日渐减少。哈尼族奕车人对本民族文化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又由于传播媒介的普及,交通的便利,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民族传统文化后继无人。

三、对策建议

与众多的其他民族一样,哈尼族奕车人的的民族文化频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受到了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威胁与危机,民族传统文化夹杂着越来越多的现代文化因素。从“刀耕火种”到使用现代化的生产工具,从梯田“刻木分水”到使用现代化的灌溉,奕车人民在实现现代化飞跃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把原始的、传统的、生态的民族习俗文化留在了记忆中的深山里。古老的神话传说、古老的歌曲舞蹈、古老的宗教祭祀,离现在的奕车人越来越远,古老文化的传承后继乏人。社会的发展和矛盾无可避免,文化的变迁也是自然规律,文化的传承要在解决生产生活与社会文化的冲突中进行,真正做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1)挖掘民族文化精髓,打造民族文化精品

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努力打造一批民族文化精品力作,以艺术精品来体现民族的精神特质。

(2)加大民间文化研究开发,打造有影响有特色文化活动。

(3)形成统一的民族文化传承机制,培训和培养传承民族文化的人才,教授和学习民族文化技术和技艺,并且因从小开始,培养专业人才。政府要在传承民族文化体系上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以精神和物质相结合的形式,鼓励和资助传习机构、传承人等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讲习、授徒等活动。

(4)建立传统文化档案,利用文字、图片、影像等媒体和数字化信息技术,对哈尼族的相关文化传统、功能意义、传承特点、信息等方面内容,进行系统的收集、记录和分类、编目、建立全面系统科学的档案。

四、结束语

一种语言的生存和发展,就要有适合它生存使用的环境。如环境发生变化,语言也会发生变化。如今,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哈尼奕车语的生存环境悄悄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哈尼奕车语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汉文化的冲击,变得越来越小,哈尼奕车语使用的环境受到了汉语威胁,面临着语言使用环境慢慢变小的危机。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同时语言又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对于哈尼族奕车人来说,要坚持使用自己的语言,使其更好地为本民族服务。因为语言是文化传承根本,语言消亡,文化也会随之消亡。保护了自己的语言,也就保护了自己的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哈尼族
多族群杂居区节庆音乐文化的认同阶序——以元江哈尼族传统节庆“喍奢扎”音乐展演的当代转型为例
ABCG2、SLC2A9、SLC17A3和PRKG2基因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与哈尼族人群痛风的关系
哈尼族民间文学保护与传承的困境与对策
——以红河县为例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浅析哈尼族银饰纹样的艺术特征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学校您好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民间音乐类】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勤劳的哈尼族
哈尼族“老关工”白文达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