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 / 樊 文
一、加强领导,积极履行安全监管责任。成立了安全监督管理处,明确了责任处(科)室,配备了专(兼)职安监干部,把安全工作纳入全省民政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二、创新机制,落实安全监管措施。(一)建设“四化融合”防控体系。在信息化建设上,将全省2202家民政监管生产经营单位信息录入3G安监工作信息平台数据库,并全部建立安全档案。在网格化管理上,把全省民政监管生产经营单位按主体责任划成网格,全部落实了政府监管、行业监管、综合监管和专业监管。在标准化建设上,制定了《全省民政系统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标准》和《全省民政系统生产经营单位标准化评定标准》,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3个等级。在社会化监督方面,定期深入生产经营单位监督检查。(二)建立“四个长效机制”。一是定期督查和暗访长效机制。二是安全责任管理长效机制。三是业务工作与安全监管联动长效机制。四是联合执法长效机制。(三)健全“六项安全监管制度”。一是安全信息联络员制度。二是法人约谈制度。三是督查通报制度。四是信息沟通制度。五是预防演练制度。六是设置设施配置制度。
三、突出重点,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2014年以来,全省民政系统联合消防部门开展了13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整改率达72.5%。全省累计投入整改资金5290.32万元。同时,广泛开展新《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宣传教育活动。每年培训人员近2万人次,安全员持证上岗率达到62%。
5月25日,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一老年公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下达了隐患清单和整改清单,对个性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共性问题研究方案、专项治理。下一步,河南省民政厅将深刻汲取教训,全面排查整治,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落实一项责任。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强化对民政安全工作的日常考核,完善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强化包括民办养老机构在内的各类民政服务机构自身的主体责任,强调要求各单位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二、抓好两个载体。一是全力推进新一轮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全省民政系统对近期大检查中排查出的安全隐患,采取断燃措施,做到彻查彻改、除患务尽,避免各类生产事故发生。二是今年6月至年底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开展“三查三保”活动,以“三查三保”助推“三严三实”的贯彻落实。
三、健全三项制度。一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明确在排查治理工作中,从领导到一般人员,从管理部门到一般岗位的职责、任务等。二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对排查治理的依据、标准、内容、方式、时间和隐患建档登记、级别认定、治理责任等做出规定,促使民政服务机构积极防隐患、自觉查隐患、主动治隐患。三是事故隐患公众举报制度。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公布举报电话,做到日常监督社会化。
一、高度重视,工作部署到位。明确民政、公安消防等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对每个福利救助机构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落实。
二、整体联动,排查整改到位。一是部门联手排查督促整改。民政、公安消防等部门对全市福利救助机构进行4次大检查。目前整改到位73个。二是机构认真自查促整改。各福利救助机构围绕日常用火、用电、用气,消防器材等重点设施的安全问题进行自查,建立健全了18项规章制度。
三、加大投入,资金保障到位。一是落实政府投入。今年市乡两级政府安排资金273万元,其中市政府安排163万元,对市社会福利院和农村福利院按每个机构补助10万元,对民办养老机构依据核定的床位每张床位补助1000元,乡镇政府共安排资金110万元对辖区农村福利院整改给予资金投入。二是安排福彩公益金投入。安排本级福彩公益金300万元,对安全隐患改造项目给予支持。三是机构自筹资金投入。各机构根据安全隐患清单积极自筹资金进行整改。目前,全市23家福利救助机构已自筹资金投入184万余元。
一、打造一流的护理环境。2011年,江苏省南通市常青乐龄护理院完成了供配电设施的更新和消防设施的升级。2012年,全面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排烟系统。2013年,安装消防监控系统、应急广播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明示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2014年,完成了整体楼层与消防部网络连接自动呼叫平台的建设,为护理院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保障。
二、建立全方位制度体系。常青乐龄护理院按照卫生部门的规定,对生活照料、日常管理、服务活动中涉及到的有关人身安全问题进行安全评估,并实施有效监控和防范。按照消防部门要求在落实重点区域消防监管的同时,消防控制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按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建立全院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按照安监部门的要求,制定出安全管理制度和年度安全工作计划。
三、实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南通常青乐龄护理院每年与管辖部门签订《消防安全公开承诺书》,对消防安全责任进行了细化分解与落实,与各部门、科室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并制定安全管理责任状。护理院对护理照料、医疗等重点安全问题进行监控。安全管理部门定期组织消防设施、器材检验维修,健全安全消防档案、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紧急疏散预案。
一、坚持责任主导,构建“三维”组织格局。一是推动行业主管。将消防安全纳入民政部门养老机构总体建设规划,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二是实施综合监管。积极履行消防监管职责,完善综合治理机制。三是落实单位主责。推动养老机构成立消防组织,加强消防管理。
二、坚持标准先行,实行“三化”管理模式。一是日常检查规范化。二是管理手段信息化。三是消防设施标识化。
三、坚持素质为本,开展“三类”宣传培训。一是联合广泛发布。会同省民政厅召开《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规范》新闻发布会,营造浓厚社会氛围。二是开展全员培训。做到全员覆盖、人人受教。三是创新宣传形式。将消防知识写成特色文艺节目,提升老人自防自救能力。
四、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三层”隐患整治。一是发动单位自查。指导养老机构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评估,不断改进消防管理。二是联合部门摸排。与养老机构签订整改责任书,确定1名干部包干落实整改。三是联动检查执法。联合民政部门对全省1781家养老机构开展专项检查,共排查整改火灾隐患3886处。
五、坚持底线设防,建立“三级”应急机制。一是实行“三个一”措施自防自救。在每个住养老人床头安装1个报警器;每月开展1次应急疏散演练;每个养老机构组建1支义务消防队。二是实行乡镇消防队初期处置。在重点镇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一般乡镇建立志愿消防队,实行统一调度、区域联动、协同作战。三是强化公安消防队熟悉演练。针对辖区养老机构,公安消防队逐一制定灭火救援预案,逐一开展实地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