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时期新疆的汉族人口

2015-01-30 03:17王巧玲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屯田西域汉族

王巧玲

(兵团党委党校新疆五家渠831300)

专业论坛

汉唐时期新疆的汉族人口

王巧玲

(兵团党委党校新疆五家渠831300)

西汉之时,随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汉族人口开始迁入新疆。到了唐朝,由于屯田较之以往更加兴盛,汉族人口亦在新疆更加活跃。中央政府的强弱及对新疆的重视程度是影响这部分人员在新疆多少的关键。而新疆的稳定与繁荣则影响汉族普通民众迁入的数量。

汉唐时期 新疆 汉族人口 稳定

在秦朝之时,新疆就已经有汉族人口活动的足迹,由于史料的限制,具体数量难以考察。之后,随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汉族人口开始迁入新疆。到了唐朝,屯田较之以往更加兴盛,汉族人口在新疆更加活跃。

一、两汉时期新疆的汉族人口

西汉统一西域之前,新疆在匈奴的管辖范围之内。匈奴把其辖区内的各族人民“皆以为匈奴”、“并为一家”,并特设僮仆都尉,即专门管理奴隶的一个机构,向新疆各族勒收赋税,使得“敛税重苛,诸国不堪命”。因此,西域“虽属匈奴”,却“不相亲附。匈奴能得其马畜旃罽,而不能统率与之进退”①《汉书·西域传》卷96。。与此同时,匈奴还不时侵扰汉朝边境地带,“攻城屠邑,驱略畜产”,使西汉王朝面临严重的威胁。汉武帝为了汉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存亡,派张骞出使西域,由此,汉民族开始进入新疆。

公元前138年至公元前126年,张骞以唐邑氏奴甘父为向导,率领100多人出使西域。几经波折,最后只有寥寥数人进入新疆,到达大月氏国。这是西汉时期有历史记载的汉族人口首次进入新疆。到公元前119年至公元前115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带“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賫金币帛直数千巨万”。此次张骞之行后,西域各政权开始通汉,汉族人民开始大批进入新疆。就其分类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汉使

汉武帝在了解西域形势之后,急切想打通通往中亚的丝绸通道,于是前往中亚的“使者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余辈”②《汉书·西域传》卷96。。据《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诸使外国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由此可见,一年中前往中亚经新疆的使者就有数千人。他们“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反”③《史记·大宛列传》卷123。。这些使者虽然未长期在新疆居住,甚或他们只是新疆路途上的匆匆过客,但他们的出现对弘扬中原文化,对西域各国了解中央政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还有一类使者,则是长期居住在西域的。如:在公元前65年,龟兹王与乌孙公主一同来朝时,汉宣帝“赐以车骑旗鼓歌吹数十人”④《汉书·西域传》卷96。。这类使者后来应该是随龟兹王定居西域,不过其数量不大,其作用一方面是增强了中原同西域的联系,另一面在无形中弘扬了中原文化。

(二)汉军

汉军进入新疆的步伐与西汉统一西域的进程是一致的。公元前108年,由于“楼兰、姑师当道,苦之,攻劫汉使王恢等,又数为匈奴耳目,令其兵折汉使。”故汉武帝“遣赵破奴将属国骑及郡兵数万击姑师。……,虏楼兰王,遂破姑师。”⑤张星烺编注:《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一册,中华书局,2003年版。这是汉匈争夺西域的第一次战争,以西汉的胜利而告终,自此,汉朝势力开始进入西域,汉军亦开始进入新疆。而对大宛的两次战争,则加速推进了汉朝统一西域的步伐,更扩大了汉军在新疆活动的足迹。公元前104年李广利率所征发的属国六千骑和郡国几万军队,第一次攻伐大宛。其原因是大宛自恃国大⑥大宛人口30万,有兵6万,是西域仅次于乌孙的第二大国。、“汉去我远”,“无奈我何”,“今其东边郁成遮攻杀汉使,取其财物。于是天子大怒”⑦《史记·大宛列传》卷123。。另公元前102年,汉武帝再次派李广利攻伐大宛,此次率汉军6万多人,沿途西域各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⑧《史记·大宛列传》卷123。轮台国因拒供军食,被攻城灭国。此后,轮台成为西汉在西域的最大军事基地和屯田基地。第二次对大宛战争的胜利,汉军足迹踏遍新疆南道。公元前65年,冯封世征发西域各国军攻破反汉的莎车,南疆各国全部臣属西汉。而日逐王对西汉的归降,则宣告西域各国正式归属汉朝统治。汉军进驻新疆南北两道。汉军的进入,从最初的一统西域,到后来的确保边陲安全,是应西域各国抗击匈奴、发展社会经济的需要。这部分人员之所以能顺利的驻扎下来,一方面出于西汉政府的强大,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则在于顺应了西域各国人民反抗剥削压迫、追求幸福生活的意愿。

(三)和亲人员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与乌孙的和亲,其代表是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公元前105年,乌孙向汉求婚,表示愿脱离匈奴,归属西汉。汉为联合乌孙争夺西域,把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公主嫁于乌孙昆弥猎骄靡。《汉书·西域传》记载细君公主出嫁时,汉武帝“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侍御数百人,赠送其盛”。由此可知,此次和亲人员多达数百人进入西域。一年后,乌孙王年老,细君公主以乌孙习俗嫁于乌孙王孙。⑨细君公主本来向武帝上书,不愿意嫁乌孙王孙的。后武帝下诏“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细君以国家利益为重,按照乌孙习俗,嫁给了乌孙王孙。公元前103年,细君公主病死,解忧公主嫁入乌孙。解忧公主和其侍女冯嫽到达去乌孙后,带去了西汉先进的生产技术,为西汉联合乌孙抗击匈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屯田人员

这部分人员既包括军屯人员、民屯人员,亦包括犯屯人员。屯田主张最早是由晁错提出的,他认为“……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室家田作,且以备之。……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罪人及免徒复作令居之。不足,募以丁奴婢赎罪,及输奴婢以拜爵者。不足,乃募民之愿往者,皆赐高爵,复其家……”⑩《汉书·晁错卷》卷49。汉武帝“上从其言,募民徙塞下。”公元前105年,汉武帝派军到胘雷(今伊犁河谷中)开始了中央政府最早在西域的屯田。之后,轮台、渠梨、伊循、楼兰、交河、北胥鞬、焉耆、龟兹、高昌、姑墨都先后出现了军屯人员的身影。⑪方英楷:《中国历代治理新疆国策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据史书记载,仅渠梨一地屯田人数就多达1500人,⑫《汉书·武帝纪》记载“西域小国,汉灭之,以置田卒,渠梨田士千五百人”。其他屯田地人数则是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⑬公元前68年,郑吉“使吏卒三百人别田车师”。公元前77年,“汉遣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循”。。军屯人员主要是现役官兵,其次是带眷官兵的家属。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正常情况下是一年换防,战斗屯田急需时多年换防。军屯所需土地、农具、种子、房屋、口粮、衣服等各种用品由国家提供,种地收入则需全部交给官府,其俸禄另由国家发放。西汉政府对民屯也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政治上赐予官爵;经济上分给官地、房屋、农具、种子;生活上发给衣服、口粮,到能自给为止,并鼓励民屯者带上家属,以便安心屯田。在这种情况下,内地贫民和自愿者开始到新疆军屯附近的城乡屯田。《罗布淖尔汉简考释》记载“应募士长陵仁里大夫孙尚”表明,陕西长岭县的孙尚,因应募到新疆屯田,汉政府在政治上赐其五等爵大夫一职。另有“霸陵西新里田由”、“良家子二十二人”等,他们都是自愿来新疆的屯民。⑭方英楷:《中国历代治理新疆国策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西汉时期,新疆亦有来自内地的犯屯人员。《汉书·西域传》记载“将免刑罪人田渠梨”。当时规定,罪人到边疆屯田,死罪可免,徒刑可减,既可从军,也可为民,为民者可领取土地长期耕种,也可带家属前往。⑮方英楷:《中国历代治理新疆国策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因此,新疆没有专门的犯屯,他们或编入军队参加军屯,或加入贫农参加民屯,但就屯田人员的来源分类上来讲是有军屯、民屯、犯屯之分。据《汉书》、《后汉书》记载,屯田人员来自全国各地,从《居延汉简》和《罗布淖尔木简》中看出,以淮阳、昌邑、汝南三郡的人最多。⑯陈直:《两汉经济史料论丛》,陕西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到西汉末年,屯田人员已经形成遍布天山南北的大分散和以各垦区为中心的小集中格局,是构成新疆汉族人口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五)官吏

西汉时,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西域官吏的选拔任用。因为此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处理西域各国民政的好坏,而且关系到西北边防安全与否。就管理西域的最高职务西域都护来看,自都护府成立到王莽末年的八十余年中,已知者共有18人,“皆以勇略选,然其有功迹者具此,廉褒以思信称,郭爵廉平著,孙建用威重显”。即便到了东汉,凡都护一职都是中央政府委派的内地汉人,不让西域本地人担任。其任期一般为三年。除西域都护外,在西域都护府还有副校尉(亦称副都护)、丞各1人;司马、侯、千人各2人。另外,西汉还设有戊己校尉府专门管理屯田事务。其官职有戊己校尉1人⑰戊己校尉在公元前30年至公元前25年被分为戊校尉和己校尉两职,在公元前21年又合为一职。,受都护节制,但保留半独立性质;丞、司马各1人;侯5人。这些官吏在管理西域,发展西域经济文化,加强西域同内地交流,确保边陲安全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部分人在西域的数量并不多。

另外,在西域,据常识推断,应该还有其他汉族人员存在过:一是商人。丝绸之路开通前,曾有玉石之路之称。由此可见,肯定存在往返于内地与西域的汉族商人,甚或是定居在西域的汉族商人。二是战俘。公元前102年,李广利征伐大宛时,“闻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⑱《史记·大宛列传》卷123。,这里“秦人”就是汉人,应该是公元前104年李广利征伐大宛时的俘虏。三是亡匿人员⑲王治来:《历史上汉族人向西北边疆的迁徙》,西北史地,1997(1)。。华北地区史料记载,“边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曰:闻匈奴中乐,无奈侯望急何?然时有亡出塞者。”四是手工业者。如工匠等。

以上是西汉时期在新疆汉族人口的几种情况。他们有的可能不在同一时期存在,但都曾在西汉时期新疆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具体到这一时期汉族人口在新疆的总数,并无详细的记载。不过在新疆人口最鼎盛时期,有人认为当时西域都护所辖吏士戍卒是1万多人⑳周崇经:《中国人口·新疆分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也有人认为整个西汉时期迁徙到西域的人口不少于几万人㉑袁祖亮:《丝绸之路人口问题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更有人推断西汉时期新疆的吏士戍卒约有2万人㉒李洁、郭琼:《历史上新疆汉族移民的类型及其作用》,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甚或2.5万多人㉓刘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迁移与开发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由于这部分人口是构成在新疆汉族人口中最主要的部分,因此可以推断,在同一时期生活在新疆的汉族人口最多时还应该是以周崇经先生认为的数量最为适合,不过应该稍加修正,但数量应该不会超过2万人。

到了东汉,由于中央政府与西域之间的联系时续时断,即历史上的“三通三绝”,因此,在新疆的汉人也是时多时少。其规律是:当中央强大,且重视同西域的关系时,在新疆的汉人就多;当中央无暇顾及西域,或不重视同西域的关系时,则在新疆的汉族人口就少。东汉政权建立之初,虽然西域竭力寻求庇护,但由于中原局势不稳,并未能真正派军以满足西域各国的需求。东汉政府一通西域时,汉章帝见匈奴兵士强壮,无心经营西域,遂下令撤回戊己校尉和屯田士卒。不过,在这次汉军大规模从西域撤出时,班超矫旨未还,使丝路南道复通于汉。由此可见,经营西域,除了中央政府的强大、西域各国的拥护外,开明有威望的官吏也是治理西域中的重要一环。东汉政府二通西域时,由于当时任都护的壬尚未听班超管理西域建议,并对下属及当地部落首领十分苛刻,招致了人们的不满,公元106年发生了动乱。后虽换都护为段禧,但西域动乱仍然不止,加之朝中撤回都护言论再起,于是汉安帝下诏罢西域都护,并撤回在西域的屯田戍卒。自此,“西域绝无汉吏十余年”㉔《后汉书·西域传》。。东汉政府三通西域时,中原大乱,汉朝无力统辖西域,两地再次中断。这就是历史上的“三通三绝”,而每一次的“绝”都伴随着汉人的大量迁出。不过,就东汉时期汉人在西域的情况来看,既有官吏,也有屯田士卒,亦有犯屯㉕《后汉书》记载“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后汉书·班超列传》记载,章帝遣徐干“将施刑及义从千人就超”,从事屯田活动。班勇为西域长史时,安帝“将施刑士五百人,西屯柳中”。。另外,还出现了西行求佛的僧人㉖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陆续出现了西行求佛的僧人,不过数量不大。、有历史记载的商人㉗《后汉书·班超传》记载,公元94年秋,“超遂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兵合七万人,及吏士贾客千四百人讨焉耆”。班超调遣的人员中有贾客,说明在往来于内地与西域的商人,估计数量不在少数。。不过,就这一时期新疆汉族人口的数量而言,远远低于西汉时期汉人在新疆的数量。如果说西汉在新疆的驻军多时达2万人,那么东汉在西域的驻军最多时不会超过5000人㉘方英楷:《中国历代治理新疆国策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加之新疆政治形势的不稳,自愿来屯田的农民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东汉时期在新疆的汉族人口最多时应该就是屯军数量最多的约5000人,如果要稍加修正的话,应该在5000人以上。

总之,两汉时期在新疆的汉族人口有官吏、士兵及其家属、农民、犯人等。官吏是中央政策在新疆的具体执行者,其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央对新疆的管辖水平,影响着边疆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速度,影响着祖国边防的安危,因此,这部分人虽然数量不大,但其作用极其重要。士兵及其家属、农民、犯人共同构成了汉朝在新疆的屯田队伍,这也是汉朝汉族人在新疆最为庞大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存在不仅能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粮食,而且带动了新疆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确保了新疆的稳定。总之,他们同新疆各族人民一起在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伟大事业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唐朝时期新疆的汉族人口

唐朝统一新疆后,对不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在新疆东部汉族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带,实行与中原地区相同的州、县、乡、里制度;而在民族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带,则设都督府进行羁縻管理。因此,这一时期新疆的汉族人口主要集中在实施州县乡里管理制度的伊州(今哈密地区)、西州(今吐鲁番地区)、庭州(今昌吉回族自治州)等三州及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汉族人口分布在各军事驻地、守捉、烽戍点上,闲时屯田,战时戍边。就这一时期在新疆的汉族人口来看,主要是屯田人员,另外还有官吏、教职人员等。

(一)屯田人员

屯田人员主要是指驻扎在新疆的军队,当然也有内地的农民、犯人。唐朝时,政府规定:“凡军州边防镇守,转运不给,则设屯田,以益军储。”㉙《唐六典·屯田郎中员外郎》卷7。“各量防人多少,于当处侧近给空闲地,逐水陆所宜,斟酌量营种,并杂菜蔬,以充粮贮及充防人等食。”㉚《唐律·擅兴律》卷16。由此可见,唐朝政府要求驻疆军队,不论规模大小,都要进行屯田。因此,唐朝在西域的屯田十分广泛,几乎遍及唐朝势力所能达到的各个角落,其中北庭和龟兹是唐朝在南北疆的两大屯垦中心。大规模的屯田主要集中在新疆各战略要地和主要军镇,如:北疆的伊吾、庭州、轮台三地,及南疆的西州、焉耆、乌垒、龟兹、疏勒、于阗六地,当然,还有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据《旧唐书·地理志》卷38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9年),唐政府在西域共有驻军4.4万人。由此可见军屯人员规模之巨大。小规模的分散屯田则在边防哨所和一些交通要道上,主要是新疆的25个守捉、各烽戍点、驿站、驿馆周围的屯田,这种地方的屯田小的只有三五人,多的也只有三五百人。㉛苏北海著:《西域历史地理》,新疆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据专家推断,唐朝在新疆屯田鼎盛时期,仅军屯人员就达5万人。㉜方英楷:《中国历代治理新疆国策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刘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迁移与开发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亦有人认为屯田的官兵有5万多人,战乱时人数更多。㉝刘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迁移与开发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另外,在这一时期,唐政府对民屯人员也实施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如:“官府提供农具、种子、荒地和口粮,以供初到新疆人员的安家落户;收粮后,只需归还政府所给种子的两倍,其余粮食由政府收买。愿意留疆的,所开垦土地永归屯田者。有家属愿到边疆的,政府发长途通行证,由经过郡县供给食物。”㉞《资治通鉴·唐纪48》卷232。至此,吸引了很多的内地农民到新疆屯田。“沙雅西北通古斯巴什旧城之李明达借粮契残纸。李明达、蔡明义皆为汉人,由内地迁往龟兹,以耕种为业。”㉟黄文弼:《塔里木盆地考古记》。由此可窥新疆民屯之一景。犯人则有军府收编,进行屯田。军屯、民屯、犯屯共同构成了新疆的屯田人员,亦是这一时期新疆汉族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他们共同为新疆的开发建设,乃至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官吏

唐朝对在西域官吏的任用上,既有汉族官员,亦有各少数民族官员,这点与两汉时期在西域的官吏只任用汉人不同。汉人官吏的任用主要在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及大都护府下的都护府,伊、西、庭三州等地。都护府有大都护1人,由皇帝直接任命,“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过,总判府事”㊱《新唐书·百官志下》卷49下。。属官有“副大都护、副都护各2人;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各1人;录事2人;功曹参军事、仓曹参军事、户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法曹参军事各1人;参军事3人。”㊲《新唐书·百官志下》卷49下。大都护府之下的都护府中官员情况是:都护1人;副都护2人;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功曹参军事、仓曹参军事、户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法曹参军事各1人;参军事3人。㊳《新唐书·百官志下》卷49下。州的官吏设置是:刺史1人,总管全州政务;属官有长史或别驾1人;司马1人;录事参军1人;州的职能机构有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土,官员概称参军;此外还设有参军事四五人;在州机构中还设有经学博士和医学博士各1人。㊴方英楷:《中国历代治理新疆国策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民族官员的任职主要在各都督府及都督府下的各州县。汉人官吏在新疆汉人中的数量虽然不大,但由于他们是政府政策的具体执行者,管理新疆事务的具体负责者,因此,其影响是巨大的,不容忽视的。

(三)教职人员

东汉时期,出现了内地僧人的西行求佛。之后,佛教在西域盛行。唐政府对各宗教实行平等政策,允许公开活动和存在。并在新疆汉人集中之地,政府出资设置汉僧主持的佛教寺院。如:于阗国境内有护国寺、开元寺、龙兴寺等;北庭有大宁寺、高台寺;高昌有龙兴寺、丁谷寺、宁戌寺;疏勒有大云寺;龟兹有大云寺、金砂寺、龙兴寺、法严寺、莲花寺等。这是汉人集中之地佛教寺院的设置情况。就汉僧的情况来看,高僧慧超言安西“有两所汉僧住持,行大乘法,不肉食。大云寺主秀行,善能讲说。……大云寺上座,名明辉,大有行业。亦是京中僧。此等僧大好住持,甚有道心。……龙兴寺主,名法海,虽是汉儿,生安西,学识人风,不殊华夏。”㊵《往五天竺国传》。由此可见,在汉人集中之地的佛教寺院中,出现了以教职为业的汉僧。另外,这一时期在新疆也有道教场所和道教人士的存在。《伊州地志残卷》记载当地有麦麰观、大罗观,柔远县有天上观等道观存在。考古发现,西州高昌县有“道士六十七,女宫十四”。㊶阿斯塔那188号墓出土的编号为72TAM188:59号文书背面记载。这些道观和汉僧主持的佛教寺院给新疆的汉人带来了极大的精神慰藉,起到了安定民心的作用。

以上是唐安史之乱前,新疆汉族人口的简单介绍。除此之外,唐朝亦有大量的商人往返于新疆与内地之间,甚或直接定居新疆者。㊷史料记载唐著名僧人玄奘在来往于新疆的路上都有商人通行。因此,在此期间的鼎盛时期,新疆的汉族人口应该在5万人以上,远远超出两汉时期新疆的汉族人口数量。就其分布来看,范围较两汉时期要广,除南疆有大量屯田汉人以外,北疆也出现了大量汉人的身影。但就其南北疆分布格局而言,南多北少的局面依然相同。安史之乱发生以后,唐朝征调新疆军队到内地平乱,致使新疆戍边军队大量减少。但还有一部分戍守边疆,以维持唐朝政权,并坚持抵抗了回纥、吐蕃、葛逻禄等部族的进攻。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英烈,如西州刺史李琇璋、伊州刺史袁光庭等。但之后新疆、乃至唐朝都难以再现安史之乱之前的繁荣景象,尤其是唐朝末年,由于内部矛盾的尖锐,唐中央政府根本无力派出军政人员来管理新疆。因此,这一时期新疆的总人口处于缓慢增长,甚或部分地方出现了衰减的状态,汉族人口的数量根本不可能超过、甚至是达到鼎盛时期的5万人。

三、小结

就汉唐时期新疆汉族人口数量的起伏变化来看,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中央政府的强弱及对新疆的重视程度,是直接影响汉族人口在新疆多少的关键

西汉初期,虽然中央政府有心管理新疆,也极度渴望与新疆诸小国建立友好关系,但由于中央政府尚不够强大,根本无法出兵直接对抗匈奴,因此,新疆这一时期的汉族人口数量很少,甚或没有。当经过70多年的修养生息,西汉王朝强大时,中央政府出兵击败匈奴,汉族人口开始大量迁入新疆进行屯田、商贸等活动。东汉初期,由于西汉王朝的恩威在新疆依然深入民心,有些小国甚至多次请求东汉派遣官兵管理新疆,但由于内地尚不稳定,因此无暇西顾。不过,从后来东汉政府与新疆的“三通三绝”来看,东汉政府根本不重视对新疆的治理。新疆稍有风吹草动,东汉政府不是从全局的角度考量新疆,而是慌忙撤军,退出新疆,放弃新疆,因此,在整个东汉时期,新疆汉族人口数量最多时都不及东汉时期新疆汉族人口的数量。到了唐朝,为了切断突厥右臂,唐政府对新疆极为重视,所以在唐朝鼎盛之时,新疆汉族人口数量远超两汉时期新疆汉族人口的数量。唐朝末年,由于内地矛盾极其尖锐,唐政府无力派官兵管辖新疆,因此,新疆的汉族人口亦不如极盛时期。

(二)新疆的稳定与繁荣,直接影响新疆汉族人口中普通民众的迁入数量

无论是在两汉时期,还是在唐朝时期,民屯人员的迁入都是在新疆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就民屯地点的选择上来看,要么依附在军屯周围,要么是在都护府的直接管辖区域之下,都是在相对稳定、有生命保障的地方从事屯田活动。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在生命这个最基本的安全保障都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即使中央政府给予再多的优惠政策,还是难以招到自愿到新疆屯田的普通民众。因此,在唐朝鼎盛之时,才有大量的民众自愿到新疆屯田,并有半数留在了新疆。除此之外,商人、僧人等在和平时期自愿到新疆经商、传教等,甚或留在新疆的数量较战乱之时也大为增加。

新疆汉族人口多少的起伏变化,一方面反映了中央王朝是否强大及对新疆是否重视;另一方面也能反映出新疆是否稳定。和平、稳定、繁荣的美好局面人人向而往之,反之,人人避之而不及。人口的迁入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同时,亦有利于社会局面的稳定、边防的安全。

[责任编辑:张林林]

[1]张星烺编注:《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一册,中华书局,2003年版。

[2]陈直:《两汉经济史料论丛》,陕西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3]王治来:《历史上汉族人向西北边疆的迁徙》,西北史地,1997(1)。

[4]袁祖亮:《丝绸之路人口问题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李洁、郭琼:《历史上新疆汉族移民的类型及其作用》,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6]周崇经:《中国人口·新疆分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

[7]刘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迁移与开发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C924·24

A

1674-6287(2015)01-0085-06

2014-11-20

王巧玲(1982~),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校兵团史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人口学、人口社会学。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新疆汉族人口变动状况分析研究”(项目编号:10XRK0002)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屯田西域汉族
晏福生:“坚持执行屯田政策”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念战友
班超出使西域
西域散章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
《西域图志》纂修略论
西域农业考古资料索引(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