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海龙
论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研发及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朱海龙
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研发、生产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在军民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仅就该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1.1背景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各国政府都意识到国防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克林顿政府宣布把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及其产业作为国防转轨战略的重要措施,其他各国也都改进了其军民技术融合转化的模式,如日本的以民掩军和俄罗斯的先军后民等模式都作出了部分调整,我国政府也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调整为军民融合模式。2015年3月12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且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总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
1.2现状
军民融合发展是一盘大棋,而民营企业更加深入地参与军品研发及生产正是其中一步很具体、很关键的必行棋。从目前状况来看,少数优势民营企业已经取得资质进入军品市场,并承担了一些非关键军品整机项目的研制与生产任务,如高德红外等;大多数民营企业由于资质门槛及行业壁垒限制仅参与了一些军品研制与生产任务的外围配套,主要的军品研制及生产任务由国防科工体系内的十大军工集团承担。
由于一直都处于国防的保护伞下,十大军工集团的思想观念相对封闭,对于自身的高技术产品也始终处于自我欣赏和自我认同的阶段。由于内部的条块划分,他们的军品市场及任务也相对稳定,所以大部分军工企业市场经济观念不强,感觉不到竞争也就导致缺乏积极创新求变的动力。更有甚者,由于建制上的分离,缺乏统一有效的协调和引导机构及机制,对于有市场或军需前景的一些高技术,许多体系内的军工企业和各研究院所同时上马,这样就出现了同样的技术,在同一水平上产生了许多重复研究和建设,造成技术层次和结构的不合理,出现多数领域贫乏和某个领域集中的现象,同时造成国防资源的严重浪费。
而民企在多年来的市场竞争中百花齐放,各种先进技术沉淀深厚,由于机制灵活,更容易集聚优势资源取得创新和突破,但是在没有获得相应资质认可之前,不可能获得直接进入和了解这个相对垄断的军工市场的机会,仅能通过技术转让、外围配套等方式间接参与具体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通过军民融合深入推进,让民营企业直接参与到军品市场的竞争当中既能达到对民用高新技术及资源充分引入和运用的目的,又能让民营企业发挥鲶鱼效应的作用,促进整个国防科技体系的活力提升、体制变革、产业调整及技术革新,但是如何发挥好这条鲶鱼的作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研发及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做简要分析。
2.1思想观念问题
军民融合的思想体现的实际上就是在国防科技领域进一步发扬光大群众路线的思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并且通过群众路线形成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大好局面,最终取得了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伟大胜利。
在当今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取得国防科技领域的伟大胜利关键也在于众志成城、军民齐心。长期的和平环境、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以及各种思潮冲击,使得现今大部分民营企业只为生存、只为谋利,服务意识、国防意识淡薄,这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如何转变民营企业思想观念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2.2生命周期问题
大部分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是远远不如历史悠久的国企的,民企参与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国企仅有体系内少量竞争又有国家扶持。而军品的全系统、全寿命保障要求,对研发及生产单位的生命周期是有潜在要求的,所以目前仅允许具有一定资质并经过军方认可的民营企业直接参与军品的研发及生产。
随着军民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及深入,必将会允许更多掌握先进民用技术的企业加入到军品市场中来,他们可能掌握有用的技术但不一定具有目前我们所要求的资质,甚至就是由几个专家、教授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如何引导好这样的企业,又能解决产品后续保障的问题将是军民融合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之一。
2.3技术标准问题
军品一向以高精度要求、高质量水平、高可靠性、更强的环境适应性而著称,其技术的要求大部分都高于民品。如环境适应性,要求工作温度达到低温-40℃、高温+50℃是十分普遍的。而民品在民用领域,主要强调经济性、适用性和通用性。所以,在军民融合深入推进过程中,过分强调个别军用极限标准将造成不利影响,很多好的民用技术会因此而被拒之门外。如美国,在1994年对其长期执行的31000个军用规范进行了重大调整,因为这些规范在过去严格规定了军用产品和装备的试验制造标准,高标准给民用企业进入军工市场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2.4技术保密问题
国防科技发展事关国家利益和安全,技术保密工作一直在国防科技体系内常抓不懈。而随着军民融合过程中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研发与生产的不断深入,技术保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主要来自于民营企业本身,一是保密制度不健全,长期以来没有养成很好的安全保密习惯;二是所属人员国防科技安全保密意识淡薄滞后,对安全保密工作制度不够重视,甚至认为是正常工作的障碍;三是民营企业信息、物资及科研人员流动频繁,保密工作管理难度大。
3.1军地共谋,宣传群众、发动群众
“真正的铜墙体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这是毛泽东主席对群众的真切感悟。
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国防建设的今天,我们也需要这样的铜墙铁壁,而如果得不到群众的真心实意的拥护,我们的铜墙铁壁是铸不牢的,得不到的,所以,在军地双方共下军民融合这盘大棋,制定和落实各种举措的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同时跟进。
①军地双方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向必须转向群众即本文所指的民营企业,而不要一味地放在党内、军内,要广泛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使命教育,充分发挥当年红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宣传队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军政军民团结这一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逐渐转变民营企业的思想观念;
②“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一切空话都是无用,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这也是出自毛主席重要著作的两句话,他指出了我们群众路线以及群众工作的大前提“一切为了群众”是要有实际的东西和行动做支撑的,军民融合工作也是一样,必须切实的制定制度及措施保护好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于为国防事业做出显著贡献的给予合理的物资奖励,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有力支撑,取得更好的效果,使民营企业真心实意地参与国防,拥护国防。
3.2建立机制、区别对待、正确引导
民营企业能够及时获得军品市场信息,以及公平的市场准入机会,是军民融合工作的必然要求,有关的平台建设目前已经在进行,这里不再阐述,并假设该项工作已经完成。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①开放市场平台,严格资质审核并分类处理,外松内紧。邓小平主席说过“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对于某个军用需求,不管是国营企业及研究所还是民营企业甚至某个人,只要能设计开发出满足要求的成果,就可以得到认可,至于后续成果如何转化可根据成果所有人的资质情况做相应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各种类型民营企业潜力服务于国防建设;
②建立完善的技术成果转化机制,以保证转化后的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获得全系统、全寿命保障。对于资质符合军品研发及生产要求的民营企业,其成果转化及后续保障基本不成问题。而对于资质不符合军品研发及生产要求的企业(可具体分类)或个人,其成果转化必须采取特别处理方式,如在充分保证这类企业或个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行一次性成果买断,另寻有能力和资质的企业进行成果转化,或者帮助成果所有人申请装备知识产权,在知识产权保护期内根据使用情况按照有关规定付给成果所有人相应的收益,这样既保证了有用成果的转化又解决了后续保障问题。
3.3梳理标准、调整指标、敞开胸怀
军用标准中对军品使用的极限环境条件的要求是远远高于民品的,这是从提高军品可靠性及其极限使用任务剖面出发提出的硬性要求,这也导致军品的制造难度及成本普遍偏高,更是将很多先进的民用技术拒之门外,而随着未来战争方式及形式的变化发展,很多要求已经不合时宜,需要根据情况适当调整,特别是国防科技领域对高新技术需求的迫切性,有必要认真梳理相关军用标准和要求,适当调整门槛指标,敞开胸怀迎接更多更好的民用资源及技术成果。
3.4加强宣贯、健全制度、常抓不懈
目前国防科技体系内的安全保密工作形式是保密级别认证、定期监督检查加日常严格管理,无论是管理制度法规还是硬件基础建设都比较完善正规。但随着军民融合进程的不断深入,大批民营群体的加入,给安全保密工作带来了更多需要应对的新情况,为此需采取相应针对性的工作措施。
①对于国防安全保密概念零基础民营群体,必须加强相关制度法规要求的宣贯如《国家安全法》、《保密法》等,可以采取案例讲座等多种形式,亦可以针对重点人员采取重点教育的方法;
②针对不同类型民营企业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失泄密风险制定并健全有效的制度措施并狠抓落实。如重点涉密人员流动、技术成果向知识产权(包括国防专利和普通专利)转化等过程的失泄密风险控制;
③国防科技安全是国防实力的“倍增器”,是保证国防建设的“保险器”,这项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而抓牢干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要打造一支政治可靠、训练有素、技术精湛的国防科技安全管理人才队伍,这样才能保证国防科研安全保障体系持续有效运转。
总的来看,在军民深度融合过程中引入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的研发及生产,还存在一些需要直面和解决的问题,如思想观念的转变、产品的全系统全寿命保障、技术标准不统一、新体系下的国防科技技术安全保密等。但是,如果能够克服这些问题,必将能够在充分利用好民用技术资源服务于国防建设的同时,通过民营企业的鲶鱼效应进一步增强整个国防科技体系的活力,这也正是新时期群众路线在国防科技领域的具体体现。
[1] 赵澄谋等.世界典型国家推进军民融合的主要做法分析[J].科技政策与管理, 2005(10):26 -31.
[2]叶选挺,刘云.美国推动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防技术基础,2007(4):41-44.
[3] 陈仕平,尤琳,陈万平.论军民融合背景下国防科技秘密保护体系建设.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4(6):49-53.
(作者单位:总装武汉军代局驻宜昌地区军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