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伊宁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2015-01-30 03:17付海燕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伊宁市民族传统

付海燕

(中共伊宁市委党校新疆伊宁835000)

文化建设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伊宁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付海燕

(中共伊宁市委党校新疆伊宁835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教育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伊宁市的文化呈现多民族、多宗教、多邻国、多交融的特性,这些特性既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又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一定挑战。在当前特殊形势下,有必要研究并分析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来加强伊宁市文化软实力建设,进一步实现民族文化认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命题。

中华传统文化 多元文化 软实力 建设

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教育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将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精选出来融入现代文化,让文化成为城市的软实力,内地许多城市已经取得成功经验。伊宁市委十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也提出了“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总要求。这段论述为伊宁市新时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根。现代文化要发挥引领作用,就要汲取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与积极因素。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与官德的统一,与当下选拔干部德才兼备的要求是一致的;传统文化强调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与四个认同有本质的相同;传统文化强调和而不同的包容,与多民族和谐共处求同存异的智慧同根;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是当下经济发展生态优先的追求;可以说,传统文化是文化力量与道德力量的源泉,是安定社会的力量,是维持一个社会持久发展的精神动力。

(一)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复兴的聚力点

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没有间断,文化的优秀传统在当代理应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在国际的历史舞台上,中华文化影响深远,不但陶冶了历代中国人,而且影响涉及日本、朝鲜、东南亚及海外华人圈。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风貌的体现,是民族自豪、民族自尊、民族自信的基石。因此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不是怀旧与守旧,而是为了把握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特质,进行吸收和改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使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立足点,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可以立足中国化,推动现代化;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抵制殖民文化,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梦的聚力点。

(二)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凝聚人们的价值取向,形成一致的国家观、社会观、个人修为观。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既相冲突,又相契合。千年前,孔子推出“仁、义、礼、智、信”这一儒家人格思想,成为历代推崇的核心价值观。当前,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时代的快速变化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出现差异,出现了困惑、迷茫。学习传统文化,就是要将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融入到现代文化中去,形成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自强不息、求是务实的精神,在建设现代化的今天,仍然具有时代新意;中华民族贵和持中、正道直行的精神,对社会秩序的和谐安定有积极意义;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的思想,启发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传统文化中平等平均的思想,强调维护劳动人民的物质利益。从优秀传统文化源泉中汲取营养,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棵大树扎牢根基,有助于振奋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有助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有助于实现祖国统一。

(三)中华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多元文化的共同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指中国汉族的文化,还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国汉族文化是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尽管在当时看来不论对于少数民族文化还是中国汉族文化都分别视彼此为异质文化,但他们在冲撞中不断的交融与同化,共同成为了今天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指各个民族所创造的文化,还包括像佛教文化这样的异质文化等。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的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伊宁市文化软实力建设之基

自治区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报告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建设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就是要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重新认识多元文化的价值,使它成为伊宁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柱和有力基石。

(一)凝聚伊宁市多元文化

今年5月28日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6月19日召开的自治区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要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与时代要求有机结合、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激发热爱新疆的美好感情”。伊宁市做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重镇不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因为文化内容丰富、文化形式多样,形成丰富的民族特色,对疆外游客、甚至国际游客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多元文化相互之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语言不同、宗教信仰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等差异,如果缺乏异中求同的引导和相互间的包容欣赏,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民族间的疏离,对民族团结产生负面影响。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既要从概念上明确多元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种属关系,又要挖掘多元文化中向善、向美的共性,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与欣赏,形成一体多元的和谐格局。

(二)增进伊宁市民族团结

伊宁市生活着四十多个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大家庭,什么时候团结和睦,什么时候就国运昌隆、人民幸福;什么时候分崩离析,什么时候就受人欺凌、民不聊生。”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契机,从文化建设角度增强伊宁市发展和稳定的软实力,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一是通过对多元文化的挖掘整理,建设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俄罗斯族等民族风情园和民族特色示范村(街),挖掘民族特色工艺、餐饮、服饰,大力开展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极大地激发了各民族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有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欣赏、促进文化融合;二是通过发展民族特色文化旅游这一外向型经济模式,既辐射带动了相关产业,增加了群众收入,改善了民生。另一方面,旅游产业的特点决定了从业者要面对不同群体进行交流交往,增加了各民族在劳动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的机会,在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三)丰富伊宁市文化内涵

伊宁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从地理方位上讲,中亚文化、俄罗斯文化、伊斯兰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碰撞、交融,为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奠定了地域基础。从年代跨度上看,早在远古时期,伊宁市就有人类生活,在今天皮里青河流域仍然可以看到留存的一些历史遗址遗迹。秦汉时期伊宁市是古丝绸之路北道要冲,隋唐时期建城弓月及其卫城,到了明清时期,发展成“亦力把里”城。清代,伊宁市被称作“宁远城”,曾为伊犁将军驻地。宁远城与另外8城合称“伊犁九城”,是边防与贸易的战略要地和经济重地。建国前后,伊宁市作为民族革命三区革命的战略据点而史上留名。一个城市的称谓背后往往凝结着部族征战史、民族融合史、发展奋斗史等等。对伊宁市城市文化内涵进行充分挖掘,可以看到伊宁市的民族团结文化、屯垦戍边文化、东西交融文化异彩纷呈。挖掘伊宁市文化内涵,将为城市精神的塑造,城市品质的提升发挥巨大作用。

(四)加强伊宁市社会治理

文化对社会成员有整合功能,能够起到有效沟通,消除隔阂、促成合作的作用。其次,文化的导向作用可以为社会成员选择适宜的行为。例如新疆精神强调“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就是通过现代文化来引领各民族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实现同步行动、共同发展。第三,文化通过对某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认可,实现维持秩序。伊宁市加强社会治理的重心之一,就是要在意识形态领域筑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自治区八届七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新疆历史文化研究,采取多种形势推进历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让各族干部群众增强明辨是非能力,自觉抵制歪曲新疆历史的言行。”在批驳“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民族自决”“高度自治”等错误观念上,历史文化是最有力的依据。第四,传统文化有其共性,对生命要珍爱,对合作讲诚信友善,对工作讲爱岗敬业,对有价值的物品要珍惜等,对社会秩序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

(五)促进伊宁市经济发展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传承之美,增添了伊宁市的文化魅力。伊宁市凭借“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文化魅力,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文化对旅游经济的作用愈加紧密,一是体现在“吃”的方面,在饮食文化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初具规模的有哈萨克、维吾尔、回、俄罗斯等饮食街区。二是体现在“看”的方面,汉家公主纪念馆、六星街区、布拉克塔兰奇维吾尔民俗文化村。尤其是体现民族历史活文化的景点,更是成为旅游经济的看点、亮点。例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是以富有地方特色民居和百年历史传统的民居作为看点,将当地以维吾尔族民俗风情文化演绎的淋漓尽致,既使景区内各族居民实现经济创收,又深深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使其成为伊宁市一道靓丽的名片。近几年来,全市旅游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13年伊宁市地方生产总值为16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3.2亿元,旅游总收入为9.7亿元。占到全市GDP的5.91%。可见传统文化对促进伊宁市经济发展作用巨大,如果单纯从生产总值上来衡量,旅游业已经成为伊宁市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为伊宁市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做了有益探索。

三、伊宁市弘扬传统文化加强软实力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吸收要打破民族文化族别界限

伊宁市多民族、多宗教,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与宗教文化个性鲜明。鲜明的个性文化也是一个城市魅力的独特之处,保护文化鲜明个性正是保护伊宁市的城市魅力。从现代文化的视角来看,追求民族的“异”,同时还需要建构民族间的“同”,唯其如此各民族才能在求同存异中淡化民族差异,形成文化合力,达成行动共识。

政府思路一是要“高”,在经济社会建设中高屋建瓴,既要从经济发展角度,以“新”、“异”谋得出路,打造好伊宁市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更要从社会管理高度上看到,过度强调民族差异,不利于民族融合的建构。各民族在一起长久的共同生产、生活,文化的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也是民族交融的美丽结晶。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应该强调的是民族个性魅力,而不是这一魅力的民族专属。例如“香馕一条街”的打造,虽然馕是哈萨克和维吾尔等民族的主食,但新疆包括汉民族等很多民族的人都喜欢吃馕,并且在口味上融合了面包发酵的元素,丰富了馕的种类。因此在“香馕一条街”的从业者定位上,不宜全部由哈萨克族或维吾尔族业者经营,不是突出“族”,而是要突出馕这一“物”,从“物”的客观角度来整合从业者,只要掌握了打馕技术,不分民族均可从业;馕的改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鼓励丰富馕文化和品种;回族的油香、汉族的烤饼等等与馕品类相同,均可纳入经营范围。打破民族文化族别界限,在充分保留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有利于各民族在共同生产生活中增进了解、加强团结、共同发展进步。

政府思路二是要“远”,在社会治理理尤其是宗教文化治理中要勇于探索新思路,既要从严从紧抓管理,又要跳出定势思维框架谋新路。中华传统文化涵盖宗教文化,发挥宗教文化的积极作用,使之与社会发展与时代要求相适应。伊宁市多种宗教并存,但是在信教群众的族别上,宗教信众有着明显的族别界限。语言的隔阂最终形成宗教与族别合一。宗教与族别合一的潜在危害性是巨大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宗教的教义有边界,这就决定了信众的情感对与之有同样宗教信仰的群体有亲近感。当宗教信仰群体与民族族别相重叠,这种同民族、同宗教的身份会极大地强化同一性,同时也会极大地疏离同一性之外的群体。政府如何有效引导宗教回归它应有的的普世特质,打破宗教信众民族单一化的现状,使有信教需求的各民族自由选择信仰,有利于不同民族、不同群体的相互影响,有利于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有利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于宗教与宗教文化的治理与引导,仍然要立足中华传统文化这一核心,目的是实现各民族文化认同、祖国认同,民族团结、共同发展。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讲经布道正是对实现这一目标的思路创新和大胆探索。

(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以现代文化为衡量标准

现代文化首先应该是科学的、适应发展的文化,从经济、政治、文化等任何领域考量,它都应该是先进的。自治区八届七次会议提出,要“大力传播现代文化理念和行为方式,倡导进步、开放、包容、文明、科学的理念”,“提倡世俗化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在精神和情趣上向世俗化、现代化靠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哲学视角看,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变并不意味着对该文化的背叛,“变化”符合与时俱进的智慧和传统文化自身要求进步的需要。伊宁市47个民族,民族的传统服饰种类较多。各民族在继承传统与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变的的智慧。服饰的质地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更加符合人的生理需要、审美需要,服饰的款式也会伴随着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过长或过于宽松的传统服饰因为不利于工作效率而在工作场合退居二线,而成为节庆时的盛装。以现代文化为标尺,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弘扬传统文化,不是对传统方式一成不变的固守,任何文化能够得以传承、发扬,都是因其符合时代的要求,融入了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因此判断一种传统文化是否应该传承下去,就要看这一文化是否具有现代文化的进步意义。

(三)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既要重器物更要重内涵

从结构上讲,传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物质文化是表层,观念文化是深层,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处于二者之间,可以看做是中层结构。好的文化结构既要重物质这一器物表层,更要重观念这一内涵深层,追求“文与质”的协调均衡。伊宁市对于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内涵挖掘远远低于对物质文化的挖掘整理。例如对维吾尔民俗和俄罗斯民俗的挖掘整理,主要是通过建筑、食品、服饰、传统手工艺品这四个方面民俗文化的物质外壳来展现的,即使是饱受赞誉的六星街和喀赞其民俗旅游风景区也不例外。例如:人们知道麦西来甫是舞蹈、各种民间娱乐和风俗相结合的一种歌舞形式。但很少有人知道麦西来甫惩罚行为不端者的道德教化功能是和乐曲舞蹈、娱乐游戏的重要性是一样的;少数民族家的庭院有花有果,是旅游者必看的景点之一,但很少有游客知道,自家院子里的桑葚左邻右舍可以随意吃,要是想砍掉这棵树,还要征求左邻右舍至少7个人的意见。这些文化内涵是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的瑰宝,是美丽庭院的生命活力。随着旅游业的推进,伊宁市的文化外衣越来越美丽,为美丽的物质外壳增添文化内涵这一灵魂,文化的力量才会发挥的更加充分,真正成为提升伊宁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柔性的强大力量。

(四)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克服各民族之间语言交流障碍

自治区八届七次会议提出,“坚定不移抓好双语教育,确保到2020年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文化的物质外壳,承载着文化交流、情感沟通的功能。伊宁市52万人口,47个民族,双语障碍在不同群体中不同程度存在着,制约了城市整体更好更快地发展。当前,伊宁市的经济发展方向是将商贸物流业和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这一思路是符合伊宁市生态要求和发展现状的。但是,要使这一支柱产业的前景更加辉煌,前提是扫平双语障碍。因为商贸物流业和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产业),这一产业的性质并不要求从业者都掌握高新技术,但是对从业者的就业观念、思维方式、服务理念有一定要求。可以说,人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障碍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实现语言交流渠道的畅通,有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新疆与内地的流动与流通,有利于伊宁市面向全国、走向国际。一是提升双语学习质量,在工作中锻炼;二是通过培训方式创新,增强双语培训效果;三是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双语人才;四是延伸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范围,在宗教领域探索并尝试。

[责任编辑:张林林]

E223

A

1674-6287(2015)01-0048-04

2014-11-20

付海燕,新疆伊宁市党校,讲师。

猜你喜欢
伊宁市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达达木图乡青年干部的良师益友——记伊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王成俊
“我爱我的祖国!”:记伊宁市关工委副主任兼宣讲团团长阿不都热西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