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红
(夹江县人民政府 四川 夹江 614100)
“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其外在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与质量提升”,其实质是经济发展增长动力的转换、发展路径的替代、竞争优势的演化、空间组织的重构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自2013 年以来,县域经济面临持续下行的压力,传统的增长方式难以支撑、难以持续,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趋势特点。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看,速度变化是表征,结构优化是趋势,动力转换是内因。本文以夹江为基点,从动力转换这个内因变化入手,研究和关注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目的是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把经济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聚集在转型升级上,促进县域经济拓展新动力、发展新空间、争创新优势、迈向新阶段。
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县域经济普遍实现了一轮持续高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充分就业,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这一阶段的持续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传统动力的支撑引领作用,其共同特征就是高投入、高消耗、低门槛、低成本,并以加快增长速度和扩大经济总量为第一取向、第一需求。就夹江县而言,“十一五”时期,全县GDP 保持了年均14%的增长;“十二五”前3 年,GDP 保持了年均12.5%的增长,2013 年GDP 总量迈上100 亿元台阶,人均GDP 达到3 万元。但是,实现这样的速度,我们主要靠的是传统方式、传统动力。
在夹江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也保持高速增长,基本高出GDP 增速5 至10 个百分点。从投资率来看,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 的比重也逐年提高。2011 年,夹江投资率为60%,2014 年达到76%,处于较高水平。
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夹江县同大多数西部内陆县域一样,利用了要素低成本作为优势来吸引项目投资、企业入驻。要素低成本主要体现在企业用地、用工、资源利用等方面。
夹江的主导产业是陶瓷产业,尽管不属于高耗能产业,但经济增长仍是能源、资源依赖型。近5年来,年均天然气用量达到1.5 亿立方米,基本保持稳定;煤炭用量67.2 万吨、工业用电量8.1 亿度,年均增长6%。虽然单位产值能耗呈明显下降趋势,每年同比下降8%左右,但是工业能耗总量尚处于高位水平。
在传统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推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就是制定特别优惠政策,以此构筑区域竞争优势,对一些重大示范引领项目还采取“一事一议”办法给予特别的政策优惠。县委、县政府在培育壮大陶瓷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采取了放水养鱼和藏富于企业、藏富于社会的政策导向。
传统的产业结构和传统的增长方式决定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要靠环境的重载甚至超载来获取。近年来,夹江陶瓷业在三废治理和循环利用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环保标准和行业标准门槛相对较低,多数企业执行的是达标标准,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是客观存在的。
传统动力在支撑夹江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在新常态下也表现出一些积极变化,正在步入多元化、多领域、多层次为特点的全面转型升级发展新阶段,呈现出“五个趋势性变化”。
随着产区间、企业间的竞争日趋加剧,市场倒逼机制成为推动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为适应市场竞争,企业纷纷向产品高端和产业链高端转型。在产品高端方面,2014 年夹江县实施陶瓷技改项目22 个,完成投资13.34 亿元,同比增长93.32%。技改后的生产线不仅实现了产品升级换代,同时生产成本下降20%、劳动生产率提高40%。在产业链高端方面,35 家企业实施主辅分离、链条延伸战略,逐步实现向研发、销售两端“微笑转型”。
坚持“百亿产业,千亿园区”发展战略,打破陶瓷单一支柱和传统产业比重过大的格局,做大做强卫浴洁具等高端陶瓷产业,加快培育碳纤维等新材料、中油能源等新能源产业,夹江正在构建产业转型升级“三箭齐发”格局。以新万兴碳纤维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已进军航空领域,形成了年产1000万平米预浸料和500 吨复合材料生产能力;以中油能源、康泓油料为代表的新能源项目加快实施并即将建成投产,夹江正在形成乐山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和能源枢纽。
在商贸发展方面,夹江正在改变以街为市、以路为市的传统商业业态,西部瓷都陶瓷城等一批总投资38 亿元的大型专业市场、城市综合体、商贸综合体已建成或正在加快建设。成功申报并加快创建全国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夹江正在改变“以市为市”的传统商业业态。在传统农业方面,大力培育家庭农场为主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工商登记注册家庭农场39 家,经营面积2.6 万亩,户均约650 亩。
在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形势下,企业发展再由量的扩张实现增长已是举步为艰、难以为继。针对激烈的竞争,夹江县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 家,省级创新型企业4 家,省级科技型企业12 家,申请专利产品111 件,同比增长39.5%,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 件,省著名商标11 件,总量居乐山第一位。
夹江是全省中小企业基地县,由于单个企业规模小,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为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新要求,一批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加快向现代化、集团化、国际化接轨。新万兴碳纤维公司正在主动加快股份制改造,与中航集团、成飞公司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2013 年,民营企业圆通稀土永磁厂与上市公司成都银河磁体公司重组;2014 年,民营企业夹江天然气公司与香港上市公司港华燃气重组,实现了向现代企业转型的“三级跳”。
在经济运行新常态背景下,要辩证地、科学地看待新旧动力的转换过程和转换方式。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动力转换的力度、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社会承受度的关系。
在经济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增长速度正处于从高速向中高速转换的换档期。在这个期间,保持经济增长的平稳运行是实现成功换档的基本前提。尤其是在宏观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且未成功探底的形势下,必须守住经济增长的底线,防止出现惯性下滑,保持经济稳、就业稳、社会稳。夹江县经济增长目标应保持在9%左右。2014 年,受房地产增势明显回落的影响,尽管夹江GDP 增长下行至8%,但投资仍然活跃,工业运行平稳,就业仍然充分,没有表现出不可控风险,为转型升级留下了空间。
在经济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取向应该是实现“两个中高”:一个是保持经济增长中高速;一个是实现产业结构中高端。因此,不能简单采取“保”的办法,而是在守住发展底线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转方式、调结构。2014 年,夹江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57:28,工业比重过高,服务业比重偏低;同时,传统工业比重较高,陶瓷产值占比仍然高达7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仅10%。因此,要破除单一产业的局限,走出高能耗、高投入、低附加值的局限,走产品高端化、产业高端化的路子,尤其要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中下好先手棋,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实现动力转换,不能走走看看、干干停停,必须紧紧抓住传统动力保持惯性增速这个“有限窗口期”,必须抓住有利时机,蹄疾步稳,加快转换、加快提升。如果不加快转型,传统产业中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投入的边际效应递减,资源环境的约束进一步增强,新的增长动力又未有效接续、有效支撑,经济增长将可能出现换挡失速、滑出底线的风险。从夹江陶瓷产业发展来看,新的环保法和陶瓷行业标准出台后,目前正面临新常态下的新挑战,三分之一的陶瓷企业尚不能满足新标准、新要求。因此,在这个阶段,如果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陶瓷业发展将面临大的风险。唯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稳中求进,进中求升才是出路。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们不能否定传统动力对县域经济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而是要在积极改造传统动力、加快培育新型动力中去实现动力转换,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对传统动力进行升级改造,是实现动力转换的现实需要。目前,夹江已被列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试点示范县,将积极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推动产学研联合,重点实现陶瓷产业集群创新突破。要推动以关键共性技术为基础的技术创新,突破红页岩生产高档陶瓷、薄板陶瓷等的技术难题,降低对高岭土等稀缺资源的过度依赖、过度消耗。要推动以产品质量效益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开发生产艺术陶瓷、卫浴陶瓷、负氧离子陶瓷等多元化、多样化、功能化的高附加值产品。要推动以清洁生产为方向的技术创新,打造绿色车间、生态车间、环保车间。
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提前卡位,抢占先机,提高新兴产业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弯道超车。一是高端切入发展新型工业。目前,夹江新型工业已在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发展上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正在打造新型工业“一中心三基地”,即打造国家级热塑性预浸料研发中心、中国西部预浸料及复材生产基地、央企民企合作混合所有制经济示范基地和乐山新能源产业基地,力争“十三五”末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500 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100 亿元。二是二三融合发展高端服务业。推动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一会三基地”,即中国西部瓷都(夹江)国际陶瓷交易博览会,全国电商进农村示范基地、全省现代服务业聚集基地和全省外贸出口基地。三是整合资源发展文旅产业。发挥峨眉前山区位优势和青衣水、东风堰、千尊佛、手工纸、川年画等自然文化遗产资源,融入乐峨,错位发展,配套建设,打造百亿文旅产业。
业态是产业发展层次和阶段的外化体现,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成为产业升级、原创产业培育、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的新动力。正如李克强总理讲到的,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夹江县高度重视电商工作,2014 年,成功申报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正在创建全国电子商务基地县,“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业态,正渗透到经济转型的方方面面。目前,正加快筹建全球陶瓷直销网、淘夹江商城等五大自有垂直电商平台,搭建一站式、互动式公共电商服务平台,规划建设面积30 亩、面积4.5 万平米,由数据处理中心、产业孵化器、创业产业服务中心、企业交流中心、配套服务区、配套生活广场六个功能分区组成的电商产业孵化园,构建模块化、格式化、标准化的“县域电商生态体系”。近两年,夹江电商销售额年均增长40%,预计“十三五”末,电商销售额将突破100 亿元。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又一新引擎。夹江民营经济活跃,2015 年规模以上企业预计可突破100 家。同时,夹江也是一个藏富于民的县域,2014 年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5 万元,居乐山市县级第一位。要依托乐山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项目,大力实施人才生根战略和“三新”人才计划,吸引高层次人才在夹江创新创业;完善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社会化人才服务等四大平台,集成政府和相关组织公共服务,集中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服务中介,加快推动创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营造创业创新环境,发挥国资投融资平台作用,进一步抓好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农民创业园、创业创新综合体等各类载体平台建设,鼓励和促进城乡劳动者积极创业和主动创业。
县域经济大发展必须充分融入到区域经济大格局中借势借力发展。从区位优势看,夹江新的时空优势就是要做到“三同三连”,即:同域发展,产业连蓉,建设成都高新产业的辐射区;同城发展,城市连乐,建设乐山中心城区的辐射区;同景发展,旅游连峨,建设峨眉度假旅游的辐射区。在县域内部,要着力形成多点发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经济发展格局。多点发力就是要实现多轮驱动,要依托四川夹江经开区、乐山市夹江高端陶瓷产业园区、全省现代服务聚集区、峨眉前山旅游度假区等产业园区集中集聚发展,形成多点支撑,全盘带动。
新常态下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必须让政府这只手回归到本来面目。市场活力的激发需要政府去清障搭台。要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进一步推动法治建设。2014 年,夹江通过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改革工商登记制度,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较去年同比增长93.4%%和26.8%。总之,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制度红利,创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让全社会的创业激情和财富充分迸发涌流。
综上所述,在经济新常态下,传统动力也在顺势发生一些积极变化。我们必须敏锐把握这些趋势性变化,并正确加以引导和推动,全面增添新动力,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在经济平稳运行中动力有机转换、产业华丽转身,谱写转型升级新篇章,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