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2015-01-30 01:52晓山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同志干部

晓山

努力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晓山

近期笔者系统地阅读了习近平同志撰写的《摆脱贫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之江新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部著作,很受教育,感到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一、四部著作思想深邃、内容丰富,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行动指南和宝贵的精神食粮

《摆脱贫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之江新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部著作,政治上站位高,内容非常丰富,文风清新朴实,充满了真知灼见,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摆脱贫困》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讲话、文章,共29篇,12.1万字。“摆脱贫困”这个书名,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性。习近平同志解释说:“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这本书紧紧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的理念、观点、方法和制度,如“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鸟先飞”的意识、“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等,深刻回答了推进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本书真实记录了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探索,展现了他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他坚定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具有极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这本书主要摘编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任职期间所作的报告、讲话、文章和批示,约53.4万字。这些文稿全面反映了他在党的十六大后对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实践探索,真实记录了他在浙江的工作经历和心得体会,系统展现了他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思想,集中彰显了习近平同志的执政风格、领导艺术、工作作风和家国情怀。这本书还总结了浙江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大胆探索和宝贵经验,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在省域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是习近平同志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的重要源头。

《之江新语》是一部短论集。习近平同志当时任浙江省委书记。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他为浙江日报头版的特色栏目“之江新语”撰写了232篇短评,署名“哲欣”,取“浙江创新”之意。2007年5月,这些短论由浙江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之江新语》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与当时浙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观点鲜明、文风朴实,用300-500字讲明一个道理,或赞美表彰、弘扬正气,或批评鞭挞、斥责歪风,或分析道理、揭示规律,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很强,一出版就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许多同志反映,这本书里的短论就像现在流行的微博体、微信体文章,最短的一篇《要甘于做铺垫之事》才197字,最长的一篇《着力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也仅708字,内容合国情、接地气、顺民心,表达上没有“距离感”,像春风化雨般点亮了内心里的共鸣。群众说这是“用大白话,谈大问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编辑,2014年9月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法、俄、德、日等多语种出版发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这本书收入了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还收入了他在各个时期的照片45幅。这本书面向全世界出版发行,对全面准确地阐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以上是对习近平同志四部著作的简要介绍。这四部著作形成于不同的时期,但都展现了习近平同志深刻的思想、坚定的立场、高超的韬略、渊博的学识、朴实的文风,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精神资源和行动指南,值得一读再读、一学再学。

二、学习这四部著作,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好干部”的深刻内涵,我们要努力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2013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并强调了“好干部”的二十字标准,那就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认真阅读这四部著作,感到习近平同志从地方到中央一路走来,不仅一直是这么强调和要求的,而且在行动上也是这么践行的;不仅对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等作出了生动诠释,而且以自己的表率行为,为我们树立好干部的榜样和标杆,引领我们去学习和追寻。

一是切实做到“信念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总开关,总开关没拧紧,肯定会出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他强调,“共同的政治信仰,是一个政党领导人民建设国家的思想基础”,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系统全面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出“学之愈深,信之愈坚;信之愈坚,行之愈笃”。不仅强调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而且指出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途径。在《之江新语》中,他指出,“坚定理想,就是共产党员既要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又要有为今天的事业而现身的精神,做到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不迷失方向,不走错路、弯路,贯彻好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象地说明了远大理想和近期目标的辩证统一。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阐释理想信念的重要性,“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强调每位共产党员要加强党性修养,用坚定理想信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习近平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对坚定理想信念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固根守魂”指明了方向。仔细阅读这四部著作,可以了解到,在福建宁德任上,他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治理整顿”的要求,克服困难、励精图治,带领全地区人民着力“摆脱贫困”,做出了优异成绩。他说:“从个人角度讲,当官是服从党的事业的需要。一个不图私利,不图清福,只图为社会、为人民多做贡献,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人,在领导岗位上,即使工作苦些、累些,他的心里也是充实的,这种充实感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无穷的乐趣。”在浙江任上,他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中央精神与浙江实际的统一,为推进浙江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先后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带领浙江走在发展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旗帜鲜明地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中国梦”的重要理念,集中全党智慧,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把全国人民紧紧凝聚团结在党的周围。学习这几部著作,强烈地感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今天,我们学习习近平同志的著作,不仅要深刻理解坚定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更要像他一样,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动摇。

二是切实做到“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对每位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同志说,“谈领导者的修养,第一条就是要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党性观念。这个观念没有树立起来,其他都无从谈起。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党性观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闽东各方面条件比较差,基层工作存在很多困难,人民群众的生活比较艰苦。这就更需要我们到基层去了解社情民意,体察群众的冷暖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浙江任职时,习近平同志每年用三分之一以上时间深入基层和部门调查研究,几年下来,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也跑深了与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的真切感情,跑透了浙江的省情市情县情。这一时期,他多次强调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把老百姓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比如,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他要求“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指出“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强调要敢于“跟着群众跳火坑”。在《之江新语》中,他提出,“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把帮扶困难群众放到更突出的位置”,“心无百姓莫为‘官’”,“凡是为民造福的事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领导全党集中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进一步站正了群众立场、强化了宗旨意识。收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文章,有许多谈到了“为民服务”,比如,他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强调“让十三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这本书中,还收录了一篇通讯《“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展读这篇通讯,能深切感受到习近平同志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讲话贴近人民、奋斗为了人民,“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的深厚情怀。今天,我们学习习近平同志的著作,不仅要认真体会和领悟“为民服务”的内涵和真谛,更要像他一样,做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切实做到“勤政务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事业是干出来的。阅读习近平同志在这几部著作中关于“勤政”“实干”的重要论述,深深感到,他走过的每一步,都洒满了实干的汗水、凝聚着务实的理念。在《摆脱贫困》中,他一再强调,“马克思说过:‘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我不主张多提口号,提倡行动至上。过去采取的很多有效的办法,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脚踏实地干出成效来”。他提出共产党人干事业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他说:“我推崇滴水穿石的景观,实在是推崇一种前仆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完美人格;推崇一种胸有宏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正如《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这个书名所展示的,“只有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书中记载了习近平同志撰写的四副春联,第一副是“求客观实际之真,务执政为民之实”,第二副是“深化理论武装求真谛,深入调查研究重实际”,第三副是“狠抓工作落实动真格,加快浙江发展务实效”,第四副是“高度关注民生系真情,坚持为民谋利出实招”,这些春联的中心思想是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所以横批都是“求真务实”。《之江新语》中的“求真务实要出实招”“要看GDP,但不能唯GDP”“抓而不实,等于白抓”“要甘于做铺垫之事”等短论,也都突出了“勤政务实”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一如既往地强调“勤政务实”。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他要求全体党员干部“树立和发扬‘三严三实’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强调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抓工作要“坚决防止走过场、一阵风,切实做到一抓到底、善始善终。抓而不紧,抓而不实,抓而不常,等于白抓”;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事实上,习近平同志不管在那个岗位,都秉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念,坚持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和表率。他曾经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他自己是怎么做的呢?在正定,他跑遍了所有村;在宁德,他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绝大部分乡镇;到任浙江后,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在上海仅7个月,他就跑遍了全市19个区县;到中央工作后,他的足迹已遍及31个省区市。从这个事例,我们能够切实体会到习近平同志勤勉敬业、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今天,我们学习习近平同志的著作,不仅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勤政务实”的要求,更要像他一样,勤奋工作、求真务实、精益求精,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工作实绩。

四是切实做到“敢于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必备的素质,也是贯穿这几部著作的一个重要思想。在宁德任职时,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尊重科学,敢于坚持真理,遇事不随风倒。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他说,“我主张敢为天下先,敢于冒一定的风险,不吃别人嚼过的馍,树立起‘不耻落后,意气奋发,放胆开拓,争先创优’的闽东风格”。到浙江任职后,他多次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守土有责’”,“敢于负责、善于负责”,“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不畏艰难向前走”。到中央后,他再三要求,“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习近平同志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共产党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在现实工作中,不管是在地方任职,还是到中央工作,他一直是一个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人。我们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率先垂范,始终把责任举过头顶,树起了敢于担当的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和一面镜子。比如,在深化改革上,他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敢于啃骨头,敢于涉险滩,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带头攻坚克难;在反腐败斗争中,他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在实现“中国梦”上,扭住“两个一百年”的大目标,不走老路、不走邪路,昂首挺胸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坚守原则、无私无畏、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习近平同志领导风格中鲜亮的底色。今天,我们学习习近平同志的著作,不仅要深入领会“敢于担当”的精神境界和具体要求,更要像他一样,坚持原则、锐意进取,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五是切实做到“清正廉洁”。党的干部必须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拒腐蚀、永不沾,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摆脱贫困》这本书记载得很清楚,习近平同志在宁德任职时,就旗帜鲜明地指出,“从严治党、为政清廉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始终是我党的生命线”,“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告诫干部“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并在宁德地区开展了查处干部违纪违法占地建房、以权承包工程、贪污受贿的专项惩治工作,在惩治腐败上取得了新进展。学习《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之江新语》,可以看到,在浙江任职时,习近平同志始终把廉政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他一再强调,“要走出一条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新路子”,“对腐败多发领域要加强防范”,谆谆告诫“越是领导干部,越要廉洁自律”,“生活情趣非小事”,“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慎重对待朋友交往,明辨是非,克己慎行,讲操守,重品行,时刻检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加强廉政建设、保持清正廉洁多次作出强调、提出要求。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他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自觉遵守廉政准则,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以权谋私,决不允许搞特权”。在清正廉洁这个问题上,习近平同志不仅对党员干部是这么要求的,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新华社有一篇报道,描述了一个细节,讲习近平同志担任领导干部后,对家人要求非常严格。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无论是在福建、浙江还是在上海工作,他都在干部大会上公开郑重表态:不允许任何人打他的旗号谋私利,并欢迎大家监督。今天,我们学习习近平同志的著作,不仅要深入领会“清正廉洁”的内涵和要求,更要像他一样,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谨慎用权、拒腐防变,兢兢业业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

三、阅读这四部著作,更加深刻地领会到实践无止境、学习无止境,我们必须始终从严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工作水平

阅读习近平同志不同时期的文字,有一个深切感受,就是他担任总书记后提出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是和他在地方任职时的许多思想观点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从干部自身来讲,个人必须努力,这是干部成长的内因,也是决定因素。”可以说,习近平同志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丰富的政治智慧、卓越的领导才能、勤勉的工作精神,除了组织的作用以外,还有一个重要成因,就是他个人不断的努力。阅读这四部著作,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他在每个时期、每个岗位,都时时刻刻从严要求自己,从不放松学习和实践,从不放松提升思想境界和工作本领。这对我们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工作水平,提供了深刻而有益的启示。

第一,要加强学习,坚守精神家园。学习是一个人终生的事业。习近平同志对学习有许多精辟论述。比如,他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他阐明了学习的内容,“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这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做的基本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养”,“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他指明了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之江新语》中,习近平同志还引用学者王国维论治学的三种境界,来比喻理论学习的三种境界,强调理论学习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舍得付出、百折不挠,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历来对学习就极度重视。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始终把学习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绝不能以“工作太忙”为理由,放松自己的学习。如果天天忙于事务、不注意学习,思想就容易僵化、庸俗化。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同志在这么繁忙的工作状态下都还坚持读书学习,我们就更没有理由不学习了。所以,要真正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境界要求,沉下心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读书和学习,哪怕一天挤出半小时,也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取得好的效果。

第二,要注重方法,提高工作水平。通读这四部著作,可以看到,习近平同志无论是研究问题、还是开展工作,都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如,在宁德时,他提倡“经济大合唱”,指出“一个地方的经济工作,上下左右要形成一个整体。各个部门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都是整体中的一个部分,不能独立于整体之外,也不能和其他部门割断关系”。在浙江时,他强调“方法对头,事半功倍”,要善作善成、处理好部署与落实的关系,再接再厉、处理好坚持与深化的关系,统筹兼顾、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后,他指出:“在中国当领导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这些重要论述,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贯穿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仅部署了“过河”的任务,还指导如何解决“桥和船”的问题,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钥匙”。我们学习习近平同志的著作,既要深入理解书中的思想、观点,又要着力把握书中体现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一方面,要学好哲学,掌握规律,注重以全局视野、长远眼光看问题,注重一分为二看问题,注重以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注重运用底线思维来分析问题,努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践,注意总结,及时总结提炼工作中创造的新鲜经验,研究把握其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适当加以宣传推广,指导面上工作。

第三,要严于律己,保持高尚操守。习近平同志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加强自我修养,是我们时刻要注意的人生重大课题。在这四部著作中,习近平同志谆谆告诫干部,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我们要从严要求自己,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踏实干事、清白做人。一是要敬业乐业。对工作保持热情和激情,尽心竭力、全身心地投入,不断增强专业化能力,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争创一流,力争优秀。二是要力戒浮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善于着眼于大局、立足于小事,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事,能够把手头上的事做好、做扎实,本身就是大本事。千万不能志大才疏、急功近利,不仅贻误工作,也害了自己。三是要经常反省。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反省是促进自我进步的一种好方法。要经常对照党的纪律要求,查一查自己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上的差距;对照工作上的先进典型,找一找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正视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需要勇气,但这样做最主动、最见效。四是要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包括“奢靡之风”在内的“四风”得到有力整治。要继续巩固好活动成果,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不奢华、不浪费、不攀比,从点滴细节中树立领导干部良好形象。

[责任编辑缪开金]

C933

A

1674-0955(2015)02-0005-06

2014-12-18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同志干部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OVER THE RAINBOW
严良堃同志逝世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