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社会诚信法治化建设刍议

2015-01-30 01:45杨军剑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法治化诚信信用

杨军剑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河南 郑州 451400)

转型期社会诚信法治化建设刍议

杨军剑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河南 郑州 451400)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诚信建设的现代价值及意义凸显。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缺失严重,其现状、问题及成因需要作认真分析。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统筹谋划社会诚信建设,完善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把握社会转型期的多样性,着力加强社会诚信的法治化建设力度。

转型期;社会诚信;法治化建设

诚信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同时又包含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将诚信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表明诚信建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引领与道德规范作用。同时它也是弘扬中原人文精神,谋跨越求崛起,建小康富人民,兴河南强中原,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内容。面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诚信法治化治理的问题,对社会诚信法治化建设的体制机制进行梳理和健全,有助于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

一、诚信建设的现代价值及意义

1.诚信是中西方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有着悠久的诚信传统文化。孔子创“三纲五常”,把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孟子将诚、信结合在一起,提出道德修养论。程朱理学把诚推到了道德本体论和哲学本体论的绝对化巅峰,赋予了诚信以伦理学其塑造高尚人格的道德要求。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视诚信为立身之本,历经时代变迁,逐渐形成了诚信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评价标准。在现代社会,诚信与西方社会深入人心的契约观念的结合,大大拓展了诚信的作用范围,使得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还体现为一条重要的经济和法律原则。康德说,诚实比一切智谋都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写作《国富论》之后,又写出《道德情操论》,就是看到了经济中也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针对市场经济中有可能产生的各种欺骗行为,呼吁社会必须建构以公正、信用规范为规则的经济伦理,从而引导经济的正确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诚信道德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和地位。

2.诚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诚信提到党的建设、国家建设的高度来认识。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把诚信作为党和国家经济政治生活的重要准则。江泽民要求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加强公民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胡锦涛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的中国梦从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报告,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而凝练。其中,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基本标志,也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在要求和道德支撑。报告还着重强调“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1]。

3.诚信的现代价值与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诚信道德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诚信是规范经济秩序的基本诉求。诚信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生活的基本范式。现代经济生活的伦理前提,就是要把诚信内嵌于并且运用于现代经济秩序之中。第二,诚信是社会成员联系连接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适应社会转型期社会群体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作为追寻健康社会生活的内在要求,就需要冲破不同社会群体间的藩篱,搭建交往、沟通的便捷通道。第三,诚信能够有力支撑社会治理的创新。有了社会诚信,社会生活的成本和社会生活的门槛将大大降低,也会相应提高公民对于社会生活的信任度和参与度。因此,作为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道德力量,也将会为社会管理及社会治理的创新创造提供良好的伦理环境。

二、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缺失现状、危害及产生原因

1.诚信缺失的现状。当前,诚信缺失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政务诚信缺失。突出表现在政府诚信缺失,在一些地区和部门政策多变,领导人主观随意性大,个人专断、不守承诺、暗箱操作等等。第二,商务诚信缺失。表现出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不讲诚信的现象较为突出,如企业财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不讲信誉,相互之间拖欠货款;企业合同违约严重,利用合同进行欺诈;企业不守信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假冒伪劣盛行,制假贩假猖獗。第三,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也存在大量诚信缺失现象。如产品质量信任危机、食品安全信任危机、医疗信任危机、司法公正信任危机、人际关系信任危机等等。

2.诚信缺失的危害。社会诚信缺失会产生很大的危害。第一,政府部门失信影响政令畅通,公信力下降,动摇政权稳固。第二,诚信缺失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干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良性运行。第三,诚信缺失对国家声誉造成损害,直接影响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就河南省而言,诚信是通向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诚信缺失对河南社会发展的危害,历史上已经有许多经验教训,既影响河南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又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正确决策以及河南省的整体形象。

3.产生的原因。第一,社会扭曲价值观影响。随着社会转型和社会经济的转变,传统熟人社会的人际交往向现代陌生人社会转变,加之社会转型和流动带来的社会结构变迁,使得传统诚信在当今社会重心偏离,催生了一些人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失信行为经常发生。整体的社会诚信道德教育没有跟上,诚信道德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公民诚信观念和守信意识淡薄;规则意识欠缺,现代契约精神、社会法治文化与时代发展不相匹配。第二,政府监管缺失和乏力。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立中,政府起关键作用。但由于政府的缺位、越位与错位,导致政府在立法、执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制度很不完善、发育不良;中介市场存在严重的供需不足、信息不对称。这些都需要政府加大执法监督、完善立法。第三,法律制度建设不健全。立法不完备,针对诚信方面的立法严重滞后;对失信行为的惩罚不严;没有建立完善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尊法守法没有在全社会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的自觉行动。

三、转型期社会诚信法治化建设的思路

法律是保障诚信的最后一道重要屏障,在诚信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将法治问题嵌入道德领域,着力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通过研究权利与责任关系、权利与义务关系、道德与法律关系、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关系、法治文化与法治精神关系、法治体制与法治机制关系、诚信与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征信体系与法律法规建设等,可以全面展现中国转型期社会诚信法治化建设的策略与路径,为中国现代社会文明的持久发展贡献智力支持。

1.铸造诚信社会,首抓诚信教育的宣传、引领和示范。第一,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学界、商界要强化诚信教育,着力创建诚信社会,其中的关键是怎样做到知与行的统一,社会、学校和家庭资源有效整合的统一。第二,融入国民教育,积极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从青少年抓起,将诚信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通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亚当·斯密说过:“无论你认为人是如何自私,但在其本性中显然还存有某些天性,使他关心他人的命运,并把他人的幸福当成自己生活的必需。”[2]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人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因此价值取向本身就是一种人们的自我选择。把诚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对每个社会成员来说,归根结底就是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修身立德、忠实践行。同时要善于营造舆论氛围,增强全社会的诚信价值认同和自觉践行。第三,建设诚信中原,培育形成政通人和的社会风尚。河南要以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抓手,着力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新时期“三平”精神,树立和提升河南形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诚信中原,使之成为中国梦的最壮丽一页。

2.铸造诚信社会,重点是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第一,增加失信成本,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制度,构建综合奖励和惩罚机制,对一些重点领域,比如政府、司法机关失信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督促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率先垂范,引领社会诚信建设旗帜。第二,法律监督、法治保障、法律权威、法治的信仰也必须牢固确立并得到落实。在当今社会急剧变化、利益问题凸显、社会信用关系重构的今天,法治建设更显得尤为迫切,法治的力量更需要加强,法治的精神更需要弘扬。因此,一些相关的举措就要加快研究建立,比如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和社会诚信行为规范体系,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以及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诚信奖惩机制等等。第三,诚信目标的实现需要多种因素的共同努力——政府的倡导引导、法律的健全完善、舆论的正义监督、执法的公正严肃、诚信环境的建设维护等,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努力的方向是全民守法的建立,包括老百姓的自觉遵守法律、企业的自觉遵从法律以及政府的严格执法。只有每个公民都带头自觉守法,严格执法,才能建立起社会的诚信目标。

3.铸造诚信社会,关键是建立健全社会诚信法治化的体制机制。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需要一系列体制机制来塑造完成。体制机制方面的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应着力解决社会主体的信用记录缺失等基础性问题,尽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法律体系,加快制定信用管理的核心法律,完善诚信保护的外围法,加大对欺诈行为的惩处力度;应加强社会信用管理,需要尽快组建中国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尽快确立征信模式,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中长期规划研究,建立信用记录广泛使用制度;开展生活化的社会诚信教育,把诚信道德的社会秩序的需要性与社会成员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性有机统一起来,把诚信教育的开展与社会信用法律制度及信用管理结合起来,把社会成员诚信体验的自我教育与社会组织成员之间的平等交流与互动分享式教育结合起来。重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评信制度。针对市场经济多元,应着力抓好三个重点,一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征信评信制度,科学设计好诚信立法的内容,增强诚信立法的可操作性。二是加快诚信立法配套制度建设,建立统一的公民信用查询体系与社会诚信代码及相应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评信制度,适时加大对守信失信行为的奖惩力度。三是设立专门从事记录和评估资信情况的信用管理部门,从而完善法律法规,提高社会诚信立法的科学化水平。

[1]中共中央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

[2][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赵康英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5.

[责任编辑 王亚伟]

B82-051

A

1671-6701(2015)03-0075-03

2015-04-10

杨军剑(1970— ),男,河南商丘人,硕士,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

猜你喜欢
法治化诚信信用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反腐败工作法治化的重要里程碑
公路债券主推公路融资法治化
由“内容法律化”到“政策法治化”——以互联网行业产业政策法治化优先进路选择为视角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信用中国网
信用中国网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