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俊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201204)
“三严三实”的理论内涵和重大现实意义
冯俊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201204)
“三严三实”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为人之本、成事之要、为政之道、施政之德。“三严三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是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是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严三实”;理论内涵;优秀传统;党的建设
习近平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言语朴实却寓意深刻,既是对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谆谆告诫,又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为人之本、成事之要、为政之道、施政之德。目前全国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是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是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抓手。
“三严三实”,既是领导干部的政治价值追求,又是正心修身的思想守则,既是全体党员干事创业的实践要求,也是为人处事的行动准则。
(一)“三严”是价值追求,也是道德律令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习近平同志严肃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当前,要做到“严以修身”,就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修身正己最主要的就是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和人民工作,对党忠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严以修身”就是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增强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免疫力,练就“金刚不坏之身”,经得起各种考验。“严以修身”就是要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崇尚节俭美德,提高健康生活情趣;充实精神家园,抵制歪风邪气。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作为党员领导干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党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关键一条就是党员领导干部吃苦在前、冲锋在前,与战士同甘共苦,将不畏死、兵不惜命。今天,我们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道德修养、忠诚履职、廉洁实干上当好模范。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古人讲,“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1]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习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公权为公,一丝一毫不能私用;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务奉公,千万不能谋私利、搞特权。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当把秉公用权作为底线,时刻做到公私分明、公而忘私,确保公权行使不越轨、不谋私。但一些人却认为,权力是上级给的,想问题、办事情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领导不注意,唯上是从,只对上负责;有的认为权力是个人奋斗得到的,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奉为信条,这些都是错误的。要依规用权,严格按法律规范和制度程序办事,扎牢制度的“笼子”,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习惯于在监督下用权,自觉接受来自上级与下级的监督、党内与党外的监督、组织与群众的监督、社会与媒体的监督。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严以律己就是要正确认识自我,摆正自己的位置,经常自警、自醒,不断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古人还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3]讲的就是自我修炼,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稳得住心神、经得起考验。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慎独慎微,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始终不放纵、不逾矩,谨防得意忘本,得意忘形,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领导干部能不能经受住错综复杂的考验和形形色色的诱惑,关键靠自省自律,靠节制私欲,靠个人修为,靠自我约束,始终保持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一些人当上了干部,做出了一些成绩,就忘乎所以,骄傲自满,不知道“我是谁”了,腐败分子的人生轨迹大都是从迷失自我开始的。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别人做到的,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党员领导干部须严格要求自己,以修身增强党性,以慎行管好权力,以守纪保持形象。否则,就会铸成大错,滑入深渊。
(二)“三实”是工作作风,也是责任担当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出点子、定方案、制政策都要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符合群众利益,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其本质要求就是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共产党成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大法宝。陈云同志曾说过,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谋事要实,就是要求领导干部秉持正确的政绩观,出于公心,为民谋事,而不是为私谋事,身体力行听民意、知实情,一切从实际出发,把上级要求与单位实际、与部门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谋事要实,就是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处理好长远利益、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把远大理想和实现目标结合起来,从眼前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绝不能脱离实际,绝不能为实现眼前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留下无法弥补的后遗症。脱离实际的决策不仅做不成任何事,还会损害群众利益,破坏党群关系。
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马上就办。这都需要我们拿出“为官避事平生耻”的骨气,舍得付出,舍得吃苦,舍得自我牺牲,聚精会神干事业,一心一意抓工作,敢做敢为、善做善成,在实干中破解难题,在实干中形成合力,在实干中推动发展。创业要实,体现的是一种责任担当意识,倡导的是一种改革创新精神。党员干部一定要崇尚实干,敢于负责,立足实际,尊重规律,采取的每一个措施都要有针对性,实施的每一个行动都要着眼解决问题,开展的每一项工作都要务求实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很多领导干部的良好愿望。但要真正创一番事业,就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真正给人民带来实惠的创业工程,需要一任接着一任持续不断地奋斗,任何急功近利、短期行为,都不是真正的创业。
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对同志诚恳实在、对工作负责扎实、对人民真情实感,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古人讲,“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以诈御人者,人亦以诈应”。[4]这就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样,你怎么对别人,别人也怎么对你。党员领导干部为人处世做官应当诚实守信,坦坦荡荡,思想上与党和组织同心,行动上与党和组织同步,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到说的和做的一个样,台上和台下一个样、人前和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一个样。政治上不当“两面人”、品性上正派诚实、作风上勤勉扎实、涵养上低调务实。党员领导干部要把朴实当成做人、做事和做官的一种品质、品德和美德,养成朴素的生活方式,始终保持纯朴本色和本质,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自己本身老实、正派、坦荡,就会带动大家争做老实人、敢说老实话、多干老实事,就会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三严三实”重点要解决“不严不实”问题
“三严三实”只有短短的6句话24个字,寥寥数语、浅显易懂、言简意赅,内涵十分丰富,内容精辟深刻,是我们做人做事、为官用权的警世箴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要求,丰富了管党治党的思想理论,为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深入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重点就是要解决“不严不实”的问题,当前不严不实广泛存在,甚至还十分严重。要通过“严以修身”着力解决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党性修养缺失等问题;通过“严以用权”着力解决滥用权力、官商勾结、以权谋私等问题;通过“严以律己”着力解决妄自尊大、不守党纪、无视国法等问题;以“谋事要实”着力解决得过且过、好高骛远、脱离实际等问题;以“创业要实”着力解决逃避问题、不负责任、不敢担当等问题;以“做人要实”着力解决阳奉阴违、对党不忠诚、做人不老实等问题。
“三严三实”要求,既是领导干部正心修身的思想守则,也是全体党员干事创业的行动准则;体现了领导干部做人、干事、从政、为官的高度一致和内在自觉与外在约束的辩证统一。“三严”与“三实”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三严”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高度凝炼了领导干部的政治品德,“严”字背后凝结了共产党人崇高的政治追求。“三实”是领导干部的行为取向,精准概括了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应用与践行,“实”字背后体现的是共产党人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5]中国共产党是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者和实践者,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了从严治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三严三实”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一)“三严三实”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历来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大学》中写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治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6]这里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儒家所谓的“八条目”,它们是一个渐次递进的过程,既是儒家培养人才的途径,也是其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由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属于修身的内容,个人修身好了,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提高自身修为,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才能安抚天下百姓苍生。它强调个人的道德完善,是万事之本。即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头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乱了,家庭、家族、国家乃至天下就不可能治理好。
孟子注重个人修养,主张大丈夫要追求理想人格,“养浩然之气”。首先,孟子提出“大丈夫”应有高尚的志节,独立的人格,决不向权贵低头。坚持正义 ,崇尚道德,乐行仁道。他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意思是“大丈夫”必须具备仁、义的思想基础,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得志的时候,偕同百姓循着大道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也能独自坚持原则,独善其身,富贵不能乱心,贫贱不能变志,威武不能屈节,这就是“大丈夫”应该具备的高尚情操与志节。其次,孟子提出“大丈夫”应善于处理义利关系。在利益面前的态度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品格是否高尚的试金石。孟子认为“大丈夫”应以道义为重,在义与利发生矛盾冲突时,可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义,指的是国家、民族、集体的公利;利,指的是个人的私利。也就是说,孟子提倡人们应该把国家、民族、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具有奉献精神。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8]在孟子看来,求利求生是人之常情,但是“大丈夫”在正义和真理面前,应该具有捍卫真理、为正义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第三,孟子提出大丈夫应当有浩然之气。什么是浩然之气?“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9]浩然之气是一种精神力量、精神状态,是义与道的结合。浩然之气是最伟大、最刚强的,人一旦有了浩然之气,就可以立于天地之间。浩然之气必须通过正直来培养,要长期培养,天长日久地积累,不是偶尔的正义行为或一朝一夕的冲动所能取得的。第四,孟子认为培养远大的志向要靠艰苦的磨炼。要恒存忧患,奋发有为,“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8]没有受过磨难,没吃过苦,难成大业。
《中庸》中提倡“慎独”,用自我道德修养方法对不正当的行为意念加以节制。“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10]独处的时候,讲究“慎其闲居之所为”,[10]“是以君子之心常存敬畏”,[10]人前人后一个样,有人没人一个样,是对个人内心深处思想意识进行自律的一种修养方式。
在《贞观政要》中记录有这样的问答。有一次,唐太宗对侍臣们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此,不敢纵逸。”[11]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能够治理好天下,正是缘于他自己率先垂范,节制自己的欲望,能够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也有不少官吏居官守职,严格约束用权的例子。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为人正直,洁身自爱,为政清廉,直言敢谏,深得民众爱戴。毛泽东曾提倡学习海瑞“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精神。
中国几千年的地理历史文化传统培育出了中华民族鲜明的理性、务实的民族性格。从燧人氏取火、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话传说,到修筑万里长城、苏武牧羊、开辟丝绸之路,都极其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先民勤劳务实、自强不息的实践精神。《老子》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12]强调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东汉史学家班固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学习原则;明代的王守仁则提出“知行合一”,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经世致用”等等。
“三严三实”所倡导的价值观、秉持的执政理念,正是吸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是对中华文化从政修养精华的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在“三严”中“严以修身”是根本,“用权”和“律己”是“修身”的两大突出表现。在“三实”中,“做人要实”是关键,“谋事”“创业”都是做人的具体活动。所以在“三严三实”中修身是根本,做人是关键。一个人修身、做人不好,其他的也好不到哪里去。即使有一些才华和本事,只要是修身和做人不好,人家都看不起他,不愿意和他打交道或引为知己。其实,中国文化中对人的评价一直是“以德为先”的,一个人德行好修身好,即使他笨一点,大家也愿意接纳他到团队里面来;一个人本事再大,德行不行修身不好,大家很难接纳他、与他共事。
(二)“三严三实”是党风建设的传承和发展
历史经验证明,“严”与“实”是党加强自身建设,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和法宝。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军队与当地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红军官兵同吃野菜红米饭,同喝南瓜汤,同盖稻草被;“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使党组织和红军与当地群众结下了鱼水深情。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关于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在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并着重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别的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
周恩来同志是严以修身的模范。1943年周恩来同志45岁生日当天,他为南方局办事处机关的同志做完了一场报告后,同志们没有忘记这天是他的生日,特地做了几道简单的菜准备为他祝寿。但周恩来知道后坚持不出席,只让厨房煮了碗面条算是过了生日。当天晚上,他剖析自己、反省自己,写下了著名的 《我的修养要则》。他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到:“1,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2,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3,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4,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5,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6,永远不与群众脱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7,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周恩来的一生都是按照这七条修养要则严格要求自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为共产党人严于修身树立了一面镜子,一个榜样。
“共产党员的修养”一直是刘少奇同志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在抗日战争期间,有大量新党员入党,而许多工农出身的党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不够,存在着种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常常成为党内教条主义、“左”右倾机会主义的俘虏。刘少奇同志就开始思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1939年1月初,刘少奇在中共豫西特委举办的党训班上就作了 “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报告。1939年3月底他回到延安,受张闻天同志邀请,7月份在马列学院分两次作了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报告,在延安引起了很大反响。张闻天就让刘少奇将讲演稿修改整理成文,并送给毛泽东审阅,毛泽东看后认为写得很好,说它是“提倡正气,反对邪气”,力荐全党研读。1942年中央把这篇文章作为全党整风的22个必读文献之一。这篇文章后来又经过刘少奇1949年和1962年两次修改,就成为了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篇名著。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带领全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高度重视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强调“开放、搞活政策延续多久,端正党风的工作就得干多久,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犯罪活动就得干多久,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贯穿在整个改革过程之中,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开放、搞活政策的正确执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越来越严峻,党的建设任务也越来越繁重。江泽民、胡锦涛等都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勾画了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从我们党的历史传统来看,凡是革命事业建设发展取得成功都是因为我们做到了严和实,凡是失败和挫折都是由于不严不实造成的。
当前,世情党情国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三严三实”新要求,必将推动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深入发展。
(一)“三严三实”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与政治优势的客观要求
正如前面所述,我们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之所以能夺取政权、长期执政,靠的就是“严”的党性纪律和“实”的工作作风。“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苏联共产党曾是拥有90多年的建党史、70多年的执政历史、近2000万党员的庞大组织,但苏共后来失去民心,丧失政权。苏共的悲剧,正是其党性与作风日益蜕变后所引发的蝴蝶效应。现如今,我党已建党94年、执政66年、拥有党员8700多万,特别是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党面临的执政形势愈加错综复杂,党建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前所未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政治优势的高度,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求,通过“三严三实”教育专题活动,勇于正视自身的党性问题和作风问题,坚决开展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做到“严”与“实”,党就能坚如磐石、团结一心、奋发有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二)“三严三实”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向深化的迫切需要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首提“三严三实”。从时间上看,党中央在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不久提出 “三严三实”,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中央重点整治“四风”突出问题,打出“八项规定”“反四风”“六项禁令”等一套组合重拳。党员干部的“四风”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四风”之弊的形成非一日之寒,其根源仍然存在,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现在,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13]因此,为了巩固和扩大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在转作风的节骨眼上添把火、加把力,把作风建设的良好势头保持和发展下去。党中央明确提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比,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不设环节,宣示了党中央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坚强决心,以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鲜明态度。“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伸和深化,我们要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理解,否则就不能准确把握 “三严三实”的内在逻辑和深刻意义。
(三)“三严三实”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力保障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明确了当前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主攻方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完成“四个全面”的宏大战略,必须要以每一位党员干部攻坚克难的精气神和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为重要保障。党中央把“三严三实”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指明了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政治品格、做人准则,着力打造践行“三严三实”的干部队伍,为贯彻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保驾护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聚共同意志、汇聚集体力量,切实担负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治国必先治党”,“三严三实”本身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又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
(四)“三严三实”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举措与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14]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成为“全面从严治党”一项新的重要内容,政治生态好,风清气正,人心就顺,才能激发创造活力;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刘云山同志、赵乐际同志分别在党校开学典礼和三所学院的开学典礼上以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为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都进行了多次学习。当前,一些地方政治生态不好的问题仍比较突出,腐败窝案、塌方式腐败触目惊心,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一些党员干部不守纪律、不讲规矩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自行其是,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严”上入手,从“实”处着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严格选人用人制度,全方位形成“从严从实”的浓厚氛围。党的事业要发展,离不开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还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三严三实”就是为领导干部修身立德、干事创业立起了一面镜子、竖起了一根标杆,广大领导干部要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不断正衣冠、转作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把党和国家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1](明)汪天赐.官箴集要.
[2]论语.学而.
[3](宋)吕本中.官箴.
[4](明)薛宣.读书录.
[5]2013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80年校庆时的讲话[N].
[6]礼记·大学.
[7]孟子·滕文公下.
[8]孟子·告子下.
[9]孟子·公孙丑上.
[10]礼记·中庸.
[11](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
[12]老子·六十三章.
[13]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4-10-09(1).
[14]2014年6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EB/OL].新华网,news.xinhuanet.com/2014-06/30/ c_1111389288.htm.
[责任编辑缪开金]
The Theoretic Connotation and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Three Stricts and Three Earnests”
FENG Jun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Pudong,Shanghai 201204,China)
“Three Stricts and Three Earnests,”referring to“being strict in morals,power and self-discipline,”along with“being earnest in decisions,business and behavior,”which are the essential for behaviors,the key to businesses,the way of leadership,and the virtue of governance for the leaders and members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current education drive across China of “Three Stricts and Three Earnests,”is the follow-up activity of The Mass Line Education Campaign,and also the key measure and the necessity of Party building in the new era.
“Three Stricts and Three Earnests”;the theoretic connotation;fine tradition;Party building
D26
A
1674-0955(2015)05-0005-07
2015-08-20
冯俊 (1958-),湖北省英山县人,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