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推进科学立法,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严格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要坚持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深刻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系统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共分8个专题,收入193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2月4日至2015年2月2日期间的讲话、报告、批示、指示等30多篇重要文献。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摘自:人民日报)
近日,公安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司法部、交通运输部、安全监管总局联合印发《2015年“文明交通行动计划”重点工作》,要求各相关部门努力推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工作措施常态化、长效化,创造文明交通人人参与、全民共建、社会共治的良好环境。
通知要求相关部门,要以法治为引领、以民生为导向,坚持全民普法、严格执法、周到服务三结合,让交通法治理念逐步深入民心;要以媒体为阵地、以需求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群众参与、媒体监督三结合,让文明交通理念逐步深入民心;要以农村为重点、以问题为导向,坚持队伍建设、设施完善、手段创新相结合,让交通安全理念逐步深入民心;要以社会为基石、以公益为导向,坚持深化服务、诚信建设、社会共治三结合,让交通安全宣传成为民众自觉选择。
据悉,今年是“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的第六年,全国各级公安、文明办、教育、司法行政、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等部门将继续加强部门协作,加强交通违法监督管理,加强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现代文明交通理念,努力创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摘自:公安部网站)
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通报了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检察机关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工作情况。据了解,今年1月至3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1815件2528人,立案查办贪污贿赂犯罪案件7556件9636人,劝返和抓获潜逃境外的职务犯罪案件嫌疑人61人。
据了解,检察机关突出查办大案要案,查办厅级干部渎职犯罪案件比例明显上升。今年1月至3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重特大案件1054件,占立案总数的58.1%;立案侦查县处级以上干部渎职侵权犯罪要案100人。
检察机关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渎职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权益。1月至3月,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损害群众利益渎职侵权犯罪案件1375件1836人。
检察机关积极回应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突出查办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部门和岗位的案件,尤其是工程项目、土地出让、矿产资源开发、国有企业等领域造成国有资产资源损失、流失的案件。今年1月至3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工程项目等领域渎职犯罪案件357件482人。
(摘自:检察日报)
日前,按照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中提出的问题,根据中央评奖改革工作的有关精神和要求,文化部正全面清理整顿文艺评奖,取消一批、精简压缩一批,总体减少60%以上。取消节庆活动中的文艺评奖项目,加强评论。
文化部对保留的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减少分项设置和数额,修订评奖办法,严格评奖标准,规范评奖程序,严肃评奖纪律,预防和杜绝各种不正之风。同时制定出台关于严格规范管理文化部机关工作人员从事专业艺术创作和参与文艺评奖工作的有关规定,严格审批程序,严禁借艺术创作之名谋取不正当利益,严禁参加文化部系统主办的各类全国性文艺评奖,严禁利用职务和职权为参评者打招呼、拉选票,干预评奖。同时,建立获奖作品跟踪考核机制,推动获奖作品“走下去”,多演出、常演出。
(摘自:新华网)
日前,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第十三届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大会期间,87岁高龄的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高铭暄荣获国际社会防卫协会授予的“切萨雷·贝卡里亚奖”,这是首位中国学者获此国际大奖。
国际刑法学协会主席约翰·梵瓦勒评价说,高教授是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学者,同时还密切关注司法改革和刑事政策,在其学术生涯的早期即投身中国刑法的法典化及其后续改革。他在中国刑法吸收国际条约的进程中同样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认为,高铭暄教授的获奖标志着中国刑法学事业走向世界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对于推进中国的法治经验走向世界、增强中国法学和中国法治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做了平凡的事,承蒙国际社会防卫学会的青睐,授予我‘切萨雷·贝卡里亚奖’,这是对我莫大的鼓舞和奖励。这份光荣不仅仅属于我个人,首先属于我伟大的祖国,同时还属于中国整个法学界。”高铭暄对于自己的获奖如此评说,“获奖是荣誉,更是激励与鞭策。我本人和我的团队还要进一步推动中国刑法学研究,同时立足本国放眼世界,与国际刑法界的同行们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为中国刑法界争光。”
高铭暄长期致力于死刑改革与刑法教育,在刑法学体系结构、刑事立法、犯罪构成、刑事责任、死刑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有颇多建树,是中国刑法专业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被法学界誉为“刑法学泰斗”、“新中国刑法学奠基人之一”。高铭暄著有专著6部,主编、参与著述100余部,论文300余篇。其中,1981年出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1993年主编的《新中国刑法科学史》,填补了新中国法学发展史研究的空白。
据悉,切萨雷·贝卡里亚是意大利著名法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国际社会防卫学会从2004年开始设立“切萨雷·贝卡里亚”大奖,每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全世界在刑事法律领域为推动实现法治精神与人道关怀作出巨大贡献的贤达之士。本届“切萨雷·贝卡里亚奖”的候选人有包括梵蒂冈教皇在内的多位世界知名人士。
(摘自:光明日报)
近日,“琼花奖”中国昆山第三届法治微电影创作大赛正式启动。此次活动创新采用微信平台,联合“尚法昆山”、“昆山论坛”、“昆山日报”等多个微信公众号,网友、参赛选手通过关注“尚法昆山”公众号加入“尚法社区”参与抢红包的形式正式启动。这是大赛连续举办两届以来,首次利用“互联网”新概念普及法治理念和法律常识的一次新尝试。
据了解,此次大赛将历时4个月,分为“微电影创作”、“微视频征集”两个单元。“微电影创作”单元围绕大赛主题,向社会公开征集法治“微故事”,选取优秀作品改编为剧本进行拍摄和评奖。“微视频征集”单元为新增单元,将结合“尚法昆山”建设,公开征集尚法公益广告、尚法歌曲MV、尚法宣传片,进一步降低参与门槛,为参赛者提供更宽广的施展平台及创作空间,营造人人尊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大赛线下活动丰富,将依托“宪法进万家”活动、昆山徒步大会、森林花海等平台,开展微电影宣传、展映等活动。大赛由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担任指导单位,法制网、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昆山市法宣办、昆山市司法局联合主办。
(摘自: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