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瑞丰+段梦娟
摘 要:为应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内陆改革开放的新高地,陕西省需在这种大背景下借助其区位优势,加速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本文从陕西省的地区结构、贸易方式结构、主体结构三个方面对陕西省的对外贸易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陕西省;对外贸易结构;实证研究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发表了题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讲话,陕西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龙头,具有辐射和带动其临近区域发展的作用。2013年陕西省的进出口总值为201.27亿美元,增长36%,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大关。陕西省在全国进出口值排序列第23位、出口排序列第22位、进口排序列第21位。虽然,陕西省的进出口总额在全国并不占优势,但是,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这种状况肯定会随之改变。研究陕西省的对外贸易的结构情况,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陕西省对外贸易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确定陕西省对外贸易发展政策,实现经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龙头作用。
一、陕西省对外贸易结构分析
1.方式结构分析。从进口结构来看,在2009年-2013年期间,一般贸易在所有贸易方式比例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009年一般贸易所占比例为70.09%,其后呈现下降趋势,到2011年下降到最小值为29.93%,随后,在2012年上升为46.62%,2013年又降到了33.9%。进料加工贸易所占份额处于上升的趋势,在2011年更是达到了62.12%,超过了一般贸易所占份额,在陕西省的进口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的所占份额在2009年只有2.44%,但是到了2013年得到了极大的增长,达到了17.70%。其他的贸易方式所占份额在所有贸易方式中所占份额很小。
从出口结构来看,在2009年-2013年期间,一般贸易所占份额整体趋于下降,其中2013年上升为最大份额为63.12%,2011年降到最低,所占份额是35.48%,基本处于主导地位。进料加工贸易方式所占份额2009年为33.26%,在2011年增长至最大值,首次超过一般贸易方式成为第一位的出口贸易方式,2012年又有所下降,降至20.69%,为该期间所占份额的最小值。但整体趋于稳定状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口设备的所占份额2011年上升至最高点为25.62%,2012和2013年有所下降,但总体趋势呈上升状态。其他贸易方式所占份额都低于2%。
通过以上对进出口贸易方式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发现,陕西省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存在以下特点:进口结构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一般贸易的减少和进料加工贸易的增长;一般贸易在进口中所占份额在不断降低,进料加工贸易所占份额增长并超过一般贸易,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2.主体结构分析。从进口来看,在2009年到2013年期间,国有企业在陕西省的进口中的所占份额在不断下降,2009年达到了39.63%,到2013年其所占份额下降到16.8%。外商独资企业的所占份额越来越大,2009年所占份额为16.05%,到2013年增长到42.15%,外商独资在陕西省的不同经济主体类型的进口结构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私营企业所占份额在这期间基本保持了一种稳定的趋势,维持在20%左右, 2011年其所占份额最高为28.67%,2013年所占份额最低为20.10%。其他主体所占份额都比较小,基本呈现一种稳定不变的趋势。
从出口来看,在2009年到2013年期间,外商独资在出口中所占份额出现很大增幅,从2009年的8.86%增长到2013年的40.52%,开始在陕西省的出口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国有企业所占份额越来越小,从2009年所占份额为46.39%, 2013年下降到20%,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中外合资企业在这期间出现了下降趋势,2009年其所占份额为18.89%, 2013年降到了7.61%。其他的主体企业所占份额较小,基本都低于1%。
对比进口和出口结构可以看出,陕西省对外贸易的所有主体中,外商独资企业在2009年以后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而国有企业在2009年逐渐丧失主导地位。
二、结论与建议
为应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内陆改革开放的新高地,陕西省需在这种大背景下借助其区位优势,加速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1.进一步加快进出口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改变陕西省内部各市区的对外贸易不平衡的现状。
2.实施对外贸易方式优化升级战略,改变不合理的对外贸易方式,提高产业和行业的附加值,增强陕西省和国内国际间的产业承接能力和辐射能力。
3.实施鼓励省内企业发展的战略。为避免出现拉美国家“外资主导型”社会的出现,应大力发展内资贸易,使内资企业在陕西省的对外贸易中发挥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蓉.长三角经济圈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结构分析[J].2013年,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2]樊纲,关志雄,姚枝仲.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J].经济研究,2006年8期.
[3]李荣林,姜茜.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先导效应检验——基于制造业数据分析,国际贸易问题[J].2010年08期.
[4]袁欣.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镜像”与“原像”的背离[J].经济学家,2010年06期.
作者简介:杜瑞丰,男,产业经济学,硕士,西安财经学院;段梦娟,女,会计学,硕士,西安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