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

2015-01-29 19:06卢杰夫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推理能力领悟

卢杰夫

[摘 要]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推理思想”,特别是在小学数学中“推理思想”应用广泛。因此,相应的学生的“推理能力”的培养就是整个小学阶段教师都必须重视的内容,必须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去落实。

[关键词]推理思想 推理能力 领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8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点,它在认识活动中被反复运用,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建立数学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它主要是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和数学模型的思想。本文主要结合相关案例谈一谈“推理思想” (主要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并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推理的方法解决数学中的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一、“推理思想”在课堂中的运用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笔者发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使用“推理”方法解决问题的案例有很多。

例如,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归纳。

在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大部分教师都能革新观念,不再生搬硬套,直接告诉学生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是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通过举例归纳或者动手“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的活动,来获得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活动:用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种情况?

学生动手拼一拼:

显然,通过不同的情况来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推理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又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活动:把平行四边形剪一刀,变成长方形。

学生操作,师提问:

1.你是沿着哪条线把平行四边形剪开的?(高)

2.剪开后你是怎样拼成长方形的?(平移)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演示,如下图)

3.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形状变了,面积不变)

4.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5.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即S=ah)

由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推理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课程标准在课程总体目标的数学思考部分做了如下的要求:“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根据标准要求,掌握比较完善的推理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标志,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获得推理能力呢?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学生可以更轻松地吸收和掌握。

例如,习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5( )。这题的答案要么是米,要么是厘米。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首先想到的是学校里的旗杆,那是很高的,如果填厘米的话,那么15厘米还没有自己的尺子长,显然是太短了,所以旗杆的高度是15米。

又如,习题:小朋友每天在校时间大约是6( )。答案到底是什么呢?学生利用自己知道的时间来推理:小朋友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学生一天在校时间肯定比一节课的时间长,因为一天要上6节课,所以6分和6秒都不行,只能填6时。

这两个例子都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对比,从而推出正确的结果,培养了自身的推理能力。

2.把推理能力的培养融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课程标准把推理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的内容当中,这四个领域都为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改变了过去认为只有在几何证明时才能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的现象。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教学活动,并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这样的过程中。例如:从除法中的“除数不能为零”推出分数中“分母不能为零”,推出“比”的“比的后项不能为零”;从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中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等。

在“图像与几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主要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的活动感知图形的性质,如在探索图形的面积的求法时,总要联系或者转化成已知的图形,然后推出新的图形的面积的算法,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概率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如,在“可能性”相关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判断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大,这需要多次的操作和记录。最后通过分析记录的数据,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在“综合与实践”这部分内容中,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估计一本童话故事书有多少字”这一实践活动就需要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计算出一页的字数,再推算出整本书的字数。

下面将以“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1.提出问题

师:每件夹克衫65元,每条裤子45元,大家算一算,要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2.学生计算后汇报

生1:先分别算出5件夹克衫的钱和5条裤子的钱,再将两个钱数合起来,算式是“65×5+45×5”。

生2:先算一套衣服的钱,再算5套衣服的钱,算式是“(65+45)×5”。

3.猜一猜

师:有两种不同的算法,得到两个不同的算式,大家猜一猜,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会怎么样?

生:结果相等,也就是说“(65+45)×5=65×5+45×5”。

4.验证

师:是否相等呢?动手算一算。

生1:两个算式的结果都是550,等式是成立的。

师:观察等式两边数字的特点,仿照这样的写法,自己写两个算式,并验证,看这样的等式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

生2:(10+2)×5=60,10×5+2×5=60,(10+2)×5=10×5+2×5。

生3:(4+2)×25=150,4×25+2×25=150,(4+2)×25=4×25+2×25。

……

5.归纳,概括

根据学生对不同例子的验证,可以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一般性表述: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加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后的和。用字母表示就是“(a+b)×c=a×c+b×c”。

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的“猜测——验证——归纳”而得,体现了推理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也有助于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三、从探索规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探索规律是一个发现关系、发展思维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过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例如,几十一乘几十一的乘法速算规律。

1.观察下面的算式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11×11=121;21×41=861;31×41=1271;51×61=3111。

2.讨论:算式的特点和积的规律。

十位和十位相乘放在首,个位和个位相乘放在尾,十位和十位相加放中间。

3.用发现的规律做下面各题:

21×21;61×81;41×41。

4.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这个例子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来探索特殊类型乘法算式速算的规律。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概括出特征,然后发现积与乘数之间的关系,提出猜想,再通过举例,验证猜想,表达发现的规律。在这个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无疑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是内容学习和目标达成的一条主线,也是一个逐渐提升的长期过程。对于推理能力的培养,更偏向于一种方法的获得,而作为一种方法,是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数学的推理思想是全面的,普遍的,因此教师在讲授推理方法时要尽量反映和体现推理思想,让学生了解和体会推理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推理能力领悟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多么痛的领悟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试析初中数学推理能力培养
基于推理能力培养的“进位加法”教学实践
在比较探究中领悟真谛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
文言文要诵读也要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