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西装革履的特种部队

2015-01-29 18:48林海
检察风云 2015年1期
关键词:渣打银行渣打华尔街

林海

为了反恐打击高风险交易

根据美国纽约金融服务局的调查,英国渣打银行涉嫌进行高风险交易,将被处以高达3亿美元的罚款。同时,渣打银行在阿联酋以及中国香港的分行可能存在洗钱行为,将被迫中断或停止其部分运营活动。对于“高风险交易”的打击规则近年来不断出台。2012年3月16日奥巴马签署一项名为“国防资源动员准备令”的总统令。这份总统令也被称为“经济版《爱国者法案》”,因其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加强了美国总统和联邦政府对于金融机构的控制权力。在此基础上,一套制裁组合拳得以金融监管的方式打出。先是打击伊朗国有银行,截断伊朗对外进出口的收付款路径;紧接着扩大总统与联邦政府的权力,使监管机构拥有更大的调查权和执法权。

进入2012年7月之后,开始以“洗钱”、“违规”等条目为由,更多的政策出台,打击为伊朗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境外银行。其中中资昆仑银行和伊拉克艾拉法穆斯林银行被控与伊朗银行进行了数百万美元的交易,并为其提供金融服务。2012年7月16日,美国参议院公布一份调查报告《美国在洗钱、贩毒和恐怖组织融资中的脆弱点——汇丰案例》,这份报告多达340页,直指汇丰银行涉嫌为苏丹毒贩洗钱之举,并控诉汇丰不顾警告,放任合规系统的疏忽,最终导致恐怖、不法分子及毒贩进入美国金融体系,甚至帮助墨西哥毒贩洗钱、中东恐怖组织融资。

紧接着,枪口朝向了另一家银行巨头渣打。据美国纽约州金融服务局负责人劳斯基向渣打银行提出的指控称,渣打银行在2001年至2008年期间,通过“电汇代码消除”技术,在资金转移过程中消除客户代码,使监管部门无法得知电汇各方的真实身份。凭借这一手法,渣打银行共隐瞒了与伊朗政府有关的6万笔共计2500亿美元的交易。而这些让渣打赚进数亿美元佣金的生意,很可能“令美国金融体系被恐怖分子、军火商、毒枭和腐败政权所利用”。

不过,渣打银行马上辩称,被指控的2500亿美元业务中,99.9%都符合美国的“掉头交易”(U-turn transactions)规则,不存在蓄意违规。所谓的“掉头交易”,是指银行的操作指令是由离岸的非伊朗银行或美国银行发出,而伊朗的银行机构根据交易指令通过美方银行向其他银行传送交易数据——这些数据的电汇代码里看不到任何“伊朗痕迹”,只能看到发出指令的离岸银行。根据纽约州金融服务局的调查,为伊朗客户设计这种交易方式,并承担收发指令工作的正是渣打银行。2001年年初,伊朗央行与渣打银行接洽,要求其作为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每日石油销售的美元收入收证银行。

2001年3月,渣打集团法律顾问对渣打银行几位高级职员提出,“我们(为伊朗客户)发出的支付指令不应包含客户的身份信息以及交易的目的。”从2001年至2007年,渣打银行集团总部为了通过其纽约分行完成6万笔美元支付交易,与伊朗客户合谋,伪造信息发给纽约分行,包括在发给纽约的支付指令中删除有关伊朗客户的信息、填上虚假的数据等。渣打银行的高层还在正式的操作手册中记载此类操作手法,包括一本名为“伊朗银行交易高级操作守则”的手册,为如何删除伊朗客户支付指令中身份信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这种方式,伊朗政府、企业和居民,得以与外界进行贸易往来。这在美国精心设计的制裁墙上打开了一道出口,让伊朗国民经济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这或许才是真正“得罪”美国之处。

一举多得的组合拳

到2006年,纽约分行开始对伊朗的美元清算交易感到深切担忧。2006年10月,渣打美国CEO向集团驻伦敦的执行董事发送了一封语气恐慌的邮件。“首先,我们认为集团层面应当对(伊朗业务)进行紧急审查,以评估其回报和战略利益,是否还能弥补可能为集团带来的非常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的声誉破坏。其次,美国和伦敦的管理层(比如你和我)以及其他地方的管理层也有可能身败名裂或受到刑事指控。”但据渣打纽约分行的一位高级职员引述渣打集团驻伦敦的执行董事的话,他的口头回复是:“你们这些美国人,有什么资格指挥其他国家让我们不要跟伊朗人做生意!”

尽管曾经强硬和充满技巧,渣打最终还是在被吊销其在纽约州银行牌照的威胁下选择了妥协。不但支付3.4亿美元的民事赔偿金,还答应了以下监管要求:首先,建立一个监控系统,利用这一系统对纽约州分行的洗钱风险进行评估;其次,设置直接汇报给纽约州金融局的银行检察官一职,期限不得少于两年;第三,渣打总部需在纽约州分行永久性设置专责监管和审计境外洗钱活动的职位,以监控和审计该行所有涉及离岸洗钱的行为。

对于美国来说,通过打击汇丰、渣打银行的好处众多,既可以执行“反恐”国策,进一步制裁伊朗、阿联酋、伊拉克等国,从而在中东问题上更为主动;又可以让中东各国财政捉襟见肘,推高原油价格,从而使在债务危机中苦苦挣扎的欧盟各国进一步陷入财政困境,拖慢欧洲经济复苏的步伐;还可以动摇渣打、汇丰等境外银行在美国的市场影响力,从而帮助美国本土金融机构争夺份额提供良好的市场条件。

如此殚精竭虑、循序渐进、全局在握、力图天下的战略安排,同时兼具了华盛顿的雄才和华尔街的谋划。实际上,以制裁为核心的金融监管政策,一直以来就是美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伍德罗·威尔逊时代,美国就一直采用制裁方式进行对德国的经济打击。他曾经坚信,“没有一个现代国家,能够抵抗经济制裁。制裁会最终导致不战而屈人之兵。”二战之后,制裁手段更成了施行国际干涉的最好办法。而金融监管政策,在今天这个资本、货币、理念和风险全球自由流动的时代,将在经济制裁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华尔街的投桃报李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制裁也构成了纽约伦敦争夺国际金融中心之战的重要一步棋。尽管伦敦市长Boris Johnson撰文,炮轰美国监管机构针对英国银行的做法是妒忌心作祟,眼红英国作为金融中心地位,并称此举“正渐渐变为保护主义”;然而英国银行轮番被美国监管机构狙击的事实和英国金融界人士的表态,恰巧正说明了这场以监管为武器的战役,虽然打击的是渣打银行,却已经有效地撼动着伦敦金融城的城基。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金融监管者还会扮演起金融中心保护人与攻击手的角色。因为,国际金融中心不但意味着资金流转带来的巨额收益,意味着金融领域内的话语霸权,还意味着能够利用金融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世界秩序走向的重大机会。

另一方面,华尔街对于美国政府而言,也是一支高素养的特种部队,令包括英国在内的各国政府既恨又羡。在近乎残酷的竞争搏杀中,华尔街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规则体系和分工网络,储备了数以万计的金融管理人才,积累了足以攻城拔塞或坚壁清野的实战经验,这群资本市场的“职业选手”一旦参加“普通人之间的战争”,只能如同虎入羊群。

2010年前后的欧债危机,是华尔街回馈美国政府的另一次“特殊袭击”。具体来说,华尔街策划了一次狙击欧元、攻陷希腊、拖垮欧盟的行动:先是引诱欧洲资金前往美国抄底,通过这些危机相关资金将危机传染给欧洲;再通过冰岛危机和迪拜危机转移视线,实现美元指数反弹;然后启动10年之前由高盛在希腊种下的“特洛伊木马”——2001年高盛帮助希腊设计10年期的“货币掉期交易”,将希腊政府10亿欧元的债务“变性”为投资,从而使其账面上的负债率和预算赤字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这一手“偷梁换柱”,高盛赚了3亿欧元的佣金。然而它的目标绝非仅限于“赚小费”,而是看空希腊,购买了20年期的10亿欧元“信用违约互换保险”(CDS)。一旦希腊的债务问题出现,对希腊支付能力承保的CDS价值翻番上涨。购买此项CDS的高盛自然将大获其利。

当金融危机袭击美国时,华尔街认为,启动这个“木马”的时机到了。高盛和另外两家持有这项CDS的对冲基金开始疯狂唱衰希腊的支付能力。华尔街掌控的评级机构马上参战,压低希腊信誉等级,展开立体式进攻。与此同时,原本欢迎融资的华尔街各家银行“翻脸不认人”,拒绝向希腊、葡萄牙等国借钱。雪上加霜的是,其他持有欧元的华尔街金融大鳄“在看不见的手引导下”轮番大额抛售欧元。欧元狂跌15%的同时,希腊国债CDS竟然翻了三倍,高盛狙击希腊的投机绞杀大获成功。更大的受益人其实是美国政府,既转移了公众对美国债务危机的注意力,又在对欧事务上获得了极大的话语权。华尔街金融家这支西装革履的特种部队,再一次用货币战争的手段,既赚得盆满钵满,又保护了美国的国家利益——而这亦是美国金融监管当局,为何竭尽全力打击华尔街的竞争对手,保护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中心地位的原因所在。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欢
渣打银行渣打华尔街
全球金融:华尔街面临的真正革命 精读
美国之行——参观自由女神与华尔街
华尔街:人性的迷失——读《华尔街的继承者》《华尔街之狼》有感
渣打银行宣布多项自贸区交易和业务举措
论货币民主(下):兼谈“占领华尔街”运动
离开渣打不后悔
“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