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台
2014年12月13日,上海市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成立,这是全国首个省级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法官、检察官在司法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组建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是司法改革试点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法官、检察官市级统一管理制度的落地实施。(澎湃新闻)
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院对呼格吉勒图故意杀人、流氓罪一案作出再审判决,撤销内蒙古高院1996年作出的关于呼格吉勒图案的二审刑事裁定和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1996年对呼格吉勒图案作出的一审刑事判决,宣告原审被告人呼格吉勒图无罪,并向其父母送达了再审判决书。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纠正重大冤假错案23起。(人民日报)
2014年12月15日,上海市委组织部公示五名法院、检察院系统的拟提拔官员人选,涉及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主要领导人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办理跨地区案件。不久前,经中央批准,北京、上海组建跨行政区划的法院、检察院。(公信号“伴公汀”)
声 音
反腐是一场输不起的生死仗
肃贪惩腐是从严治党、强国兴军的决定性一招,攸关党和军队生死存亡,攸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纵观历史治乱、政权兴替,从来只有因腐败不除丧失人心的,而没有因反腐反散人心的。
关于反腐,当下有两种议论值得注意:一种是“再反下去会不会反散人心”,另一种是“还能不能反得下去”。
这些担忧,从某种程度上说明,“腐败和反腐败对垒呈胶着状态”,已经到了扳腕拉锯的关键时候、不进则退的节骨眼上。如果不及时澄清各种错误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振信心、凝聚力量,势必难以彻底肃清徐才厚流毒影响,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纵观历史治乱、政权兴替,从来只有因腐败不除丧失人心的,而没有因反腐反散人心的。腐败是社会毒瘤,清廉是人民期盼。反腐越深入,党的肌体就越健康;反腐越彻底,政治生态就越清明。反腐到底、除恶务尽,只会深得党心军心民心,增强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反散人心”的论调,正是一些腐败分子心虚惶恐的表现。
至于“还能不能反得下去”的担忧,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引向深入必然会遇到各种阻挠和反弹。但是,腐败没有特区,反腐没有禁区,像周永康、徐才厚这样的“大老虎”都动了,还有谁动不得?党中央、习主席对贪污腐败决不姑息、对违法违纪必查必究,一抓到底、务求见底的决心意志是坚定不移的。“到此为止”绝对是一种错觉,“骑虎难下”显然是一种误判。
军队反腐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抓几个贪官,处理一批人,而是为了能打胜仗。腐败可谓战斗力的致命腐蚀剂,腐败不除,未战先败,甚至变质变色。试问,如果有限的军费被一小撮腐败分子贪掉了、挥霍掉了,还拿什么搞部队建设?如果大家都想着跑官要官,哪有心思精力钻研训练打仗?如果优秀军事人才走不远、干不长,谁来横刀立马、浴血沙场?如果领导干部有权就“任性”,搞特殊化,文恬武嬉,怎么带官兵上战场?……甲午之殇,殷鉴不远!
我军历来以纪律严明、作风优良著称,党和人民对军队是高度信赖信任的。同时也要看到,军营不是真空,歪风邪气仍有市场,尤其是徐才厚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给军队形象造成硬伤巨创。如果任由“老虎”“蛀虫”逍遥法外,任由沉疴流弊滋长蔓延,军队还像军队的样子吗?人民还会像过去那样舍弃身家性命支持我们吗?
与反腐败斗争一同迈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还有国防和军队改革。腐败是迟滞改革的“减速带”,也是阻碍改革的“轨条砦”。改革是划大圈子,腐败是搞小圈子;改革是攻山头,腐败是搞“山头”。小圈子不打破,改革只能原地打转;“山头”攻不下,改革就寸步难行。为什么一些领域的改革多年来推不动、铺不开,症结就在于此。没有反腐这把开山巨斧、破障利器,稍纵即逝的改革“窗口期”只能眼睁睁错过。
军队是拿枪杆子的,是党执政的坚强柱石。军队如果搞腐败,枪杆子就会锈蚀,柱石就会坍塌,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宁,拿什么来保证?历史一再证明,只要军队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国家就出不了什么大的乱子。军中绝不能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这是党对军队的特殊政治要求。
肃贪惩腐是从严治党、强国兴军的决定性一招,攸关党和军队生死存亡,攸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开弓没有回头箭”。在这场殊死较量中,我们不能退也退不起,不能输也输不起。(解放军报)
观 点
荀子把“口言善,身行恶”的“两面人”称为“国妖”,把“口能言之,身能行之”的人称为“国宝”,认为治国者要“敬其宝”“除其妖”。而徐才厚这个政治投机主义的“两面人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国妖”了。
——解放军报评论员文章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包括检察官、律师在内所有法律人的共同责任和使命。检察官和律师同为法治工作者,同受法律教育,同循法律思维,同行法治方式,同以捍卫司法公正和法律尊严为己任,同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讲,检察官与律师都不是简单的控辩、对抗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平等相待、彼此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希望我们进一步增强检察官和律师之间的职业认同感和信任感,着力构建新型、健康、良性互动的检律关系,为实现“法治梦”而携手前行、共同奋斗。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
以前,学术界总说宪法是“没有牙齿的老虎”。所以,中央特别规定要加强宪法的实施,同时提到了宪法的审查、监督等要求,形成一整套以宪法为龙头的法律体系。我认为,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升级版,为什么呢?宪法是百法之母,依宪治国实质上是将依法治国提到一个更新的高度。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何勤华
整个法治都来源于宪法,如果宪法都不能够很好的实施,法治肯定行不通。四中全会提出,一切违法宪法的行为都要追究,无论是党员还是官员,都要追究。现在问题就是怎么落实。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这即是违宪审查机制。但这一机制并未有效落地,人大解释的范围、程序、法律效力都没有明确,人大监督的对象、程序、后果也没有明确,所以四中全会就提出了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宪法的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周叶中
从“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从“以法治国”到“依法治国”再到“法治中国”,理论和实践上的路径,揭示了中国法治历经变迁的复杂历程,也展现了“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的法治图景。
——人民日报评论
编辑:程新友 jcfycxy@sina.com
2014年里,各路骗子 “大显身手”,电信诈骗高峰出现,高发电信诈骗类型有哪些?带你看一看,新的一年加强防范!
骗术一:“来我办公室一趟”
骗子掌握了公司员工的基本信息后,拨通电话直接叫出机主的姓名及职务就说是领导,让受害者第二天早上一大早来办公室找他谈话。第二天早上,在去往领导办公室的路上,又接到这个电话打过来,要求打钱。
骗术二:丧葬补贴
骗子从非法渠道得到了市民亲人去世的信息,然后以领取丧葬费补贴为名,让市民携带银行卡去ATM机上,以“领补贴”为名,实行转账操作。
骗术三:赠送物品
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受害者的现住地址以及联系方式后,再以推销货品的名义,向事主赠送价值贵重的物品。如果事主付款后发现问题,嫌疑人会通过电话恐吓:不接受物品将会通过法律程序控告事主。
骗术四:孩子被绑
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软件实施诈骗,先是用某软件屏蔽自身电话号码,然后又利用变声冒充小孩声音,使事主相信,从而实施诈骗。由于紧张、惊吓,有些家长一时急昏了头就会上当。
骗术五:医保卡冻结
犯罪分子使用拨号器撒网式拨打电话,播放录音。称其社保卡、医保卡发生异常,需要冻结,并提示事主拨打所谓的公安局或检察院电话以协助调查。所谓的公、检部门工作人员则要求事主将银行存款转至“安全账户”进行保护。
骗术六:航班取消
骗子通过不法手段获取了大批乘客信息,通过群发诈骗短信的方式钓鱼,一旦有乘客误信,拨打短信中的假客服电话,骗子就会诱导受害者去ATM机进行转账操作。
骗术七:快递未取
骗子假冒快递工作人员,电话通知客户有未取的快递,人工查询时会询问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以便进一步诈骗。
骗术八:冒充亲友
犯罪嫌疑人在对受害人情况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利用改号软件骗取钱财。某日上午,易先生购买小型设备,告知弟弟待他验货确认后再付款。下午弟弟接到一个电话,手机号码显示是哥哥易先生的号码,但通话人并非易先生本人,对方称:“你哥正在验货,把37000元存入一个指定账户。”弟弟看是哥哥的手机号码,也没有多怀疑就将钱汇入对方指定的账户。汇款后拨打哥哥电话询问得知被骗。
(来自“360安全播报”)
美国的大学为何多建 在小镇?
美国大学重于做“精”,做“强”,而不重于做大。美国大学尊重自身传统和风格,要把自己的学科建设好,把学术水平提高上去,而非追求大而全。“好”的“综合性”大学未必是全科学的。
美国大学高度自治,自负盈亏,校长的主要角色是“经营者”和“集资人”。美国对知识和智力有着充分的尊重,高校的运营成本相当高。而绝大多数高校又是私立大学,学校的运营费用由学校自己筹集。这就使得美国大学的校长,必须要有很强的资金募集能力,同时又有很强的运营管理能力。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相辅相成又严格分开。在运营资金方面的充裕,是美国大学能够独立自主,尊重自身传统的基础,同时为了保护大学的声誉和可持续的筹资能力,也使得大学有保持高度的学术独立和研究能力的内在动力。
美国的大学更加开放,不要围墙,融入城市,融入社会。大家都可以随便进出,自由观光。没有围墙,代表着一种开放的心态,研究无禁区,学术要包容,研究就是要不断地碰撞、跨界,吸收新观点;同时,大学能够融入社会,理论研究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实践研究来源于理论而作用于生活。
美国的大学,绝大部分都是建设在小镇上,距离大城市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而这个距离确实是一个最合适的大学与大都市之间的距离。如果大学离城市太近,城市的喧嚣和躁动必然会带动大学变得浮躁;如果离城市太远,大学就会脱离美国的主流社会,难以引起社会关注,日常生活也会有诸多不方便之处。而这距离,正可谓是远近适宜,既可以获得学术研究所需要的宁静,也在提醒着真正的学者,要出成绩就必须耐得住寂寞。同时又没有离开大都市太远,美国主流社会的一切都可以辐射到这里,大学可以相对容易地融入美国社会。
(来自“新华视点”)
永远到不了的岸
命运何以成为命运?人们只有在流水突然斩断、顺利的生活突然横生波澜时才意识到命运的存在。离奇并不让人敬畏命运,但巧合却会;远离灾难不让人感叹命运,与灾难只差毫厘并擦肩而过却会。太平轮的故事充满命运感是因为它满足上述所有特点。它的名字与它的命运充满不幸的巧合。它本是人们逃离灾难的希望,却将人们带向更大的灾难。多少人费尽千辛万苦才赶上那一趟沉船,多少人在最后一刻(比如一个误了火车的人)错过了那艘沉船。
2010年,台湾作家张典婉在大陆出版了《太平轮1949》一书,她做了件大好事,将那艘沉船的故事重新讲述了一遍。通过它说明了一个道理:一艘沉船之所以让人动容,是因为那些随之消失的生活的可能性。
(来自“世相”)
请自由一笑
历史中的萧红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在电影《黄金时代》中,导演和编剧悲悯地让萧红始终知晓自己的命运。
萧红曾感慨:“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下面这句话一语成谶:“不错,我要飞,但与此同时我觉得,我会掉下来。”
影片一开始,黑白色的萧红便对着镜头讲述着自己的生卒年月。萧红在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和萧军争吵时,就对他说:“我知道自己活不久了,我只想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好好写点东西”,此时萧红27岁,年轻壮健。重庆码头告别好友白朗,萧红说:“朗,我祝你永远幸福”,白朗说“我也祝福你”,萧红脸上又挂起那丝讥讽的微笑:“我吗?我的命运不是明摆着吗,我将孤苦以终老。”这也是许鞍华和李樯给予萧红的善意吧。
大肚子的萧红没有赶上去重庆的夜班船,摔倒在武汉码头爬不起来,就势晕了过去。再醒来时,月亮从乌云遮盖中穿出来,身在困窘中,本应忧虑烦躁的萧红,嘴角竟然有了一丝微笑。这个镜头和深深留在我记忆中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姨妈住院时,窗口升起一轮巨大到诡异的金黄色明月的镜头,重叠了。
一个女人来到了这个时候,终于获得心灵上的自由,从此无论生往何处,死往何处,不再重要。 (来自“豆瓣电影”)
朱伟:
波各雷黎奇老了
2014年12月7日,波各雷黎奇在大剧院的独奏音乐会。这应该是他第三次来中国乐:2005年,北京音乐厅,曲目是肖邦第三奏鸣曲、斯克里亚宾第四奏鸣曲与拉赫玛尼诺夫第二奏鸣曲。2011年,上海,曲目是肖邦第二奏鸣曲、李斯特的《梅菲斯特圆舞曲》与《B小调奏鸣曲》,都以肖邦的一首夜曲开场。而这一次,肖邦大约已经弹透,他不愿再弹了。
其实,2011年在上海,他已经头发花白。相比那个围红围巾的漂亮小子,他确实老了。上场时,他高高的个子,有些谦恭地缩肩,在琴椅上坐下便挺直而如雕塑。我正喜欢这样的音乐态度:神圣感。我理解,波各雷黎奇之所以喜欢李斯特,大约就因李斯特提供了更多钢琴表现的可能性。
这首《但丁读后感》描述的是对《神曲·地狱篇》第五章的感悟——“就像在寒冷中惊鸟的翅膀”,“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永远没有希望来宽慰他们”。这首曲子思索的是爱、罪、痛苦、幸福、恐惧、疲惫这多重关系,我以为核心应是“没有比在痛苦中回望幸福时刻更为痛苦的了”。
端坐在琴凳上的波各雷黎奇完全是一个沉思者:他以惯常的降慢速度,用休止与割裂的分句,肢解了李斯特原来并不冷静的线性叙述,突出中间部那种漂浮无着落的无奈,却去除了本对幸福回望的温情,于是就改变了一般钢琴家已成的习惯,也使李斯特变了面貌:没有了那种狂热,李斯特也就不再流于浅表了。
(来自“三联生活周刊”)
编辑:张同舟 luara 010203@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