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春
课堂教学中要实现、落实教学目标,不仅要求教师首先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教学策略及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组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在这次学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太阳是大家的》这一课,《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儿童诗,诗人从太阳普照全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做所有国家的朋友,她从西山落下,走向别的国家,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带去欢乐和希望。“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与社会的安宁。本文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难点是理解诗歌的含义。诗歌文辞简单,学生非常喜欢朗读,所以较容易理解字面意思,但诗歌的深层含义及语言魅力则不容易领悟,需要老师的引导。因此,我把握几个重点环节进行教学。
一、在教学中,注意诗歌语言的优美,以朗读为主。
《太阳是大家的》这首儿童诗语言优美,尤其是第一小节的日落美景,为了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让语言文字鲜活起来,在听了声情并茂的范读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你在听朗读时,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画,谁看到了?”在学生各抒己见后,课件显示朵朵白云变成红彤彤晚霞的美景,视觉冲击让孩子们陶醉其中,从而调动起孩子朗读的欲望和兴趣,从他们摇头晃脑、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中,我感觉到孩子们的朗读真读到心里了。
在阅读中体验,于情中感悟。语文教学应以读为主,诗歌学习尤其如此。从“读会”到“会读”,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读书的意识。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背,让学生在读中进入诗歌营造的意境中,在读中意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以朗读为主旋律,采用品读与评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读出真情实感,从而受到诗歌的熏陶,使学生读得充分、悟得轻松。
二、在课堂上,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感悟、想象、质疑、问难,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于是我设计了“我也能当小诗人”这一环节,进行“太阳一天中做了多少好事:她——,她——,她——”的仿写。上课前,我本以为学生能仿写出一两句就不错了,可没想到孩子的创造力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举手过半,一开口就是四句、六句,到了后面,有几个同学还意犹未尽,小手举得高高的,甚至站了起来,抢着说。教师给予表扬,他们根本舍不得下课。我真为孩子们喝彩,他们无拘无束的表现让我叹服,你若能抓住他们思维的匣子,并打开它,那么他们的思维之花就能开得绚丽多彩。让人不禁赞叹:孩子们一点儿也不比诗人逊色。
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曾说:“什么叫创造?我想只要有一点新思想、新意思、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和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造。我们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看得太神秘。”只要我们有心,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体味创新的甘苦,就会激发出更大的创新动机,以更大的热情进行新的创造性活动。
三、回顾美丽的情景,注重练习的反馈。
练习是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往往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要增强练习效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设计有效的练习,想象太阳在别的国家的活动,在后两小节的学习中,紧扣上一节的仿写,进一步让学生感悟诗歌描写的欣欣向荣的景象,领悟到只有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各国小朋友才会这样欢乐。通过课后练习“我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几句话……”加深对诗歌的理解。通过课堂小练笔,孩子不仅了解了诗歌的含义,还领悟了诗歌的语言魅力。
四、及时有效地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三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当学生回答正确完整时,老师及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可以说“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等,为了带动其他学生,老师这时还可以抓住时机说:“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说?”要是学生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如“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声”或“送星星、奖章”等方法鼓励他们,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励,体会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坚定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五、讲究课外作业的布置。
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而又不降低教学质量,教师不但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使学生“寓学于乐”,还要精心设计课外作业,使学生能够及时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运用、提高。那么,如何布置学生的课外作业呢?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使学生做作业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我设计了“逛一逛作业超市”环节,既可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又可把文中风景画下来,还可以工整地抄写诗歌……这样给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和自由选择的余地,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氛围的平等与民主,以及老师给予的信赖,获得学习的喜悦和乐趣。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教学过程的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就越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明确教学目标能提高教学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能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轻松、富有成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