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舒 孔祥鑫 陈冀
近日,记者在国内最大的电子垃圾处理基地之一——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调研时发现,当地电子垃圾产业的成熟度令人震憾。在许多拆解工厂,年轻人一边插着耳机,一边悠闲地拆解,一个手机的电路板通过小镊子被眼疾手快地拆解成上百个零件,熟练到几乎一秒钟内就可拆下一个零件。
曾先后任贵屿镇党委书记、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的张楚丰告诉记者,人工拆解工序不仅熟练,而且回收率高达99.5%。而美国使用机器拆解回收率仅有百分之七八十。“当地还通过民间摸索实现了技术升级。例如,原来用煤气炉、电炉等,温度不易控制,现在改为电吹风。”
有统计数字显示,贵屿镇每年拆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及塑料155万吨左右,为国家提供再生五金、塑料、二手电子元器件等可利用产物总量达150多万吨。然而,废旧电器电子拆解行业在当地可统计创造的产值仅20多亿元,若规范发展,其经济前景相当可观。
记者调查了解到,电子垃圾拆解产业中提炼了大量的稀贵金属,除了黄金外,还有上千吨的银、钯、铂、镉、镍、锡、铜等,种类不少于10种,这些都是航天航空、军事用品等的重要原料,因而,贵屿具有成为国家战略物资基地的先天优势。
“一吨废旧线路板,可提取400克黄金、200千克铜及500克其他贵金属,每年贵屿提炼出来的黄金不少于15吨。这里的市场足以影响国内稀有金属的价格。如在此建立贵金属交易市场,必将成为我国贵金属价格的风向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环境成本巨大
据贵屿镇政府统计,目前贵屿共有3141户从事相关产业。记者从当地村民处获悉,加上未注册的户数,贵屿从事地下电子垃圾产业的户数可达上万户。各省都有庞大的地下作坊回收分拆电子垃圾,除广东、浙江、河北等地就地消化外,其他省份均在简单分拆后发往这些加工地进行深度拆解。
这条地下产业链兴盛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记者先后到河北石家庄的小石家庄村、广东贵屿镇等地调查,所到拆解之地均能闻到空气中的类似塑料及电子产品烧焦的呛人味道,河道也呈现出灰黑色泽,散发出阵阵恶臭。
对地下拆解集散地所作的相关调研显示,空气、土壤和水都被拆解排放物重度污染,且直接带来异常病变。如汕头大学医学院曾对贵屿进行的一份健康抽查表明:对165名1~6岁儿童进行严格体检测试后,发现所有儿童均血铅超标中毒,当地土壤中的铅浓度“是美国环保部门认定土壤污染危险临界值的212倍”。
记者查阅了2006年至2012年的国际环境类学术期刊了解到,包括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香港中文大学解剖学系、中山大学环境工程学院等科研机构分别对贵屿大气、土壤、水体作过大量的抽样研究,得出的结论包括:地表水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空气污染严重;土壤及底泥重度污染。
据了解,电子垃圾中铅、汞、多澳联苯和多嗅联苯醚等致畸、致突变、致癌的污染成份,随着地下作坊的簡单处理,渗入到地下或排入空气。记者在贵屿找不到任何可直接饮用的地表水,而在河北电子垃圾集散地小石家庄村,浅层地表水也已经无法使用,全村人的喝水问题,不得不通过3口深达3000米的凿井获取。
“游击队”垄断回收网络
根据2011年出台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我国对电子废弃物处置实行“多渠道回收和集中处理制度”。其中的“集中处理”,即对拆解企业实行审批准入。自2012年至今,已陆续有90多家企业获得拆解资质。
“普通百姓对电子垃圾回收拆解企业还很陌生,居民废旧电器的处理大多交给走街串巷的‘游击队。”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游击队再将货源卖给中间商或者拆解大户。总之,地下拆解产业链基本垄断了回收资源。
根据北京市社科院200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从事电子垃圾的回收人数已达30万人。在北京中关村蹲点回收的郭老板告诉记者:“这些散户通常会把收上来的废旧家电集中倒卖给我们中间商。这些人已经形成一个固定的圈子,‘外来者很难进入。”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皮村的回收大户“刘老五”表示,自己一年的废旧电视机收购量可达40多万台。
“废旧家电利益链条十分稳定。以电视机为例,每台电视机从社区直接收购的价格在30元以下,散户卖给废品回收站或中间商的价格是每台60元左右。废品回收站或中间商加价5元再卖给流动收购的小面包车,小面包车再加价5元卖给大户。”蹬三轮车进社区收废品的老范对记者说。
一位在正规绿色拆解企业负责废旧电器回收的工作人员则透露:“每年北京流向市场的100余万台废旧电视部分掌握在一些回收大户手中,他们掌握着定价权,现在一台废旧电视机的报价大概在90元左右。这对于企业来讲,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华新绿源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拆一台电视机财政补贴85元,加上50元左右可出售的残值,企业可获得约130元至140元的收入。成本方面包括每台90元的收购价,近40元的各项拆解成本,加上需缴纳增值税,总成本也将近140元。企业的利润几乎为零。
记者在北京、河北等地调查了解到,拆解企业产能不足情况比较普遍。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的统计,2013年,绿色拆解企业开工率的平均水平仅为42.5%。电视机或多或少还能收购到一些,冰箱、洗衣机等拆解设备大多都闲置。
治污还要防污
拆解电子垃圾带来的污染让人无法忽视。业内人士建议,为避免未来付出更大的成本代价,相关地区应千方百计克服资金缺口大、区域整体整治难、预警监测机制缺位等多重困难,尽快启动环境整治措施。
专家建议,一方面当地政府应以强硬措施督促注册合法企业进行处理工艺的升级改良,如加装集气罩等措施,尽量减少污染的产生;而另一方面,则应加强污染物的监测,建立分级污染物预警机制,污染超标严重时当地可强行要求企业停工,为当地居民身心健康负责。
环保部污染防治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分段治理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推进地域协同、部门合作,推广拆解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推进地下拆解产业“发达”地区的产业园区建设,并派出工商、公安、税务、海关、检验检疫等驻园机构实行联合监管,从源头上进行规范。
此外,面对电子垃圾回收拆解行业“地下渠道”生意红火,“正规军”集体“喊饿”的局面,业内人士表示,应鼓励并通过政策、财政扶持有实力的企业自建回收渠道。
接受采访的多位正规回收拆解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在当前企业盈利受限,生产缺口较大的情况下,国家提高补贴不失为一条权宜之计,可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逐步挤压掉地下拆解行业的生存空间。
编辑/陈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