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江丽(1979—),女,湖北荆门人,硕士研究生,荆楚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荆门市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荆门市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该论文针对荆门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困境分析,提出了荆门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产业化;发展;基础设施
一、荆门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21世纪是科技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电子化时代。新世纪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重点是实现农业信息化。近年来,荆门市农业基础设施的软硬件方面都有所提高,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农业信息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荆门市已初步建成市、县级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市、县建立了一些涉农方面的信息网站:荆门农业信息网、沙洋农业信息网、钟祥农业信息网、京山农业信息网、荆门蔬菜信息网、荆门水产网等,并将与农业相关的专业性网站进行了链接,部分网站还纳入湖北省农业厅的门户网站进行管理。在荆门市农业信息网网站上公示了整个农业管理系统的相关政务信息、咨讯信息,还有互动活动,农业政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农村通讯水平明显提高,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以湖北联通荆门分公司技术为依托,建立了农业信息短信平台。市农业局派出的57个农业信息员分布在乡镇,对每个信息员都配有办公室,并且安装好网线、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要求每位信息员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回答农民的有关问题或对农民进行帮助。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村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信息化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荆门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困境分析
尽管荆门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业信息化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仍然发展缓慢、效果差,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制约因素:
(一)农业信息基础设施薄弱
荆门市虽然已初步建成有关市级、县级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但农业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在信息技术软、硬件设备、网络以及相应的安全设施等方面都比较薄弱。荆门市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宣传、电视播放、短信通知、农业小册子宣传、宣传栏公告等方式进行,在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设备以及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许多乡镇的信息站硬件配备不到位,有的没有专设的办公室,有的电脑已经不能使用了还没有更新,导致绝大多数乡村缺乏网络沟通手段。另外,农村人口中80%的家庭没有电脑,由于网络站点不多、规模偏小,尤其是农村站点较少,即使有电脑也只能通过电话拨号上网,使得乡、村、农民这“最后一公里”的数据传输网络断了层,农户收到信息时出现了滞后息性。即使是部分地区己经建成了基础设施网络,也还不够完善: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不明确、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较低、运行机制不健全等。
(二)农业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欠缺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一批复合型人才,他们要既懂生产经营又要懂信息化技术。这些人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包括政府的公务员、农头企业的工人、农业网站的工作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经纪人等,甚至高等院校和科研所的工作人员也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荆门市农业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欠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在质量上比较薄弱,由于教育体制的不完善,教育机构的能力不足,很难培养出优秀的既掌握信息化知识又懂农业的农业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第二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在数量上严重不足。荆门市从事农业信息化方面工作的条件比较艰苦,待遇也不太好,这样导致大量信息化技术人员流失,因此广大的农民也接受不到信息化的资料,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荆门市的农业信息服务队伍中专业性的技术人才严重欠缺,己有的农业信息服务人员科学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水平也还有待提高。
(三)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业信息化意识淡薄
农民也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荆门市农民整体素质普遍不高,思想偏于保守,信息意识淡薄,小农意识使农民喜欢依靠自己的经验进行种植,对信息化知识不能接受并加以利用,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一些新的、合适的方法很难推广。另外,由于农民文化低,对电脑、网络等现代通讯设备不懂操作;收入低,不愿意掏腰包支付上网费,就更谈不上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了,这也是近些年来导致荆门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部分地区农民素质低下,甚至有些村还出现光纤光缆被盗现象。
(四)缺乏农业信息化资金
培养信息化人才、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等都需要资金。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地域宽广、人口分布零散、农民综合素质不高,因此在农村进行农业信息化建设投资还具有高投资、高风险的特征。资金缺乏使许多乡镇的信息站硬件配备不到位,硬件短缺、简陋,有的没有专设的办公室,有的电脑已经不能使用了还没有更新,技术手段落后;资金缺乏也使得用于信息化的网络运行维护的费用缺乏保障;资金缺乏还导致信息化人才待遇比较差,人才流失严重。
(五)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受外部环境的制约
农业信息化的市场发育水平、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状况、农业信息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地方的文化教育水平等外部环境在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荆门市当前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这些问题尚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农业信息市场发育不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发布体系不够完善;农业发布信息的准确性差,各种农业信息网络里存在一些坑农、害农的假冒信息。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不到位,及时性较差,关于农业信息服务急需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数据库建设落后。农业信息管理与服务机构不够健全,体制原因造成农业信息工作部门的分开,农业部门内部以及农业部门与其他涉农部门之间信息割裂,不能形成信息的共享。由于信息没有整合,五花八门,限制了农业信息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也常常让信息用户无从选择。另外荆门市文化教育水平也给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三、荆门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及策略思考
2013年农业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意见》,文中指出:“以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为目标,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引领农业产业升级;以促进农业经营网络化为目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以实现农业行政管理高效透明为目标,推动“三农”管理方式创新,切实提升农业部门行政效能;以提供灵活便捷的信息服务为目标,构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拓宽信息服务领域,提升农民信息获取能力。”这样就给荆门市农业信息发展指明了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业经营网络化、农业管理高效化、农业服务灵活便捷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根据荆门的农业信息化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快推进荆门市的农业信息化进程。
(一)基础设施是农村信息化发挥的关键。当前荆门市的農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完善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有计划、有目的的铺设硬件设备。另一方面,要提升基础设施的软件帮助,要开发一些电子信息的创新服务方式、突破“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充分利用手机以及电视普及率高的优势,借鉴其他地区的信息服务模式。如:电话、电视、电脑的“三网合一”模式。
(二)农业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欠缺是农业信息化最大、最长远的制约因素。要大力提高农业技术教育的信息化程度,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首先,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现有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从服务技能、咨询范围等方面定期进行培训,不断提升现有人员的专业水平。其次,通过提高农业信息服务人员的待遇和地位,建立农村信息人才的引进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具体的优惠政策来引进高素质人才投身到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中来。另外,还可以利用大学生村官做兼职信息员,培养其成为高素质的基层农业信息工作人员。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业信息化的服务对象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发展农业都离不开大批的高素质的农民,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农民。
可以有选择性的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信息意识,提升农民素质,使他们成为会经营、懂技术、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具体来说,这个农业技术教育还可以依托荆楚理工学院或其他的一些专门的组织机构,政府可以在经费和政策上对这些组织机构以及学习的农民予以支持和照顾,如果有突出表现者,政府可以给予奖励。
(四)农业信息化要在资金渠道上一方面向上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另一方面要加大地方政府资金的投入力度。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投入农业信息化项目和科研,如果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是很难维持的。但是它也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要拓宽资金渠道,走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之路,建立多元化农业信息化投资体系。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并大力吸引地方农头企业投资。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动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团体、个人、企业投资,确保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五)提高农业信息化外部环境。健全市场的发育程度、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协调农业信息的组织机构、提高地方的文化教育水平等都可以加快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结合荆门市的信息化外部环境,首先可以吸引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等几大通讯运营商合作,完善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面,参与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开发并完善农村农业信息短信发布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有价值的、切合实际的信息服务产品。其次,各类农头企业,特别是荆门农谷可以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在商务平台上开展一些种子、新品种、农具等农产品的电子商务交易,有效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再次,一定要对荆门市涉农网站资源进行整合,制定有序的涉农信息分类标准,提高农业生产,政府服务的效率。
农村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在其建设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建设内容,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当前,荆门市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既要与中国农业信息化相联系,又必须结合荆门市农村的本土特点,正确认识信息化过程中的某些问题的特殊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荆门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更加完善,更好的促进荆门市新农村建设,使得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者单位:荆楚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云豪,湖北省农业信息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2]李道亮,我国农业信息化面临的新机遇与发展建议 [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
[3]秦升军,关于加强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的思考,[J],经济管理与科学决策,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