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改革——以苏州大学落实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及强化师范生教育实践为例

2015-01-29 05:33苏州大学教务部教学运行处专业设置与实践教学科吉亮亮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师范学科专业

苏州大学教务部教学运行处专业设置与实践教学科 吉亮亮

近年来,国家从政策层面上不断鼓励综合性大学开办教师教育专业,一方面凭借其综合性、学术性优势,在人才培养质量上相比于传统的范类院校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竞争力;另一方面,综合性大学自身的定位又决定了其在教师教育专业的各类资源投入有限,专业的发展动力不足。201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及《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两者从整体上推进和加快了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教师教育体系和方式的改革。四年来,苏州大学从课程建设和改革入手,通过不断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模式、开发优质课程资源、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等方式进行了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尝试和探索。今年6月,我们落实《标准》以来的第一批毕业生将进入教师岗位或进一步深造,以接受社会各界的检验。从介绍苏州大学在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采取的优化课程设置以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的一些困难和不足,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一、专业总体情况

苏州大学共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师范)、教育技术学(师范)、历史学(师范)、物理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体育教育、英语(师范)、化学(师范)、生物技术(师范)、音乐学(师范)、美术学(师范)13 个四年制本科教师教育专业,全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在校人数1716 人,培养目标为中学教师。学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采取二级管理模式,即学校教务部门负责所有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安排工作,教育学院在教务部门的指导下承担全校所有教师教育类专业的教育类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各专业所属的二级学院(部)负责承担专业方向类课程和实践性质课程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相关培养与管理工作。

二、课程设置

《标准》中所提到的中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应当满足如下要求:中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引导未来教师理解青春期的特点及其对中学生生活的影响,学习指导他们安全度过青春期;理解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方式,学会创建学习环境,鼓励独立思考,指导他们用多种方式探究学科知识;理解中学生的人格与文化特点,学会尊重他们的自我意识,指导他们规划自己的人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同时《标准》给出了儿童发展与学习、中学教育基础、中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和教育实践六个学习领域,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模块。对照《标准》的相关要求,我校的课程设置情况如下。

1.基础性课程。我校普通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大类基础课程平台、专业必修课程平台、专业选修课程平台、跨专业选修课程平台以及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平台。教师教育专业的理论课程主要分布在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必修课程平台以及专业选修课程平台,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主要包含了教育理论类课程及教学基本功类课程,此类课程旨在充实未来教师教学过程中所必须的教学理论和教育技能,主要包含了儿童发展与学习、中学教育基础、中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以及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4 类《标准》中所要求的学习领域,所有师范类专业必修。同时一些涉及中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领域的课程由各专业根据专业需要修读。在学分的设置上,满足《标准》的18 课时1 个学分的要求,部分课程甚至达到1 个学分36 个课时。具体详见表1:通识教育课程平台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一览表。

表1 通识教育课程平台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一览表

2.学科方向课程。学科方向课程是用来学习将来进入教师岗位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主要包含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科的最新动态等。为确保学生专业水平和学科素养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对于专业核心课程,我校将其列入专业必修课程平台,而涉及学科延伸和学科交叉的课程列入专业选修课程平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要求。学科方向课程的设置符合《标准》对中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的要求,具体详见表2:专业必修课程平台学科方向课程设置一览表。

表2 专业必修课程平台学科方向课程设置一览表

纵观以上所列,我校各教师教育专业通识课程平台总学分为18-20 学分,学科方向课程总学分为2-8 学分,教师教育类理论课程学分高达20-24 学分,已经远远超过了《标准》所要求的14 学分。从课程的设置来看,将原有的传统“老三门”进行分解和细化,整合课程内容,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动态,加大教育理论课程的比例,形成了通识课程平台的10 门必修课程、各专业学科方向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保证了师范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实践教学

《标准》中对教育实践的建议修读模块为教育实习或者教育见习,两者的总学时应不少于18 周。我校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由10 周的集中实习(含2 周实习准备)与8-14周的课程实践合计18-24 周组成,具体情况如下:

1.教育实习

众所周知,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教育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每一位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将自己多年来所学到的书本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更是他们在正式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之前,完成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3]。相比于其他专业的毕业实习,师范专业的教育实习有着其自身的重要性、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苏州大学历来十分重视师范专业教育实习工作。自2011年以来,为了进一步强化教育实习的效果,提高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对以往的教育实习工作进行了大力改革。

(1)集中安排,统一管理

与其他专业毕业实习所采取的分散组织形式不同,我校教育实习长期以来全部由学校统一安排,采取集中实习的组织形式。学校将学生实习单位安排在苏州市区、常熟、昆山、无锡、常州等地的四星级中学,每所学校安排人数不超过10 人,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一名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集中实习的安排既可以保证实习单位的质量,也便于学校对学生的集中管理和过程管理。

(2)充分准备,模拟实习

目前我校教育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听课、说课、备课、课堂试讲以及协助班主任处理班级事务、中等教育状况调查研究等等。在学生下点实习之前,学校严格执行毕业实习准入制度,要求学生全部修完教师教育类的所有理论和实践类课程,确保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教学素质后方可到实习单位实习。同时学校要求各学院(部)、各专业在下点实习之前安排至少2 周的集中实习准备、动员、基本功的指导、说课备课演练以及各类教学、教辅活动模拟,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实习角色。

(3)规范制度,全程监控

健全的实施流程、管理规定以及考核标准是提高毕业实习水平的有力保障。为进一步规范和管理各类毕业实习,我校于2012年修订《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实习工作条例》并于近期即将修改《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实习评优条例》。条例规定:各教师教育类专业在教育实习前一学期必须向学校提交实习计划;必须成立以学院(部)领导为负责人的实习领导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本学院(部)的教育实习工作;实习期间,各学院(部)应定时派专人到各实习点进行巡视,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解决实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实习任务,学校教务部门全程参与毕业实习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实习结束根据学生实习学校给出的实习鉴定和实习报告,通过客观、公正的评价来评定实习成绩,学校将根据评优办法评比出优秀个人和优秀集体;各学院(部)在实习结束后向学校提交实习总结报告,分析不足,总结原因。这一系列的规范制度和监控工作确保整个教育实习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表面形式,是每一位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在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之前一次真正的实践和锻炼。

(4)优化时段,提高效果

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教育实习的时间段可以大大促进实习的效果。我校目前将教育实习确定在第7 学期的第1 到第10 周。相比于部分院校将教育实习安排在第8 学期或者提前到第6 学期而言,这样的安排更科学更为合理。一方面,第八学期是学生即将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不仅要完成毕业设计,而且会面临升学或者就业的压力,如果安排在第八学期将会彼此产生冲突,从而使得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提前到第6 学期,学生的相关理论课程还未学完,学科知识结构和教育理论知识结构还不完整,显然也不利于学生的锻炼和成长。另一方面,第7 学期刚好处于秋季学期,所有学校都将面临着新生入学,这一学期也是各个学校各类活动相继开展的阶段,选择此时进行实习不仅可以使实习学生更多地学到如何帮助新生迅速地融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也可以更好锻炼和培养“准老师”们的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通过教育实习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理论知识的不足,以便在下一阶段进行弥补,还可以为下一阶段的毕业设计挖掘一些课题。

2.教育实践

教师职业素养的形成和培养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不仅是对理论课程的运用和检验,也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对教师职业信念、职业角色意识、职业情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教育实践课程有别于教育实习,它不以中学课堂和校园为主要开展场所,它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模拟课堂、课程案例研讨、名师讲坛等情境化的学习形式,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育实习课时的不足和匮乏。我校目前教师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实践类课程详见表3,总学时在8-14周,通过此类课程的开设,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中学教育的感性认识和教师职业角色意识,提高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3 教师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一览表

三、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和摸索,我校的教师教育专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我校的毕业生在各用人单位普遍受到欢迎和好评。当然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优质实习基地欠缺,与实习基地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长期稳定和优质的实习基地是提高教育实习的有效保证。一方面随着各类高校教师教育专业的不断扩招,每年参加教育实习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而相应的实习基地,特别是优秀实习基地数量的增加远远不及,从而造成了客观上实习基地的欠缺;另一方面,平时与各实习基地的联系不足,没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且目前国家的招生政策使得高校对于中学没有任何利益驱动,各学校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也不太愿意接受教师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前来实习。

近年来,苏州大学在挖掘新的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也在努力加强与原有各实习基地的良好关系建设,一方面学校每年列支专项经费用于重点实习基地的建设,以保证我校实习生的实习环境和硬件条件;另一方面依靠我校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为有需要的实习基地的教师们提供各类培训和职业再教育,开展各类教学研究创新合作项目等等,从而达到互惠互利,相互协作。得益于此,近年来我校的教育实习基地的数量和质量正在逐步提高。

2.实习学生实战机会较少,师范技能锻炼不足

结合我校实际,目前教育实习一共安排了10 周时间,其中第一、二周一般为实习准备周,因此学生实际实习总时间只有8 周左右的时间。在这短短的8 周时间内,学生必须要完成熟悉学校情况、听课、备课、讲课、课堂试讲、协助班主任工作等各类实习工作并撰写实习报告,往往是学生刚刚开始进入状态,实习也快要结束了。一方面由于有限的实习基地资源需要与兄弟院校共享,实习基地需要不同高校实习实习时间错开安排,不可能完全满足一学期的实习要求;另一方面,中学生家长特别是一些优秀学生的家长普遍认为实习生给他们的孩子上课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耽误孩子的学业,不接受实习生长期授课。学校迫于家长的压力,只能缩减实习生的课堂讲课次数,这样使得实习期间,实习生绝大多数的时间只能是听课或者是帮助任课指导老师批改作业,这样的实习方式对实习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没有太大的帮助。为了弥补教育实习课时的不足,我校加强与实习基地的共建,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尽量使实习学生多进课堂,增加实战经验,此外学校还针对具体专业增开了8-14 周的实践性课程,以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践水平。

3.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基本功和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三字一话”是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一口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和一手端正漂亮的粉笔字不仅是一名老师呈现给学生的第一张名片,而且能够为他们的课堂教学增色不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课堂讲授引入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但相应的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机会却越来越少。这些教学基本功的欠缺使得他们的课堂教学很难吸引学生,阻碍了学生成绩的提高。此外我们对学生先进的教学理念、课堂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能力等各项教学基本素质的培养还有所欠缺。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优化学生基本功和教学基本素质类课程也将会是我们工作的重心之一。

4.教师教育专业生源整体质量逐步下降,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堪忧

随着教师教育专业优先招生以及给予各种补贴和设立各种奖助学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逐步取消,使得高中毕业生中原本有“师范志愿”的群体进一步减少。同时,教师教育专业在高校的升格转型过程中的优势地位也在逐渐削弱,招生竞争力也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由于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各中学为了适应新的高考模式,对整个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也在不断调整,除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之外所有学科几乎都成了弱势学科,部分学科教师的需求正在被压缩,一些教师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也促使他们不愿报考教师教育专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质量的生源难以培养出高水平的教师,教师水平的下降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整个基础教育水平的降低,影响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尽管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确是长期和深远的。当要改变这种局面,不是一两所教师培养院校所能改变的,这需要整个国家从政策上来统筹优化,以促进整个教育教师队伍和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蔡文姬.关于推进高校教育实习改革的探究与构想[J].文教资料,2014

[2]吴丽君,明建利,陈新亮.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猜你喜欢
师范学科专业
【学科新书导览】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