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梅 金海燕 方苏平 童小凤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维护方便、留置时间长等优点。PICC技术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肠外营养、家庭病床、长期输液等各项措施中,能为患者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可以减少患者重复穿刺的痛苦[1],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但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若处理不当也会带来并发症,其中穿刺处感染最常见,发生率在4%以上[2]。我院运用水胶体敷贴联合PVP碘换药治疗穿刺处的感染,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3年4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并符合纳入标准的PICC导管感染的住院患者40例。导管感染判定标准:(1)发热、寒战,没有其他原因,导管拔除后症状消失。(2)导管尖细菌培养>500 cfu/平皿。(3)置管口皮肤发红、肿、热、痛,有脓性分泌物。符合上述3项中1项即可诊断[3]。纳入标准:符合导管感染判定标准中第(3)点,即置管口皮肤红、肿、热、痛,有脓性分泌物的患者。排除标准:出现导管感染判定标准中第(1),(2)两点的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66~86岁,平均年龄73岁;置管时间为2个月~1年,平均置管时间7个月。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65~83岁,平均年龄75岁;置管时间为1月~1年,平均置管时间6个月。两组患者都是经肘部静脉插入PICC管,都使用5 F单腔导管,置管操作由我院同一个专科护士完成,均按照标准流程进行。维护时间为每周1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置管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3 M透明敷贴PICC联合PVP碘湿敷换药方法。具体步骤为发现有感染迹象,立即换药,操作前洗手,戴口罩,首先用酒精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3次,再用碘伏消毒3次,范围:上下直径20cm,左右达臂缘,有分泌物的要用棉棒擦去分泌物,然后用PVP碘浸泡的纱布湿敷穿刺点20min,揭去纱布待自然风干,待消毒皮肤干燥后覆盖10cm×12cm 3 M透明敷贴。每天换药1次,疗程10 d。
1.2.2 观察组 采用水胶体敷贴联合PVP换药方法,具体为发现有感染迹象,立即换药,消毒方法同对照组,有分泌物的,要用棉棒轻轻按压,挤出脓液,然后用PVP碘浸泡的纱布湿敷穿刺点20min,揭去纱布待自然风干,用医用敷料有限公司生产的10cm×10cm水胶体敷贴覆盖患处,再以穿刺点为中心,逐步向四周轻压至敷贴完全与皮肤贴合,不留气泡。每天换药1次,疗程10 d。
1.3 疗效判断 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局部症状完全消失;有效:局部皮肤溃烂好转,分泌物减少,红肿减轻,无发热、寒战,不需要拔管;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出现发热、寒战,需要拔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2统计学软件,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PICC穿刺处感染的原因:操作及维护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患者自身抵抗力下降,敷贴松动及打湿后未及时处理等。PICC穿刺处感染主要有多种细菌引起,从穿刺点局部分泌物观察发现,针眼处及导管的外露端有乳白色纤维蛋白粘附,从细菌培养学分析,培养出的细菌有液化沙雷氏菌。枸橼酸杆菌、腐生葡萄球菌[4]。若不及时处理往往导致拔管等后果,不但给患者带来重复穿刺的痛苦,也给患者带来的一定的经济浪费。
水胶体敷贴是由弹性的聚合水凝胶与合成橡胶和粘性物混合加工而成的敷料,是一种新型的伤口敷料,具有以下特性:(1)具有吸收创面渗液的能力。吸收渗液后,敷料中的亲水性颗粒可形成类似凝胶的半固体物质,附着于伤口基部,提供并维持有利于创面愈合的湿性环境。(2)有黏性,可形成密闭创面。密闭的愈合环境能够促进微血管的增生和肉芽组织的形成,从而加速创面愈合。(3)可发挥清创功能。一方面,水胶体含有内源性的酶,能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另一方面,水胶体敷料所提供的密闭环境,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坏死组织。聚维酮碘80%~90%的结合碘可解聚成游离碘,可直接使病原体内的蛋白质变性、沉淀,以致病原体细胞死亡,从而达到高效消毒杀菌的目的。其特点是杀菌力强,毒性低,且为广谱杀菌剂,能杀死病毒、细菌、芽胞、真菌及原虫。结果显示,水胶体敷贴联合PVP碘换药用于PICC穿刺处的感染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张 娜,孟珊珊,姜晓新.水胶体敷料防治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B):4-5.
[2]胡君娥,吕万丽,陈道菊,等.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6(3):22.
[3]陈伟芬,程永红,朱华等.肿瘤病人行颈内静脉置管化疗导管管理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A):4-5.
[4]张蕾蕾,王欣然,周亚娟.PICC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的研究与进展[J].现代护理,2006,12(4):312-313.